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2447篇 |
免费 | 4594篇 |
国内免费 | 321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94篇 |
儿科学 | 555篇 |
妇产科学 | 448篇 |
基础医学 | 2979篇 |
口腔科学 | 797篇 |
临床医学 | 15805篇 |
内科学 | 5118篇 |
皮肤病学 | 328篇 |
神经病学 | 1245篇 |
特种医学 | 1702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2篇 |
外科学 | 3774篇 |
综合类 | 17779篇 |
预防医学 | 8998篇 |
眼科学 | 565篇 |
药学 | 7496篇 |
125篇 | |
中国医学 | 7856篇 |
肿瘤学 | 417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31篇 |
2023年 | 2323篇 |
2022年 | 3007篇 |
2021年 | 3761篇 |
2020年 | 2641篇 |
2019年 | 2176篇 |
2018年 | 1320篇 |
2017年 | 1766篇 |
2016年 | 1925篇 |
2015年 | 2102篇 |
2014年 | 3122篇 |
2013年 | 3109篇 |
2012年 | 4645篇 |
2011年 | 5170篇 |
2010年 | 5660篇 |
2009年 | 4993篇 |
2008年 | 6611篇 |
2007年 | 4525篇 |
2006年 | 3518篇 |
2005年 | 4298篇 |
2004年 | 2816篇 |
2003年 | 1610篇 |
2002年 | 1413篇 |
2001年 | 1144篇 |
2000年 | 866篇 |
1999年 | 715篇 |
1998年 | 745篇 |
1997年 | 569篇 |
1996年 | 586篇 |
1995年 | 407篇 |
1994年 | 449篇 |
1993年 | 255篇 |
1992年 | 251篇 |
1991年 | 203篇 |
1990年 | 205篇 |
1989年 | 184篇 |
1988年 | 153篇 |
1987年 | 115篇 |
1986年 | 85篇 |
1985年 | 47篇 |
1984年 | 16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2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研究KLF2是否通过调控S1P1~S1P5影响类中性粒细胞迁移。方法 构建携带有si RNA的慢病毒载体,特异性沉默KLF2基因,利用细胞迁移实验检测类中性粒细胞迁移情况,利用蛋白印迹法、实时PCR分别检测KLF2、S1P1~S1P5蛋白和m RNA表达情况。结果 (1) KLF2病毒干扰组较空白组、空载病毒组,迁移率明显减少(P<0.05),S1P从0μmol/L至0.1μmol/L,随着浓度的增加,各组类中性粒细胞迁移率都明显增加(P<0.05),S1P从0.1μmol/L至0.4μmol/L,随着浓度的增加,各组类中性粒细胞迁移率基本相同(P>0.05);(2) KLF2病毒干扰组与空白组、空载病毒组比较,S1P1蛋白及m RNA相对表达量减少(P<0.05);(3) KLF2病毒干扰组与空白组、空载病毒组比较,S1P2、S1P3、S1P4、S1P5 m RNA表达量无差异(P>0.05)。结论 S1P对类中性粒细胞迁移的最佳浓度为0.1μmol/L; KLF2通过正调控S1P1表达,促进类中性粒细胞迁移;在类中性粒细胞中KLF2不调控S1P2...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探讨DTX2对结直肠癌(CRC)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基因工具干预CRC细胞,分为敲低组(DTX2-shRNA)、敲低空载组(neg-shRNA)、未转染组(con)、过表达空载组(pcDNA)及过表达组(pcDNA-DTX2),利用q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转染效率。采用划痕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DTX2基因的表达改变对CRC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并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中Notch2、NICD、Akt、p-AKT、MMP-2及MMP-9蛋白的表达水平。CRC细胞共转染pcDNA-DTX2和Notch2 siRNA,检测回复实验对CRC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CRC细胞中DTX2 mRNA和蛋白表达量,敲低组中明显降低(P<0.01),过表达组中明显升高(P<0.01)。划痕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提示,CRC细胞迁移侵袭能力,DTX2 shRNA显著低于con和neg-shRNA(P<0.01);pcDNA-DTX2显著高于con和pcDNA(P<0.01)。Wes... 相似文献
993.
转录信号传导子和激活子3信号传导通路调控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抗结肠癌的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究转录信号传导子和激活子3(Stat3)信号传导通路与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抗结肠癌细胞株HT-29机制的关系,明确COX-2抑制剂抗结肠癌细胞内信号传导机制。方法将选择性COX-2抑制剂NS-398,作用于结肠癌细胞系HT-29,运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状态;流式细胞仪观察NS-398对细胞凋亡的影响,进一步用RT-PCR检测药物作用前后HT-29中COX-2mRNA的表达;ELISA法测定体系前列腺素E2(PGE2)水平;Westernblot检测药物作用前后Stat3通路相关蛋白JAK2、Stat3的磷酸化活性和cyclinD1、Bcl-2的表达。结果结肠癌细胞系HT-29中COX-2mRNA呈高表达,NS-398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HT-29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NS-398使HT-29细胞COX-2mRNA和PGE2表达水平显著下降。同时p-JAK2、p-Stat3、cyclinD1、Bcl-2表达水平随作用时间延长而下降。结论癌基因Stat3信号传导通路调控了NS-398抗结肠癌的细胞内信号传导机制,最终通过其下游靶基因cyclinD1、Bcl-2影响结肠癌细胞系HT-29的增殖与凋亡。 相似文献
994.
995.
