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33篇 |
免费 | 381篇 |
国内免费 | 7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7篇 |
儿科学 | 13篇 |
妇产科学 | 7篇 |
基础医学 | 234篇 |
口腔科学 | 20篇 |
临床医学 | 1264篇 |
内科学 | 348篇 |
皮肤病学 | 16篇 |
神经病学 | 49篇 |
特种医学 | 210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114篇 |
综合类 | 965篇 |
预防医学 | 523篇 |
眼科学 | 16篇 |
药学 | 276篇 |
12篇 | |
中国医学 | 73篇 |
肿瘤学 | 3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4篇 |
2023年 | 198篇 |
2022年 | 246篇 |
2021年 | 292篇 |
2020年 | 200篇 |
2019年 | 166篇 |
2018年 | 92篇 |
2017年 | 132篇 |
2016年 | 180篇 |
2015年 | 184篇 |
2014年 | 283篇 |
2013年 | 244篇 |
2012年 | 261篇 |
2011年 | 208篇 |
2010年 | 202篇 |
2009年 | 191篇 |
2008年 | 175篇 |
2007年 | 129篇 |
2006年 | 124篇 |
2005年 | 162篇 |
2004年 | 76篇 |
2003年 | 45篇 |
2002年 | 37篇 |
2001年 | 36篇 |
2000年 | 37篇 |
1999年 | 27篇 |
1998年 | 32篇 |
1997年 | 32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20篇 |
1994年 | 19篇 |
1993年 | 17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2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利用Lgr5-EGFP-CreERT2/ROSA26-stop-EYFP小鼠建立谱系追踪方法,用于观察Lgr5+小肠干细胞在小肠组织更新中的作用,并研究辐射对小肠干细胞组织重建的影响.方法 通过基因型分析鉴定Lgr5-EGFP-CreERT2/ROSA26-stop-EYFP小鼠.他莫西芬诱导小鼠体内的荧光蛋白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诱导后小肠干细胞的分化.采用60Co γ射线(15Gy)照射Lgr5-EGFP-CreERT2/ROSA26-stop-EYFP小鼠,观察辐射对小肠干细胞组织重建的影响.结果 提取鼠尾DNA通过PCR方法鉴定Lgr5基因(174bp),获得双阳性小鼠.他莫西芬(100mg/kg)单次诱导后,激光共聚焦观察到Lgr5+小肠干细胞在诱导后5d开始分裂,7d已到达绒毛顶端,14d少量绒毛全部带有荧光,45d更多的小肠绒毛中存在荧光细胞,而且更加稠密.但在15Gy照射后小鼠小肠绒毛脱落严重,隐窝处没有荧光出现.结论 成功建立了小肠干细胞谱系追踪模型,并初步观察了辐射对小肠干细胞损伤的影响. 相似文献
42.
_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血管追踪技术在输尿管非结石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5例输尿管非结石病变患者行尿路CT造影(CTU)。对增强延时扫描后输尿管管腔内呈连续性强化者采用血管追踪技术(VTT)后处理。结果:65例患者输尿管不全梗阻,输尿管全程显影,重建图像质量优异,所见病变经手术或临床追踪证实完全相符。其中32例为输尿管癌,12例膀胱癌侵犯输尿管末端,盲肠癌及直肠癌术后复发侵犯输尿管各4例,8例输尿管炎性粘连,5例肾输尿管畸形,病变显示率100%。结论:多层螺旋CT的CTU检查,当输尿管内对比剂达到一定程度,采用VTT来展示输尿管病变可获得优异的输尿管整体成像,对输尿管梗阻性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追踪临床护理教学管理组织系统的建立与应用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方法在参考企业追踪管理理论基础上,建立追踪临床护理教学管理组织系统,对2180名中专护生进行实习教学管理,落实科教科、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及带教教师、护生等环节管理,对实习目标、结果进行反馈追踪。结果护生综合考评总达标率92.30%,思想品德、学习态度达标率均达100%;基础护理操作、医疗文件书写、护理程序的运用、专科护理常规考试等均达90.00%及以上;全院每年评出优秀带教科室2个,评出优秀带教教师5名、优秀护生10名。结论制定并采用追踪护理教学管理体系强化了临床带教过程中的细节管理,使不利于实习质量的因素趋于零,特别适用缺乏自制力、缺乏自学能力的中专护生的管理。 相似文献
44.
端侧缝合后神经再生方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组织学与荧光逆行追踪法研究端侧缝合后的神经再生方式。方法 雌性SD大鼠,共24只,实验分3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端端缝合组和端侧缝合组。3个月后,每组取2只,切取缝合口上下0.5cm的神经采用HE染色法进行缝合口形态学检查。另外6只大鼠,作为供体神经的胫神经用0.2%Diamidino Yellow,用作受体神经的腓总神经用0.2%True Blue进行逆行追踪。7~10d后经灌注取出大鼠L4~L6的DRG与相应的脊髓腰膨大进行荧光显微镜检测。结果 组织形态学观察可见端侧缝合组缝合口近端有神经轴突经侧方长人缝合口远端。同时可以看到胫神经的束膜保持一定的连续性。神经逆行追踪法中双标细胞出现在端侧缝合组L4~L6DRG(L4,L5DRG为主)及相应的脊髓腰膨大的切片中;端端缝合组、正常对照组相应部位仅可见单标细胞。端侧缝合组DRG双标细胞以中、小细胞为主。脊髓内以大细胞为主。结论 神经端侧缝合后神经的再生方式是侧枝芽生。再生纤维中既有感觉成分又有运动成分。感觉再生以痛觉为主。 相似文献
45.
