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81篇
  免费   1120篇
  国内免费   737篇
耳鼻咽喉   33篇
儿科学   20篇
妇产科学   46篇
基础医学   957篇
口腔科学   182篇
临床医学   532篇
内科学   607篇
皮肤病学   46篇
神经病学   148篇
特种医学   123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390篇
综合类   2153篇
预防医学   237篇
眼科学   83篇
药学   724篇
  6篇
中国医学   404篇
肿瘤学   1240篇
  2024年   227篇
  2023年   773篇
  2022年   721篇
  2021年   856篇
  2020年   627篇
  2019年   657篇
  2018年   327篇
  2017年   401篇
  2016年   359篇
  2015年   300篇
  2014年   308篇
  2013年   280篇
  2012年   342篇
  2011年   323篇
  2010年   256篇
  2009年   208篇
  2008年   232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128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晋金兰  庄汉屏 《心脏杂志》2008,20(6):659-66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对体外培养的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以VEGF基因转染HUVECs和在培养液中加入VEGF蛋白后培养HUVEC,用RT-PCR法检测VEGF mRNA的表达鉴定转染的效果,用3H-TdR掺入法检测VEGF对HUVECs增殖的影响,用划痕实验观察VEGF对HUVECs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转染VEGF基因的HUVECs中VEGFmRNA的表达高于对照组,表明转染成功。3H-TdR掺入法和划痕实验显示,转染VEGF基因和在培养液中加入VEGF蛋白,都可促进体外培养的HUVECs增殖和迁移。结论VEGF能够促进体外培养的HUVECs增殖和迁移;将VEGF基因导入细胞与直接在培养基中加入VEGF蛋白具有相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2.
目的探讨重组腺病毒介导的p27kip1基因及其蛋白产物高表达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迁移的抑制作用.方法将含人p27kip1cDNA的重组腺病毒(Adhp27kip1)及含β-半乳糖苷酶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LacZ)在体外转染原代大鼠主动脉VSMCs,用Western blot及Boyden趋化小室检测外源性p27kip1蛋白在细胞内的表达及对VSMCS迁移的影响.结果转染后24h,Adhp27kip1转染的VSMCs内p27kip1蛋白高表达,而AdLacZ转染的VSMCs内仅显示极低水平的内源性p27kip1蛋白表达;Boyden趋化小室检测显示未转染的VSMCs、AdLacZ及Adhp27kip1转染的VSMCs血清诱导后的迁移细胞数分别为139±26、106±16及68±14.结论外源性p27kip1基因及蛋白产物在VSMCs内高表达可显著抑制VSMCs的迁移.  相似文献   
123.
血管新生与血管内皮祖细胞和内皮细胞的关系极其密切,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在胚胎期,由血管母细胞通过原位分化增殖形成初步的血管网络结构,即血管形成;另一种是在已有血管网络结构的基础上,经过内皮细胞的迁移、增生,最后以芽生的方式扩展出更多的血管网,称为血管生成.先前认为成体后的血管新生以血管生成方式出现,但随着研究深入,发现受损或闭塞的血管周围也存在着血管形成[1].  相似文献   
124.
目的 采用凝胶迁移阻滞法分析研究人类端粒酶DNA结合特性。方法 以地高辛标记的人端粒序列寡核苷酸与人端粒酶提取物进行结合反应,以未参与结合反应的单纯标记寡核苷酸作为参照。实验所设的3组样品中,第一组和第二组标记寡核苷酸加端粒酶,第一组显示一条阻滞性条带,第二组显示两条条带,前方的一条与第一组条带平行,为单纯探针条带,后方的一条迁移率被阻滞,应为探针与纯化的蛋白复合体相结合的结果;第三组为标记寡核苷酸加端粒酶阴性洗涤液,只显示单一探针条带。结果 只有人端粒序列寡核苷酸与人端粒酶提取物结合反应管显示特异的凝胶迁移阻滞性电泳条带。结论 人端粒酶具有和端粒DNA片段结合的特性。  相似文献   
125.