外源性bFGF对深Ⅱ度烫伤大鼠创面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与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目的观察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敷用bFGF后肉芽组织中血管增殖与迁移情况,以及相关信号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 Wistar大鼠133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A组(n=7)、单纯烫伤B组(n=42)、bFGF治疗C组(n=42)、c-fos抗体D组(n=42).利用大鼠30%深Ⅱ度烫伤模型,于伤后3、6小时,1、3、7、 14和21天取创面皮肤标本,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真皮内血管形成的情况,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on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黏着斑蛋白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及c-fos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手段观察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在血管形成中的激活情况.结果 B、C组于伤后7天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明显,14天后FAK的表达也显著增加.损伤后3~6小时ERK的表达增强,随后1~3天,c-fos亦发生相对应的变化.各时间点D组血管内皮细胞PCNA和FAK的表达均减弱,肉芽组织中微血管的数量低于B组.敷用外源性的bFGF后,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与前者变化不显著,但FAK的表达较A组增强明显,ERK的表达也显著增加,特别是c-fos也在伤后1~3天呈增强趋势.结论使用外源性bFGF通过ERK信号通路激活c-fos介导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活性;肉芽组织中血管形成能力的增强有助于加速创面愈合进程. 相似文献
996.
目的:了解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及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上述方法修复各种原因所致的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共23例.结果:22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远端1~2 cm皮肤坏死,皮瓣面积最大20 cm×10 cm,最小8 cm×4 cm,随访6个月~3年,效果满意.结论:应用这两种皮瓣手术简便,不损伤小腿主要血管,是修复足踝部轻组织缺损的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997.
自 1993年~ 2 0 0 2年我们收治左下腹疼痛的阑尾炎 15例 ,全部实施了阑尾切除术。因其术前诊断比较困难 ,容易发生误诊和漏诊 ,就其诊断和治疗体会进行探讨。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5例 ,男 14例 ,女 1例 ,年龄 3 5~ 5 6岁 ,平均年龄 48.5岁。均为化脓性阑尾炎。发病至手术时间 :2例为 48h ,8例为 3 6h ,3例为 72h ,2例为 96h ,平均为 49.6h。1.2 阑尾的长度 10~ 15cm ,平均 12cm ;15例患者阑尾均位于腹后壁 ,横过脊柱左侧约 1~ 3cm。1.3 症状和体征 :11例患者为转移性左下腹疼痛 ,腹胀明显 ,伴恶心呕吐 ,左下腹压痛及反跳… 相似文献
998.
成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成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 对 31例成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1例患者术前均有出血史 ,术前均经超声检查提示肝脏正常及门静脉海绵样变性 ,经脾穿刺门静脉造影或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确诊。 12例行脾动脉结扎、胃冠状静脉及分支结扎、肠 腔C型架桥术 ,1例行脾 肾静脉架桥术。 8例已切脾断流后再出血患者 ,结扎冠状静脉主干后 ,6例行肠 腔C型架桥术 ,1例行肠系膜下静脉 下腔静脉C型架桥术 ,1例因静脉曲张和出血部位在空肠上段而行空肠节段切除术。 6例行脾 腔架桥术 ,2例行改良脾 肺固定术 ,脾 肾架桥术和门静脉 下腔静脉架桥术各 1例 ,1例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后随访 6个月~ 4年 (随访率 10 0 % ) ,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均减轻或消失 ,无再出血和肝性脑病发生。结论 多普勒超声检查和经皮脾穿刺门静脉造影是诊断本病的理想方法 ;门 体分流术加门 奇断流术是治疗本病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999.
组织因子表达对原发性结直肠癌侵袭及转移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探讨组织因子(TF)表达在原发性结直肠癌侵袭及转移中的作用,分析TF对人类大肠癌HT-29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研究85例原发性结直肠癌和6例结直肠良性腺瘤标本TF表达情况,分析TF表达与肿瘤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利用构建有正义/反义TFcDNA的质粒pcDNA3.1/Zeo,以脂质体法转染HT-29细胞; 转染成功的HT-29细胞采用Western印迹分析检测TF表达水平并进行基质胶体外侵袭实验观察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85例结直肠癌标本中40例(47.1%)TF表达阳性,正常黏膜和结直肠良性腺瘤均为TF阴性表达;TF阳性表达与结直肠癌的浸润深度密切相关(r=0.895, P<0.01);TF阳性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同时性(r=0.974, P<0.01)和异时性(r=0.963 ,P<0.01)肝转移均密切相关;Logistic回归表明TF表达为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影响因素(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TF表达是影响原发性结直肠癌预后的因素之一(P<0.01);转染了正义TFcDNA的HT-29细胞的TF表达水平较未转染的HT-29细胞升高,转染了反义TFcDNA的HT-29细胞的TF表达水平则降低;转染了正义TFcDNA的HT-29细胞的侵袭能力较未转染的HT-29细胞增强,转染了反义TFcDNA的HT-29细胞的侵袭能力则减弱.结论TF可能参与原发性结直肠癌侵袭及转移的生物学过程,其阳性表达可能作为患者术后肝转移的预测指标应用于临床,TF表达是影响原发性结直肠癌预后的因素之一; TF表达的改变可以影响人类大肠癌HT-29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000.
胃切除术后上消化道重建术后,吻合口漏是早期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甚至影响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预后[1-2].Billroth Ⅰ式吻合后,可发生胃十二指肠漏.BillrothⅡ式吻合后,可发生胃空肠吻合口漏,十二指肠残端或胃残端漏.近年来由于采取器械吻合的逐渐增多,胃十二指肠吻合口漏发生率明显下降,腹腔镜胃癌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约为1%[3].我们1997年2月至2007年2月共治疗胃切除术后吻合口漏7例,现就胃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原因、预防和治疗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