体神经-内脏神经吻合后再生神经逆行追踪和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对大鼠体神经-内脏神经(副交感神经)吻合后再生神经的物质转运功能和递质性质进行定性研究。方法 在建立了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膀胱反射弧的5只大鼠的左侧盆神经节(MPG)、尿道外括约肌(EUS)分别注射荧光金(FG)和快蓝(FB),通过逆行追踪检测再生神经的物质转运功能,酶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再生神经中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结果 逆行追踪结果显示FG、FB单标神经元及FG和FB双标神经元主要分布于脊髓L3尾部至L5头侧左侧前角。神经吻合口远心端和近心端,以及支配膀胱的节前有髓神经纤维,支配EUS的有髓神经纤维多为AChE反应阳性。结论 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膀胱反射弧建立后,再生的传出神经有物质转运功能,体神经-内脏神经(副交感神经)吻合后再生神经纤维多为胆碱能。 相似文献
46.
47.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血肿机制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已有越来越多的临床工作注意到头颅损伤后硬膜下积液(traumatic subdural hygroma,TSH)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但这种转变的确切过程及CSDH的自然演化过程尚处于认识阶段。笔自2001年1月始对临床发现的130例TSH进行了CT追踪和随访,并对部分患进行了手术干预和组织学检查。本通过复习献并结合临床提出TSH演变为CSDH的机理。 相似文献
48.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整体心肌收缩功能,探讨左室整体收缩功能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作为冠心病组(n=51),造影结果阴性者为对照组(n=30),其中冠心病患者根据Gensini积分分为轻度病变组(<25分)、中度病变组(25~49分)、重度病变组(≥50分),应用2DSTI技术测量左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左室整体环向应变( GCS),比较各组间差异,分析其诊断价值,并用各测量值与Gensini积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GLS、GCS均低于对照组( P<0.05),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 GLS、GCS进行性减小( 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GLS、GCS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分别为94.1%、66.7%,特异性分别为66.7%、96.7%。相关分析表明冠心病组GLS、GCS与Gensini积分之间呈负相关(r=-0.70,P<0.01;r=-0.67,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心肌收缩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受损,且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加重,2DSTI可以定量评价左室整体收缩功能,具有临床诊断价值并能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49.
二尖瓣环自动追踪技术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9,40(3):379-382
目的 应用二尖瓣环自动追踪技术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并探讨二尖瓣环自动追踪技术与改良Simpson法在测量左心室收缩功能方面的相关性。方法 受试者共80例,其中健康志愿者47例,心肌梗死患者33例。所有受试者取心尖四腔心切面,应用改良Simpson法测量左室舒张末容积、收缩末容积、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左室射血分数、每搏指数、心排指数,转换二尖瓣环自动追踪技术模式分别测量以上指标。采用相关分析比较二尖瓣环自动追踪技术与改良Simpson法对左室功能测量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在正常人中二尖瓣环自动追踪技术与改良Simpson法测量指标相关系数:左室舒张末容积为0.838、收缩末容积为0.917、每搏输出量为0.611、心输出量为0.579、左室射血分数为0.648、每搏指数为0.514、心排指数为0.541。在心肌梗死患者中两种方法测量指标相关系数:左室舒张末容积为0.811、收缩末容积为0.872、每搏输出量为0.797、心输出量为0.774、左室射血分数为0.757、每搏指数为0.708、心排指数为0.754。同一观察者对左室收缩功能各项指标变异范围为1.3%±4.7%。观察者间对左室收缩功能各项指标变异范围为1.8%±5.9%。结论 二尖瓣环自动追踪技术不仅与改良Simpson法对正常人左室收缩功能相关性良好,而且在心肌梗死患者中相关性也很好。二尖瓣环自动追踪技术是评价左室收缩功能的一项简便而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50.
目的使用心脏磁共振特征追踪(CMR-FT)技术定量评价中国正常人的左心房功能。方法按纳入标准入选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正常的健康人。采用半傅里叶单次激发技术及平衡稳态自由进动序列获得标准心脏各长轴及短轴切面及电影序列,由2名医师独立测量左心房功能参数,包括左心房容积、射血分数、应变及应变率等。男性与女性相对应参数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不同年龄组间相应参数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共纳入63名研究对象,男34名、女29名,≤29岁19名、30~44岁23名、≥45岁21名。左心房各径线:左心房前后径为(26.1±4.5)mm,左右径为(54.8±5.9)mm;左心房储存功能参数:总射血分数为(63.5±6.9)%,总应变为(45.9±11.7)%,总应变率为(1.5±0.5)s-1;导管功能参数:被动射血分数为(24.6±9.1)%,被动应变为(22.2±8.1)%,被动应变率为(-0.8±0.3)s-1;泵血功能参数:主动射血分数为(51.3±8.9)%,主动应变为(23.7±9.2)%,主动应变率为(-1.3±0.5)s-1。除体表面积、左心房各径线及最大容积、主动收缩前容积在男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之外,其余左心房各功能参数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年龄组间左心房导管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储存及泵血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左心房总射血分数与总应变、被动射血分数与被动应变、主动射血分数与主动应变均呈正相关(r=0.77、0.74、0.77,P均<0.01)。左心房功能各参数组内相关系数均>0.6,Bland-Altman分析显示2名医师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CMR-FT技术因其高度的可重复性可用于获得中国正常人左心房功能的相关参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