目的检测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scatter factor , HGF)对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adventitial fibroblasts, AF)表型转化及迁移的影响,探索其在血管外膜重构中的可能作用.方法体外培养AF,以不同剂量(0、20、40、80 ng/ml)HGF刺激AF及40 ng/ml HGF刺激AF不同时间(0、4、16、24小时),蛋白免疫印迹方法(Western blotting)分析不同条件刺激后AF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 actin)的表达变化;用transwell检测不同浓度HGF对AF迁移的影响.结果 HGF可上调AF中α-SM actin表达,呈一定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40 ng/ml HGF可明显促进AF迁移,迁移细胞数目在一定范围内随着HGF浓度增加而增加.结论 HGF能诱导AF表型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s, MF),促进AF迁移,在血管外膜重构中可能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6.
三叶因子在胃肠道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叶因子不仅在维护胃肠道粘膜的完整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参与粘膜损伤后修复的关键过程。迄今为止,对于三叶因子在上皮屏障功能受损后的细胞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尚未完全阐明。本对其在胃肠道中的作用机制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7.
目的制备蒲公英根水提物,研究其对人舌癌细胞Tca-8113凋亡、迁移的影响。方法水溶法制备蒲公英根水提物,并按一定浓度加至正常培养的人舌癌细胞Tca-8113中。流式细胞术用于分析蒲公英根水提物对Tca-8113细胞凋亡的作用,Transwell实验检测其对癌细胞迁移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癌细胞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途径中关键分子p-Akt、Bcl-2等蛋白的表达差异。结果 10 g/L,20 g/L的蒲公英根水提物明显抑制癌细胞的增殖,进一步证实蒲公英根水提物可诱导Tca-8113细胞凋亡;蒲公英根水提物降低p-Akt、Bcl-2的蛋白表达并呈浓度依赖性。结论蒲公英根水提物通过降低p-Akt、Bcl-2表达促进人舌癌细胞Tca-8113细胞凋亡,并降低其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128.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人结肠癌细胞HCT-8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可能存在的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人结肠癌HCT-8细胞,采用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0、40、80、120μmol/L)对细胞分别进行干预24、48、72 h;MTT法检测不同时间Res对HCT-8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细胞黏附试验检测Res对HCT-8细胞黏附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小室试验检测Res对HCT-8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进一步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和qRT-PCR分别检测Res对HCT-8细胞中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和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Res(浓度为40、80、120μmol/L)在干预后24、48、72 h均可以明显抑制HCT-8细胞的增殖活性(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细胞的同种黏附能力增强,异种黏附能力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Res 120μmol/L对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Res 120μmol/L作用HCT-8细胞48 h后,HCT-8细胞中上皮间质标志性蛋白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mRNA的相对表达量增加(P<0.05),而AKT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P-AKT蛋白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和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藜芦醇通过调控细胞EMT抑制人结肠癌HCT-8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受PI3K/AKT信号通路的调控。  相似文献   
129.
130.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癌基因SEI1-1(lnc-SERTAD1-1)对结直肠癌增殖、迁移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125例结直肠癌患者的标本,检测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lnc-SERTAD1-1的表达水平,分析lnc-SERTAD1-1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lnc-SERTAD1-1对结直肠癌预后的影响。检测正常人结肠组织细胞CCD-18Co与人结直肠癌细胞HCT15中lnc-SERTAD1-1的表达。慢病毒转染构建含有目的基因lnc-SERTAD1-1过表达的HCT15(HO)及含有空白载体质粒的HCT15(HOC),检测其lnc-SERTAD1-1以及SERTAD1蛋白的表达,并检测lnc-SERTAD1-1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lnc-SERTAD1-1在结直肠癌组织(0.002 198±0.000 499 vs. 0.002 998±0.000 392,P < 0.001)和癌细胞(0.000 123±0.000 010 vs. 0.000 182±0.000 012,P = 0.004)中呈低表达水平 ;其表达高低与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及肿瘤的大体分型相关(P均< 0.05)。在125例结直肠癌患者中,lnc-SERTAD1-1高表达(≥0.000 970)是其术后总生存及无病生存的独立保护因素(总生存HR = 0.228,95% CI:0.107 ~ 0.485,P < 0.001;无病生存HR = 0.228,95% CI:0.103 ~ 0.506,P < 0.001)。体外实验显示lnc-SERTAD1-1表达上调能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P均< 0.05)。结论 lnc-SERTAD1-1通过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发挥抑癌基因的作用,是结直肠癌重要的预后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