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73篇
  免费   1120篇
  国内免费   738篇
耳鼻咽喉   33篇
儿科学   20篇
妇产科学   46篇
基础医学   957篇
口腔科学   182篇
临床医学   533篇
内科学   599篇
皮肤病学   46篇
神经病学   148篇
特种医学   125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390篇
综合类   2154篇
预防医学   237篇
眼科学   83篇
药学   721篇
  6篇
中国医学   404篇
肿瘤学   1240篇
  2024年   226篇
  2023年   773篇
  2022年   711篇
  2021年   855篇
  2020年   627篇
  2019年   657篇
  2018年   327篇
  2017年   401篇
  2016年   359篇
  2015年   300篇
  2014年   308篇
  2013年   280篇
  2012年   342篇
  2011年   323篇
  2010年   256篇
  2009年   208篇
  2008年   232篇
  2007年   141篇
  2006年   128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本研究旨在观察山慈菇提取物对人结直肠癌SW480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 取人结直肠癌SW480细胞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采用短发夹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干扰技术沉默SW480细胞中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astrocyte elevated gene-1,AEG-1)基因的表达,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9,MMP-2,9)、E-钙粘蛋白(E-cadherin)和AEG-1等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山慈菇提取物可使人结直肠癌SW480细胞愈合率、迁移率和侵袭率均显著下降(P < 0.05),下调MMP2、MMP9和AEG-1蛋白表达水平(P < 0.05)以及上调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P < 0.05),上述作用均具有浓度依赖性。经shRNA干扰AEG-1基因表达后,SW480细胞中AEG-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 < 0.05);同时AEG-1干扰SW480细胞中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 < 0.05),MMP2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同时单独或者联合山慈菇提取物组的细胞迁移率、侵袭率也降低(P < 0.05)。结论 山慈菇提取物能浓度依赖性地抑制人结直肠癌SW480细胞迁移和侵袭,这可能与山慈菇提取物抑制AEG-1蛋白表达,继而下调MMP2、MMP9蛋白表达和上调E-cadherin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探索雷公藤红素对MGC - 823细胞的增殖,迁移及诱导凋亡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0、1、2、4、6、8、12 μM雷公藤红素作用于MGC - 823细胞,采用MTT法检测增殖比率。0、1、2和4 μM雷公藤红素作用于MGC - 823细胞0、24、48和72 h,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Bcl - 2、Bax、Akt、p - Akt等的表达水平。结果 经雷公藤红素作用后,MGC - 823细胞的增殖率均下降(P<0.05);细胞数量减少,体积缩小,皱缩变圆,部分不再贴壁,细胞核缩小;细胞迁移率减小(P<0.05);早期凋亡率增加(P<0.05);MGC - 823细胞中Bax表达升高,Bcl - 2和p - Akt表达降低(P<0.05)。结论 雷公藤红素对MGC - 823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有抑制作用,并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93.
94.
目的:探讨慢病毒介导叉头框转录因子F2(FoxF2)过表达对子宫内膜癌RL95-2细胞增殖与迁移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RL95-2细胞随机分为3组:Control、Lv-NC组和Lv-expFoxF2组。分别采用FoxF2过表达的慢病毒颗粒(Lv-expFoxF2组)和空载体对照慢病毒颗粒(Lv-NC组)感染RL95-2细胞,检测各组细胞FoxF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和各组细胞的增殖活性、细胞周期及体外迁移能力。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Lv-expFoxF2组RL95-2细胞中FoxF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01)。与Control组比较,Lv-expFoxF2组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G_0/G_1期细胞百分比明显增加,S期细胞百分比明显减少(P0.05),体外迁移细胞数显著降低(P0.05)。结论:慢病毒介导的FoxF2过表达可抑制子宫内膜癌RL95-2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诱导细胞发生G_0/G_1期阻滞。  相似文献   
95.
96.
目的:探讨miR-548d对骨肉瘤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通过Real time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miR-548d和KRAS在30例骨肉瘤组织以及293、MG63和U2OS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对30例骨肉瘤组织中miR-548d和KRAS含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随后通过报告基因实验印证miR-548d对KRAS的靶向作用。MG63细胞中分别过表达或沉默miR-548d后,通过Western blot实验分析KRAS的变化情况,MTT实验观察miR-548d对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实验观察miR-548d对其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骨肉瘤组织及细胞中miR-548d表达较低,KRAS表达较高。在骨肉瘤组织中miR-548d与KRAS的表达呈负相关。报告基因实验证明miR-548d可以直接打靶KRAS。Western blot指出miR-548d可以抑制KRAS的表达。最后MTT和Transwell实验指出miR-548d可以抑制MG63细胞的增殖与迁移。结论:miR-548d可以通过打靶KRAS抑制骨肉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诱导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凋亡及自噬蛋白表达的作用与机制。方法以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为研究对象,MTT法检测Res(0、1、5、10、20、50、100、200 mg·L~(-1))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情况; Res(0、5、20、60 mg·L~(-1))处理MDA-MB231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细胞早期凋亡率,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LC3Ⅰ/Ⅱ的表达;Res(0、20、60 mg·L~(-1))处理MDA-MB231细胞,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中自噬相关蛋白p62及Beclin-1的表达。结果Res在体外可明显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且呈浓度依赖关系。随着Res浓度的增高,乳腺癌细胞迁移能力较对照组分别下降了(8. 7±1. 1)%、(16. 5±2. 9)%和(32. 2±3. 6)%。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早期凋亡细胞数增加;激光共聚焦检查显示,细胞质中LC3Ⅰ/Ⅱ绿色荧光增加;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出MDA-MB231细胞p62蛋白表达下降,Beclin-1蛋白表达升高。结论 Res可抑制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Res诱导细胞凋亡和自噬有关。  相似文献   
98.
99.
目的分析蛋白磷酸酶(PHLPP)基因表达水平对血管损伤后狭窄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动物实验,大鼠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研究组大鼠鼠尾静脉给予PHLPP腺病毒,对照组大鼠鼠尾给予空载病毒。给予颈动脉球囊损伤,2周后取颈动脉,切片后染色,观察血管损伤后狭窄程度。细胞实验,取大鼠血管平滑肌原代细胞,分别将质粒pc DNA3.0/PHLPP(研究组)和pc DNA3.0/空载(对照组)转染至该细胞,采用EDU、划痕实验对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进行检测;Western blot技术对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蛋白和PHLPP基因进行检测。结果研究组的损伤血管后狭窄程度较对照组减轻,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并且PCNA和MMP2的m RNA水平和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HLPP表达水平可通过调节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而影响损伤后血管的狭窄程度;抑制PCNA和MMP2表达可能为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究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13(RGS13)在结直肠癌(CRC)进展中的作用。方法:使用TCGA数据库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在mRNA水平分析CRC组织和细胞中RGS13 的表达量,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在蛋白水平进一步分析。用ATP细胞活力检测实验、软琼脂克隆集落形成实验和细胞迁移侵袭实验检测RGS13对CR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并通过Western blot、RT-qPCR等实验探究其下游分子机制。结果:RGS13在CRC组织与细胞系中低表达(P <0.01),RGS13 表达越低,患者的无病生存期越短(P =0.017)。RGS13 的下调可显著促进CRC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P <0.01),表明RGS13在CRC进展中发挥抑癌作用。机制上,RGS13通过下调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β-catenin的蛋白水平,进而降低癌基因c-Myc、MMP7 和CCND1等的表达水平(P <0.01),发挥对CRC的抑制作用。结论:RGS13可能通过下调β-catenin发挥抑制CRC进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