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70篇 |
免费 | 106篇 |
国内免费 | 4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0篇 |
儿科学 | 6篇 |
妇产科学 | 8篇 |
基础医学 | 36篇 |
口腔科学 | 39篇 |
临床医学 | 880篇 |
内科学 | 119篇 |
皮肤病学 | 4篇 |
神经病学 | 3篇 |
特种医学 | 61篇 |
外科学 | 619篇 |
综合类 | 785篇 |
预防医学 | 228篇 |
眼科学 | 291篇 |
药学 | 486篇 |
3篇 | |
中国医学 | 493篇 |
肿瘤学 | 3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篇 |
2023年 | 59篇 |
2022年 | 70篇 |
2021年 | 98篇 |
2020年 | 66篇 |
2019年 | 65篇 |
2018年 | 26篇 |
2017年 | 53篇 |
2016年 | 69篇 |
2015年 | 80篇 |
2014年 | 177篇 |
2013年 | 180篇 |
2012年 | 232篇 |
2011年 | 262篇 |
2010年 | 218篇 |
2009年 | 236篇 |
2008年 | 250篇 |
2007年 | 198篇 |
2006年 | 176篇 |
2005年 | 204篇 |
2004年 | 211篇 |
2003年 | 204篇 |
2002年 | 160篇 |
2001年 | 145篇 |
2000年 | 124篇 |
1999年 | 95篇 |
1998年 | 73篇 |
1997年 | 86篇 |
1996年 | 92篇 |
1995年 | 68篇 |
1994年 | 38篇 |
1993年 | 26篇 |
1992年 | 20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16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尿量及性状是体外循环手术中的重要监测指标,有助于判断组织灌注、体液平衡、肾功能和心脏功能的状况.与其它手术相比,体外循环手术中对尿液的监测有其特殊要求.如需准确收集并记录转流前、转流中、转流后的尿量与性状,在使用利尿剂和血管活性药物后,以及停机后输液、输血时,需观察每分钟尿液滴数,以此判断药物疗效,调整药物剂量和输液输血速度.临床实践中发现一次性尿袋测量不够精确,用量杯测量较费时.为此,我院手术室于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对体外循环手术中尿液收集测量装置进行改良并应用于113例患者,收效甚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2.
颈肩综合征是以颈、胸椎关节失稳及其周围肌肉韧带等软组织劳损,所造成的颈后、肩背部疼痛不适、颈肩部活动受限等系列症候群。我院自1995-03-2010-01以来共治疗485例此类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3.
下睑袋个体化修复208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提高下睑袋整复术的手术效果。方法:对208例下睑袋整复术者,针对其不同临床分型分别采用结膜入路眶隔脂肪切除术、皮肤切口入路眶隔缩紧和眼轮匝肌瓣骨膜悬吊固定术、眶隔脂肪移位眶隔膜固定术进行治疗。结果:208例患者术后下睑皮肤平整,无睑退缩及下睑凹陷等并发症,下眶缘、眶鼻沟的凹陷得到明显矫正,下睑缘轮廓自然,远期随访效果满意。结论:针对睑袋形成原因及不同病理改变采用个体化手术设计,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手术效果明显、稳定,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64.
综合物理疗法在下睑袋整形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综合物理治疗的手段促进下睑袋切除整形术后快速恢复、维持手术效果及防治并发症的方法.方法:528例下睑袋切除整形术后患者,分成术后综合物理治疗组265例和非术后物理治疗组263例,综合物理治疗组术后应用超短波、电脑中频、手法按摩行下睑局部物理治疗并配戴低温热塑板材下睑支具进行下睑压迫.非术后物理治疗组术后不行任何物理治疗,待其自然恢复.结果:综合物理治疗组术后局部瘀血、睑结膜水肿、睑球分离者术后3周恢复率为83%;非理疗组术后3周恢复率为49%,显著低于综合物理治疗组.结论:下睑局部物理治疗联合低温热塑板材加压的综合治疗能迅速消除下眼睑整形术后的水肿、促进术后瘀血吸收、减少术后早期肿胀引起的下睑外翻等并发症,是睑袋整形手术良好的术后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65.
66.
67.
急性肾后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需置入F3~F7输尿管导管引流并收集双侧肾脏的尿液,以了解肾脏功能,由于输尿管导管较细,与一次性集尿袋连接时易漏尿,给患者带来痛苦,亦不能准确记录尿量。鉴此,笔者采用一次性采血针头保护帽及橡胶保护套制作成输尿管导管连接管(下称连接管),并于2006年1月至2007年10月应用于临床70例患者,未发生漏尿现象,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微创结膜入路下睑袋整复术在减少下睑袋术后并发症方面的作用。方法:微创结膜入路下睑袋整复术将结膜切口改为1~2个小切口,手术路径:切开结膜→进入眶隔后→切除眶脂肪→缝合切口改为切开结膜→进入眼轮匝肌下间隙→找到和打开眶隔膜→切除眶脂肪。临床应用187例,均为先天性或年龄性下睑袋。结果:术后早期复诊93例患者,14例出现皮肤紫斑;远期随访59例,除3例(5.1%)下睑袋改善不明显外,其余效果佳(94,9%)。无其它并发症。结论:术前仔细检查,了解下睑袋的畸形特点,采用微创结膜入路下睑袋整复术能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69.
下睑袋形成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 ,睑皮肤、眼轮匝肌和眶隔筋膜松弛 ,眶隔后脂肪向前推移形成眶隔脂肪膨出。传统的整形手术方法 ,除切除下睑松弛多余的皮肤和眼轮匝肌外 ,常去除部分眶脂肪组织〔1,2〕;1 996年 Hamra〔3〕通过对老年人和年轻人下睑解剖学特点的比较 ,提出保留和转移眶脂肪的下睑袋整形术 ,我们经过改良 ,为 1 8例患者施行手术 ,取得良好效果。 (见附图 )附图 典型病例治疗前后照1 临床资料本组 1 8例 ,其中男 2例 ,女 1 6例 ,共 1 6只眼 ,年龄 2 5岁~ 61岁 ,平均 43岁。 1 3例术后经 6~ 1 2月随访 ,其中 2例为睑袋矫治… 相似文献
70.
应用吻合器法改进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结肠、部分直肠切除、直肠黏膜剥除、回肠贮袋肛管手法吻合术(ileal pouch-anal anastomosis,IPAA)已成为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标准术式,约50%的患者术后出现夜间的粪污。近年采用不剥离直肠黏膜、直接采用吻合器行保留肛门移行区(anal transitional zone,ATZ)的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ileal pouch anal canal anastomosis,IACA),明显提高了术后的控便功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