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67篇
  免费   1120篇
  国内免费   736篇
耳鼻咽喉   33篇
儿科学   19篇
妇产科学   45篇
基础医学   956篇
口腔科学   182篇
临床医学   535篇
内科学   598篇
皮肤病学   46篇
神经病学   148篇
特种医学   125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390篇
综合类   2148篇
预防医学   238篇
眼科学   83篇
药学   721篇
  6篇
中国医学   403篇
肿瘤学   1240篇
  2024年   226篇
  2023年   773篇
  2022年   704篇
  2021年   848篇
  2020年   627篇
  2019年   657篇
  2018年   327篇
  2017年   401篇
  2016年   359篇
  2015年   300篇
  2014年   308篇
  2013年   280篇
  2012年   342篇
  2011年   323篇
  2010年   256篇
  2009年   208篇
  2008年   232篇
  2007年   147篇
  2006年   128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目的制备蒲公英根水提物,研究其对人舌癌细胞Tca-8113凋亡、迁移的影响。方法水溶法制备蒲公英根水提物,并按一定浓度加至正常培养的人舌癌细胞Tca-8113中。流式细胞术用于分析蒲公英根水提物对Tca-8113细胞凋亡的作用,Transwell实验检测其对癌细胞迁移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癌细胞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途径中关键分子p-Akt、Bcl-2等蛋白的表达差异。结果 10 g/L,20 g/L的蒲公英根水提物明显抑制癌细胞的增殖,进一步证实蒲公英根水提物可诱导Tca-8113细胞凋亡;蒲公英根水提物降低p-Akt、Bcl-2的蛋白表达并呈浓度依赖性。结论蒲公英根水提物通过降低p-Akt、Bcl-2表达促进人舌癌细胞Tca-8113细胞凋亡,并降低其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132.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人结肠癌细胞HCT-8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可能存在的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人结肠癌HCT-8细胞,采用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0、40、80、120μmol/L)对细胞分别进行干预24、48、72 h;MTT法检测不同时间Res对HCT-8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细胞黏附试验检测Res对HCT-8细胞黏附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小室试验检测Res对HCT-8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进一步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和qRT-PCR分别检测Res对HCT-8细胞中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和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Res(浓度为40、80、120μmol/L)在干预后24、48、72 h均可以明显抑制HCT-8细胞的增殖活性(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细胞的同种黏附能力增强,异种黏附能力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Res 120μmol/L对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Res 120μmol/L作用HCT-8细胞48 h后,HCT-8细胞中上皮间质标志性蛋白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mRNA的相对表达量增加(P<0.05),而AKT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P-AKT蛋白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和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藜芦醇通过调控细胞EMT抑制人结肠癌HCT-8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受PI3K/AKT信号通路的调控。  相似文献   
133.
134.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癌基因SEI1-1(lnc-SERTAD1-1)对结直肠癌增殖、迁移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125例结直肠癌患者的标本,检测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lnc-SERTAD1-1的表达水平,分析lnc-SERTAD1-1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lnc-SERTAD1-1对结直肠癌预后的影响。检测正常人结肠组织细胞CCD-18Co与人结直肠癌细胞HCT15中lnc-SERTAD1-1的表达。慢病毒转染构建含有目的基因lnc-SERTAD1-1过表达的HCT15(HO)及含有空白载体质粒的HCT15(HOC),检测其lnc-SERTAD1-1以及SERTAD1蛋白的表达,并检测lnc-SERTAD1-1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lnc-SERTAD1-1在结直肠癌组织(0.002 198±0.000 499 vs. 0.002 998±0.000 392,P < 0.001)和癌细胞(0.000 123±0.000 010 vs. 0.000 182±0.000 012,P = 0.004)中呈低表达水平 ;其表达高低与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及肿瘤的大体分型相关(P均< 0.05)。在125例结直肠癌患者中,lnc-SERTAD1-1高表达(≥0.000 970)是其术后总生存及无病生存的独立保护因素(总生存HR = 0.228,95% CI:0.107 ~ 0.485,P < 0.001;无病生存HR = 0.228,95% CI:0.103 ~ 0.506,P < 0.001)。体外实验显示lnc-SERTAD1-1表达上调能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P均< 0.05)。结论 lnc-SERTAD1-1通过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发挥抑癌基因的作用,是结直肠癌重要的预后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5.
