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71篇 |
免费 | 391篇 |
国内免费 | 7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8篇 |
儿科学 | 14篇 |
妇产科学 | 7篇 |
基础医学 | 252篇 |
口腔科学 | 18篇 |
临床医学 | 1306篇 |
内科学 | 359篇 |
皮肤病学 | 17篇 |
神经病学 | 52篇 |
特种医学 | 219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116篇 |
综合类 | 996篇 |
预防医学 | 536篇 |
眼科学 | 16篇 |
药学 | 284篇 |
16篇 | |
中国医学 | 78篇 |
肿瘤学 | 3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0篇 |
2023年 | 204篇 |
2022年 | 247篇 |
2021年 | 316篇 |
2020年 | 253篇 |
2019年 | 170篇 |
2018年 | 92篇 |
2017年 | 134篇 |
2016年 | 180篇 |
2015年 | 184篇 |
2014年 | 283篇 |
2013年 | 244篇 |
2012年 | 261篇 |
2011年 | 208篇 |
2010年 | 202篇 |
2009年 | 190篇 |
2008年 | 175篇 |
2007年 | 129篇 |
2006年 | 124篇 |
2005年 | 162篇 |
2004年 | 75篇 |
2003年 | 47篇 |
2002年 | 36篇 |
2001年 | 36篇 |
2000年 | 38篇 |
1999年 | 28篇 |
1998年 | 32篇 |
1997年 | 32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20篇 |
1994年 | 19篇 |
1993年 | 17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2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01.
902.
唐义平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7,4(2):108-108
患者,男,47岁,因发热20天于2002年12月19日入院。查体:T 38·4℃,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右侧腰1~2椎体有一个边界不清4 cm×3 cm×0·5 cm的包块,肝、脾(-)。腰椎CT示:腰椎右侧软组织内强化结节,相邻腰大肌及骶棘肌肿块,肿瘤不能除外。行针吸活检提示小细胞恶性肿瘤。给予卡铂 VP16 相似文献
903.
为了解无症状、GPT正常的HBV携带者血清标志物的动态变化及患者的自然转归状况,我们从1986年开始收集资料,对其中120例GPT正常的HBV携带者进行了20年追踪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04.
组织追踪直条图显像分析心肌节段运动技术的研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利用现有的普通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器 ,开发研制组织追踪直条图显像技术 ,用于局部心肌节段运动的定量分析。方法 应用自制组织追踪直条图显像技术 ,随机选取心肌梗死患者 2 3例、冠心病患者 3 6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 41例、高血压患者 41例 ,测定其胸骨旁短轴观乳头肌水平切面图、心尖四腔观及心尖两腔观各个节段心肌的运动速率。二维超声测左室射血分数。结果 冠心病组的组织追踪直条图所测节段运动减低与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狭窄部位符合率较好 ,但对右冠状动脉供血区局部心肌的异常节段运动检出率偏低。心肌梗死、冠心病、扩张型心肌病组各个超声切面所测局部心肌运动速率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 (P <0 .0 0 1)。心肌梗死、冠心病、扩张型心肌病各组心尖四腔观测定的心肌节段收缩运动速率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 (P <0 .0 0 1)。采用组织追踪直条图显像技术测定二尖瓣环沿心脏长轴的运动速率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直线相关关系 (r =0 .63 )。结论 组织追踪直条图显像技术能够用于临床定量分析心肌节段运动 ,为快速获取局部心肌节段功能提供了相对精确的观察工具 相似文献
905.
目的 初步探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评价二尖瓣置换术(MVR)后患者左心室应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获取30例MVR患者和30例正常人的标准心尖四腔观、二腔观和左室长轴观二维动态图像.应用二维应变技术测量左室壁各节段心肌收缩期最大纵向应变(LS)和整体纵向应变(GLS),Simpson's双平面法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GLS与LVEF相关性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①与正常组相应节段比较,MVR组左室壁LS均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内相同室壁各节段之间、不同室壁相应节段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MVR组GLS较正常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GLS与LVEF呈正相关(r=0.710,P<0.01).结论 超声斑点追踪技术能够有效定量MVR术后左室收缩期应变,评价其左室整体收缩功能;源于斑点追踪的牛眼图能够实时、准确地分析节段心肌运动. 相似文献
906.
目的 初步探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评价二尖瓣置换术(MVR)后患者左心室应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获取30例MVR患者和30例正常人的标准心尖四腔观、二腔观和左室长轴观二维动态图像.应用二维应变技术测量左室壁各节段心肌收缩期最大纵向应变(LS)和整体纵向应变(GLS),Simpson's双平面法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GLS与LVEF相关性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①与正常组相应节段比较,MVR组左室壁LS均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内相同室壁各节段之间、不同室壁相应节段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MVR组GLS较正常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GLS与LVEF呈正相关(r=0.710,P<0.01).结论 超声斑点追踪技术能够有效定量MVR术后左室收缩期应变,评价其左室整体收缩功能;源于斑点追踪的牛眼图能够实时、准确地分析节段心肌运动. 相似文献
907.
