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8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56篇
耳鼻咽喉   54篇
儿科学   49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2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55篇
内科学   11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41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614篇
综合类   774篇
预防医学   192篇
眼科学   36篇
药学   293篇
  8篇
中国医学   37篇
肿瘤学   8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162篇
  2012年   205篇
  2011年   236篇
  2010年   196篇
  2009年   227篇
  2008年   201篇
  2007年   167篇
  2006年   151篇
  2005年   132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总结低位直肠癌患者行Miles手术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Miles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无一例并发症发生,其中2例重返工作岗位。结论:术前有效的心理护理、充分的肠道准备;术后合理的营养支持、严密的病情观察、注意并发症的观察、正确的造口护理和器材选择、积极健康的出院指导,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提高术后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康复指导对直肠癌Miles术后恢复期患者性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康复指导对直肠癌Miles术后恢复期患者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54例直肠癌Miles术后患者,其中32例(治疗组)于术后2周始给以人工肛门综合护理、性生活指导及心理干预等康复治疗。22例(对照组)只给以人工肛门一般性护理指导。利用0lson婚姻质量问卷(ENRICH)分别于术后2周及6个月对两组患者性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性生活因子分别为21.3l&;#177;9.18,33.20&;#177;10.7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34,P=0.024)。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为20.56&;#177;9.24,24.27&;#177;9.09,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1.7l,P=0.10)。结论:康复指导能改善Miles术后恢复期患者的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王玲  陈滨  仲彦霖 《人民军医》2007,50(5):301-301,303
2001年以来,我们共行鼻内镜下射频加银夹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3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自1908年Miles施行第1例腹会阴联合切除直肠癌手术(Miles术)以来,世界各地有关造口并发症的报道显示其总发生率高达21%~71%。为了防止造口旁疝的发生,对结肠造口术的改进,一直是外科医生探索的课题。本文作者采用将造口处腹膜拖至造口真皮层缝合固定,使外翻的腹膜与造口结肠的浆膜层容易粘连愈合,减少造口旁疝、造口脱垂及造口旁感染的发生率。手术方式的设计有科学性,有新意。但对肥胖、腹壁很厚的患者,要将造口的腹膜拖至真皮层缝合不太可能。另外,作者这一改进的结肠造口术还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结肠造口旁疝发生的原因。如因造口周围肌肉的萎缩,或因造口周围肌肉向远离造口方向的收缩致造口肠壁周围肌肉的间隙不断增宽等。用补片预防Miles术后人造肛旁疝的发生,是当前外科医生普遍认为较好的方法。随着各种新型补片的出现,手术方法也将不断更新,关于预防Miles术后结肠造口并发症的工作,还需要外科界同僚共同努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膀胱造瘘术可有效解除尿路梗阻,保护。肾脏功能,维持机体水电解质代谢和内环境的平衡,是某些泌尿系疾病患者终生的治疗手段。此类患者由于需要终生带造瘘管,身心健康受到很大影响。为提高膀胱造瘘术患者回归社会后的生存质量。我科于2001年7月~2003年7月给20例行永久性膀胱造瘘术的患者发放了自制“健康宣教手册”,并进行健康指导,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行结肠造口术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肠癌是乙状结肠直肠交接处至齿状线之间的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治疗仍以外科手术为主。2000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共行结肠造口术46例,由于结肠造口改变了原有的排便通道,给患者生活和心理带来了不便和压力,因此做好造口术后护理十分重要,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家族性腺癌性息肉病(FAP)为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不手术治疗终将发生癌变。现已公认本病的最佳术式为全大肠切除,直肠粘膜剥除,回肠造袋肛门吻合术。作者近9年内施行此手术11例。患者年龄为19~65岁。5例在30岁以内。平均随访1~9年,效果满意。除2例切口感染外无其它并发症。每日大便4~6次,能恢复工作。手术时5例已有恶变,其中1例有单个肝转移灶同时行局部切除。手术要点为:肌鞘宜短,充分止血并放置引流,无张力吻合,保护性回肠造口。作者认为除直肠内仅少数息肉,患者能坚持随访者外,均宜采用本术式。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external application of Chinese drugs on acupoint Shenque (CV 8) combined with salpingostomy for treatment of sterility caused by obstruction of the fallopian tube. Method: 75 c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2 groups. Forty-five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external application of Chinese drugs on acupoint Sbenque (CV 8) combined with salpingostomy, while 30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salpingostomy only.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the treatment group, 26 cases were cured, 11 cases improved, and 8 cases failed, with a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82.22%; while in the control group, 14 cases were cured, 7 cases improved, and 9 cases failed, with a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70.00%.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external application of Chinese drugs on acupoint Shenque combined with salpingostomy is better than that of salpingostomy only.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结直肠癌已成为我国前五位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年龄多在中年以上,因其早期多无症状或症状轻微,易被忽视,50%-60%的直肠癌病人需做永久性结肠造口术。我国每年新增结肠造口病人约10万,累计造口病人超过100万,且今后有增加趋势。结肠造口不仅改变了病人的体形,对自尊也是一种不良影响。现代外科治疗的发展不仅要求提高疾病治愈率,而且要努力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为提高病人生存质量,我们把自理学说运用于结肠造口病人的护理,提高了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是近年来随着新型内窥镜器械和技术的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新方法。自2002年6月~2004年2月,我们施行该手术方法治疗慢性泪囊炎21例(21眼),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