徐文倩  李金红  郑智华 《新医学》2021,52(9):659-665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依赖性巨噬细胞在顺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AKI)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MIF基因敲除(MIF-/-)小鼠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 = 6)和实验组(n = 18)。正常对照组小鼠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组小鼠腹腔注射顺铂建立AKI模型。建模6 h后小鼠被随机分为AKI模型组、巨噬细胞对照组和MIF-/-巨噬细胞组(每组n = 6),尾静脉分别注射生理盐水、野生型C57BL/6J小鼠的巨噬细胞、MIF-/-小鼠的巨噬细胞。3 d后处死小鼠,收集血清和肾脏组织标本。评估肾功能、肾组织病理学改变以及肾组织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和TNF-α的分布与表达,检测肾组织中Mincle、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F4/80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AKI模型组相比,巨噬细胞对照组小鼠血清肌酐升高(P < 0.001)、肾小管坏死加重(P < 0.001),肾脏中MCP-1和TNF-α的蛋白表达增加(P均< 0.01),M1型巨噬细胞增多(P < 0.001)。与巨噬细胞对照组相比,MIF-/-巨噬细胞组小鼠血清肌酐降低(P < 0.001),肾小管损伤减轻(P < 0.001),肾脏中MCP-1和TNF-α的蛋白表达降低(P均< 0.01),M1型巨噬细胞减少(P < 0.001)。结论 在顺铂诱导AKI的过程中,MIF通过激活Mincle促进巨噬细胞活化并增加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导致肾脏炎症损伤加重。  相似文献   
136.
目的 探讨造血干细胞特异性相关结合蛋白-1(Hax-1)对胶质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手术切除并得到术后病理证实的胶质瘤组织35例和颅脑损伤内减压术切除的正常脑组织35例,采用qRT-PCR检测Hax-1 mRNA水平;同时检测胶质瘤细胞系(U87、A172、T98及U343)和人星形胶质细胞(NHAs)Hax-1 mRAN水平。使用Lipofectamine 2000法将Hax-1 siRNAs和阴性对照siRNA转染U87细胞构建Hax-1低表达细胞株,将Hax-1高表达质粒和PCDNA3.1空载质粒转染U343细胞构建Hax-1过表达细胞株,使用蛋白印迹法验证转染效果,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采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免疫印迹法检测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NF-κB、CCND1、C-myc、MMP-2、MMP-9)。结果 胶质瘤组织Hax-1 mRN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P<0.05);胶质瘤细胞系(U87、A172、T98及U343)Hax-1 mRNA水平明显高于人星形胶质细胞(P<0.05),其中U87细胞Hax-1 mRNA水平最高,U343细胞最低。U343细胞转染Hax-1过表达质粒后,Hax-1蛋白水平显著增高(P<0.05),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均明显增强(P<0.05),NF-κB p65及IκBα蛋白磷酸化水平以及CCND1、C-Myc、MMP-2、MMP-9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U87细胞转染Hax-1 siRNA后Hax-1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均明显降低(P<0.05),NF-κB p65及IκBα蛋白磷酸化水平以及CCND1、C-Myc、MMP-2、MMP-9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胶质瘤组织Hax-1呈高表达,明显促进肿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其机制可能与激活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37.
