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1篇
  免费   344篇
  国内免费   70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232篇
口腔科学   21篇
临床医学   1221篇
内科学   326篇
皮肤病学   16篇
神经病学   49篇
特种医学   201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12篇
综合类   938篇
预防医学   503篇
眼科学   15篇
药学   268篇
  7篇
中国医学   73篇
肿瘤学   34篇
  2024年   61篇
  2023年   192篇
  2022年   199篇
  2021年   213篇
  2020年   194篇
  2019年   165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132篇
  2016年   180篇
  2015年   184篇
  2014年   283篇
  2013年   244篇
  2012年   261篇
  2011年   208篇
  2010年   203篇
  2009年   191篇
  2008年   177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162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51.
<正>追踪方法学是2004年美国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JCAHO)全新设计的现场调查方法之一,2006年开始,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美国JCI医院评审过程中。2011年9月我国卫生部发布了《医院评审暂行办法》,陆续出台了《等级医院评审标准》,并在评审工作中尝试引入追踪方法学(TM)作为评价方法之一。至此,我国新一轮医院评审工作已经展开。追踪方法学是利用真实患者就诊过程分析评价医疗服  相似文献   
52.
目的观察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应用追踪法的效果。方法选择于2016年4月~2018年5月在本院肾病科、肝胆外科、肿瘤科、神经科、消化内科、感染科、妇产科和内分泌科任职的80例临床护理人员组成追踪管理小组,其中2016年4月~2017年4月2207例患者未接受追踪管理,而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的2149例患者接受追踪管理,通过对比分析两组患的护理不良事件,探寻问题诱发因素,并制定针对性对策,避免再次发生类似护理不良事件,对比针对性对策落实前后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护理差错发生率。结果落实追踪法之后,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相对比追踪法之前有明显提升,护理差错发生率也明显低于追踪法落实之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此外,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落实追踪管理法可以有效强化护理安全性,减少出现不良护理事件的概率。  相似文献   
53.
目的:应用追踪法对护士给药错误根源予以探究,从而采取有效方法进行规范,提高护士给药正确率,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方法采用追踪回顾分析法对2013年1~10月护士给药错误的相关资料进行追踪回顾分析,并从实践中探究其根源,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结果实施追踪法探究护士给药错误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后,患者满意率明显提高,并规范了给药的相关流程,提高了患者用药安全。结论通过采用追踪法对护士给药错误的相关问题进行根源追踪,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有利于提高护士给药的规范化,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追踪方法学在儿科病区药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追踪方法学基本理论对儿内科6个病区的口服药、注射用药、抢救用药等进行管理,观察实施追踪检查法前后1年儿内科发生的用药差错、护士配制静脉用药的时间。[结果]实施后儿内科用药差错发生率降低、护士配制静脉用药时间明显减少,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追踪方法学应用于儿科药物管理中,能减少用药差错,提高护士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三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3D-STE)在评价高尿酸血症患者左心室功能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80例高尿酸血症患者(高尿酸血症组)和4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实验室检查结果、常规超声参数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每搏量(SV)、左室射血分数,以及3D-STE参数整体纵向应变(GLS)和整体圆周应变(GCS);分析高尿酸血症患者左心室3D-STE参数与尿酸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高尿酸血症组与健康对照组C-反应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素氮、尿酸、肌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尿酸血症组SV、GLS、GCS较对照组显著降低[(54.71±9.60)ml vs.(61.92±14.40)ml、(-20.51±4.00)%vs.(-23.20±4.00)%、(-31.30±5.00)%vs.(-35.65±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GCS与尿酸水平呈弱相关(r=0.269,P=0.039)。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尿酸对GCS的影响最大(标准偏回归系数=0.743,P=0.002)。结论 3D-STE技术是检测高尿酸血症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可靠方法,高尿酸血症是左心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6.
近几十年来,超声心动图技术得到飞速发展,从早期的M型超声、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拓展到三维超声、腔内超声、声学造影、组织斑点追踪等,心脏的检查范围也从解剖形态学向功能学转变,在心血管疾病诊断、手术和介入治疗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在某些心血管疾病领域,如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等方面,超声心动图甚至逐渐取代了以往作为"金标准"的心导管检查,成为"一锤定音"的关键角色。尽管如此,在某些心脏疾病领域,如心脏占位的定性诊断方面,超声心动图的检查技术和诊断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57.
目的:研究供应室采用追踪法对供应室包装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供应室随机抽取待灭菌包2000个作为对照组,供应室未采用追踪法进行管理,同时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供应室随机抽取待灭菌包2000个作为观察组,供应室采用追踪法进行管理,比较两组包装质量。结果观察组包装缺陷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供应室采用追踪法可提高包装质量,有效减少包装缺陷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8.
《现代医院》2017,(6):922-924
目的探讨个案追踪护理对高龄前列腺电切术(TURP)患者中心体温的影响。方法将76例患者按手术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8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个案追踪护理,相同时间点监测患者入手术室、输液后30 min、麻醉前、麻醉后、灌注前、灌注后、术毕和复苏后的体温,以及寒战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在输液后30 min、麻醉前、麻醉后、灌注前、灌注后、术毕和复苏后的体温基本保持在37℃左右,麻醉后寒战发生率为26.3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龄TURP术患者进行个案追踪护理,能有效地控制中心体温,减少寒战的发生,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59.
方思华 《安徽医药》2014,35(12):1661-1663
目的 应用二尖瓣环自动追踪技术(AMAT)定量检测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二尖瓣环运动参数,评价左心室 收缩功能。方法 尿毒症组18例,非尿毒症组16例,正常对照组22例,取心尖四腔心切面,运用AMAT技术测量二尖瓣环左室间 隔侧、侧壁纵向位移(Y PosiL、Y PosiR)、横向位移(X PosiL、X PosiR)等参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尿毒症组 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收缩末期容积(LVESV)、射血分数(LVEF)显著降低,X PosiL、Y PosiL显著降低,非尿毒症组X PosiL亦显著降低。纳入病例X PosiL、Y PosiL与LVEF均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67、071,P<005)。结论 AMAT可以评价 CRF患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60.
<正>应用追踪检查这一管理工具的方法,分析住院患者压疮原因和防范策略,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压疮及降低压疮的发生。对于压疮不良事件采用追踪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针对压疮主要原因进行整改及追踪检查比较整改前后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率。患者由于疾病及健康因素生活不能自理或者由于陪侍人陪护不当和护理过程中评估压疮分型及交接不规范则是住院患者压疮的主要原因。向所有患者及其陪护者进行防止压疮的健康教育,严格交接班制度,落实个体化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