目的 探讨左房追踪技术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心房功能变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1例高血压患者及31例正常人,获取心尖动态两腔观及四腔观图像.应用左房追踪技术获取左房最大容积(LAVmax)、最小容积(LAVmin)、收缩前容积(LAVpre)、收缩期左房充盈速率峰值(dv/dtS),舒张早期左房排空速率峰值(dv/dtE)及舒张晚期左房排空速率峰值(dv/dtA);计算左房被动排空容积(LAVp)、左房被动排空分数(LAVpEF)、左房主动排空容积(LAVa)、左房主动排空分数(LAVaEF)、左房总排空容积(LAVt)、左房总排空分数(LAVtEF).所有左房容积指标均经体表面积校正得到左房容积指数(LAVI).结果 高血压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AVImax、LAVImin、LAVlpre、LAVpEF、LAVIa、LAVIt、dv/dtS、dv/dtA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LAVp、LAVaEF、LAVtEF、dv/dtE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AVlmax与LAVIp、LAVIa、LAVIt呈正相关(r=0.588~0.812,P均<0.001);LAVtEF与LAVaEF呈显著正相关(r=0.833,P<0.001),而与LAVpEF相关性较弱(r=0.420,P<0.01);LAVImax与LAVlpre(r=0.908,P<0.001)、LAVlpre与LAVIa(r=0.683,P<0.001)、dv/dtE与LAVIp(r=0.690,P<0.001)、dv/dtA与LAVIa(r=0.600,P<0.001)均呈正相关.结论 高血压患者左房存储器功能及泵功能增加,管道功能减低;左房追踪技术有望成为评价左房功能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08.
目的 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探讨不同年龄正常成人左室扭转与径向位移的关系.方法 健康成年志愿者121例,按年龄分为青年组(18~45岁)、中年组(46~64岁)和老年组(≥65岁).取胸骨旁左室心尖和心底短轴观对左室各水平旋转及径向位移进行测量分析,计算出左室扭转与左室径向位移,构建左室扭转-位移环,并比较不同年龄组的差别.结果 三组左室心尖部与心底部心肌旋转角度及各节段径向位移曲线随心动周期规律变化.三组左室扭转-位移环均呈"8"字构型.收缩期及等容舒张期左室扭转与径向位移均呈线性相关;随年龄增加,收缩期扭转-位移环的变化斜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青年组比较,中年组及老年组等容舒张期扭转-位移环的变化斜率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年组与老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可无创性构建左室扭转-位移环,年龄影响收缩期左室扭转-位移环. 相似文献
909.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定量评价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瘘(AVF)术后的心肌应变,观察容量负荷改变后,左心室心肌收缩力的变化情况。 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5年2月山西大医院肾内科收治的尿毒症患者66例,作为AVF组;选取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30位作为健康对照组。应用2D-STI获取2组研究对象左心室收缩期各节段及整体纵向应变(LS)、环向应变(CS)、径向应变(RS)。根据健康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确定其正常值参考范围为53~70 ml/m2,将AVF组分为容量正常组(LVEDVI≤70 ml/m2)与容量增大组(LVEDVI>70 ml/m2)。术前AVF组与健康对照组心肌应变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AVF组术前、术后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心肌应变与容量负荷参数相关性分析采用拟合曲线;重复性的研究采用Bland-Altman分析法及线性相关,用相关系数(r)与差值表示。 结果(1)健康对照组左心室LS、CS从基底段至心尖段逐渐升高(F=14.19、13.60,P均<0.05),左心室RS中间段最大,心尖段最小(F=13.14,P<0.05),AVF组左心室LS、CS、RS各节段变化趋势消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容量正常组:F=0.02、0.50、0.07,容量增大组:F=0.37、0.12、0.63,P均>0.05);(2)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术前AVF容量正常组与容量增大组左心室各节段及整体LS、CS、RS均减低,术前AVF容量增大组左心室各节段及整体LS、CS、RS高于AVF容量正常组(心尖-中间-基底-整体:LS:F=117.49、61.66、24.91、80.70,CS:F=74.88、43.91、28.14、57.08,RS:F=33.65、96.09、89.86、85.85,P均<0.05);(3)与术前比较,AVF术后左心室各节段及整体LS减低(t=24.05、23.54、16.64、21.34,P<0.05);(4)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与LVEDVI的相关性:Y=-0.006X2+0.956X-25.719(Y:GLS,X:LVEDVI,R2=0.703),X=80时,Y值最大。 结论(1)容量负荷对尿毒症患者左心室心肌收缩力有规律性影响,LVEDVI<80 ml/m2时心肌收缩力逐渐增大,LVEDVI>80 ml/m2时逐渐减小。(2)左心室LS参数对容量负荷的变化较敏感,可以评价容量负荷对尿毒症患者心肌力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