【摘要】 目的 探讨医用臭氧是否通过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调控上皮-间质细胞转化(EMT)相关蛋白表达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和迁移。 方法 选用人宫颈癌Hela细胞,分别设空白组、N-乙酰-L-半胱氨酸(NAC)处理组、NAC和臭氧共处理组、臭氧组。细胞在臭氧处理前以60 mmol/mL NAC溶液预处理20 min,随后将细胞悬液与等体积半最大效应浓度(EC50)臭氧混合15 min。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和细胞集落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抑制。二氯二乙酸酯(DCFH-DA)探针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活性氧(ROS)水平。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验检测臭氧处理后Hela细胞迁移能力。蛋白质印迹法检测NF-κB和EMT相关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臭氧处理后Hela细胞增殖能力下降,臭氧EC50为10 mg/mL,同时其迁移能力也下降。臭氧处理后,Hela细胞NF-κB和κB抑制性蛋白激酶(IKK)α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均降低,同时EMT相关波形蛋白(vimentin)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表达水平降低,而NAC预处理可逆转臭氧的作用。 结论 医用臭氧可能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下调vimentin、β-catenin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和迁移,ROS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表明医用臭氧有望成为宫颈癌新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8.
张才  杜双双  朱仲玲  蒋腾  徐姗  阎昭 《军事医学》2021,45(3):261-264,271
目的 观察安罗替尼(anlotinib)对人肾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探讨其抑制肾癌细胞生长、迁移能力的机制,以及在肾癌治疗领域的临床应用前景.方法 体外培养肾癌ACHN细胞,采用不同浓度(0、1.25、2.5、5和10 μmol/L)的安罗替尼处理ACHN细胞24、48和72h,MTT法检测安罗替尼对ACHN细胞增殖的影响,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划痕修复实验检测安罗替尼对ACHN细胞迁移能力的作用,计算迁移率;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贴壁后细胞的成活能力,计算克隆数目;Western印迹法检测安罗替尼对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和活性的影响,用灰度分析方法计算其灰度值.结果 安罗替尼能显著抑制ACHN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浓度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安罗替尼处理后,能明显抑制ACHN细胞的克隆形成、迁移和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活化(P<0.05).结论 安罗替尼能显著抑制人肾癌ACHN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和迁移能力,其机制与PI3K信号通路的抑制相关.  相似文献   
139.
 目的:研究干扰素诱导蛋白16(IFI16)对人脑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HBVAFs)增殖与迁移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在HBVAFs中转染针对IFI16基因的小分子干扰 RNA (siRNA) 48 h后, 用2×106 U/L 干扰素-α(IFN-α)处理转染IFI16 siRNA细胞24 h。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细胞划线法与Transwell法测定细胞迁移能力。应用 real-time PCR法和蛋白免疫印迹 (Western blotting) 法分别测定细胞中 IFI16、p53及p2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转染IFI16 siRNA后,HBVAFs中IFI16、p53及p2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下调,增加了细胞G1/S期转换。IFN-α可诱导HBVAFs中IFI16、p53及p2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上调,同时抑制细胞G1/S期转换与细胞迁移,但在转染了IFI16 siRNA的HBVAFs中IFN-α的上述作用受到抑制。结论:IFI16表达可以抑制HBVAFs增殖和迁移,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53和p2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0.
 目的:研究Rac1活化在肺炎衣原体(C.pn)感染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迁移中的作用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对其活化的影响。方法: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p21活化激酶1 p21结合结构域(PBD)即GST-PBD重组质粒转化感受态细菌,诱导融合蛋白表达并纯化;GST-pull down实验检测C.pn感染VSMCs后Rac1活性的变化;PI3K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 (25 μmol/L)预处理VSMCs,GST-pull down实验检测Rac1活性的变化;Rac1特异性抑制剂NSC23766(50 μmol/L)预处理VSMCs,wound-healing 实验和Transwell 实验观察VSMCs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重组质粒转化感受态细菌后,经诱导表达和纯化,得到足量有效的GST-PBD融合蛋白;GST-pull down实验结果显示,C.pn感染VSMCs后Rac1活性增强且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LY294002预处理VSMC后,C.pn感染诱导的Rac1活性明显下降(P<0.05);细胞迁移实验结果显示,NSC23766预处理的 C.pn感染组细胞迁移能力明显低于单纯感染组(P<0.05)。结论: C.pn感染可能通过PI3K激活Rac1,从而诱导VSMCs迁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