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1999篇 |
免费 | 2220篇 |
国内免费 | 103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81篇 |
儿科学 | 216篇 |
妇产科学 | 220篇 |
基础医学 | 1290篇 |
口腔科学 | 292篇 |
临床医学 | 12500篇 |
内科学 | 5840篇 |
皮肤病学 | 76篇 |
神经病学 | 2595篇 |
特种医学 | 5699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44篇 |
外科学 | 5252篇 |
综合类 | 17900篇 |
预防医学 | 2774篇 |
眼科学 | 453篇 |
药学 | 6218篇 |
125篇 | |
中国医学 | 1838篇 |
肿瘤学 | 164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313篇 |
2023年 | 1151篇 |
2022年 | 1388篇 |
2021年 | 1953篇 |
2020年 | 1253篇 |
2019年 | 1129篇 |
2018年 | 611篇 |
2017年 | 1032篇 |
2016年 | 1155篇 |
2015年 | 1567篇 |
2014年 | 2532篇 |
2013年 | 2585篇 |
2012年 | 3372篇 |
2011年 | 3750篇 |
2010年 | 3650篇 |
2009年 | 3563篇 |
2008年 | 3826篇 |
2007年 | 3771篇 |
2006年 | 3385篇 |
2005年 | 3660篇 |
2004年 | 2992篇 |
2003年 | 2631篇 |
2002年 | 2382篇 |
2001年 | 2211篇 |
2000年 | 1655篇 |
1999年 | 1485篇 |
1998年 | 1239篇 |
1997年 | 1103篇 |
1996年 | 951篇 |
1995年 | 849篇 |
1994年 | 641篇 |
1993年 | 405篇 |
1992年 | 279篇 |
1991年 | 236篇 |
1990年 | 195篇 |
1989年 | 225篇 |
1988年 | 39篇 |
1987年 | 32篇 |
1986年 | 33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3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7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ransanal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aTME)经过10余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占有重要地位。现有研究表明,taTME在治疗低位直肠癌的短期疗效和远期疗效方面与传统腹腔镜无显著差异,而taTME在术后功能恢复方面具有潜在的优势。随着taTME技术的成熟,经肛腔镜手术入路也逐渐在临床被应用于其他直肠肿瘤及吻合口狭窄、侧方淋巴结清扫等场景。临床实践表明,经肛腔镜入路能更精准地对盆腔组织进行解剖游离,大大降低了复杂盆腔疾病的手术难度,提高手术安全性,为临床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92.
髋部骨折的老年患者常伴随多种合并症和并发症, 麻醉及围手术期管理不当, 患者病死率将大大增加。文章介绍1例高龄合并扩张型心肌病髋部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经验。患者高龄、女性, 髋部骨折合并冠心病、扩张型心肌病、心脏瓣膜病(二尖瓣、主动脉瓣及三尖瓣关闭不全)、肺间质纤维化、脑血管疾病史, 采用神经阻滞复合Taylor’’s蛛网膜下腔麻醉下实施手术, 患者平稳完成手术, 术后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993.
后腹腔镜肾上腺手术40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的方法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2年8月~2007年12月,行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401例,其中无功能腺瘤151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39例,皮质醇增多症37例,嗜铬细胞瘤19例,髓样脂肪瘤13例,其他42例。结果5例中转开放手术,其中1例瘤体过大腹腔镜操作困难,2例肿瘤与下腔静脉粘连紧密,2例出血;余396例手术成功,手术时间30~270min,平均105min,术中失血20~1000ml,中位数45ml,2例术中各出血1000、800ml,输红细胞2U。术中下腔静脉破裂1例,膈肌破裂1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修补。364例随访1~64个月,平均23.9月,无远期并发症,361例良性肿瘤未见复发。结论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应为肾上腺良性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94.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2008,(3):6-6
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原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率先在国内开展经皮浅静脉连续环形缝扎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时的小腿表浅曲张静脉、股静脉瓣膜外修复成形术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其后又开展了腔镜深筋膜下结扎交通静脉治疗慢性下肢静脉溃疡,临床研究和诊治水平达国内外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开展主动脉夹层血管腔内修复术的临床研究.方法 对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165例行血管腔内修复术的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早中期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145例,女性20例;年龄30~82岁,平均52.8岁.Stanford A型夹层36例,B型夹层121例,主动脉溃疡8例.结果 即时手术成功率99.4%(164/165),术后30 d内漏发生率为7.3%(12/165),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2.5%(4/165).术后30 d病死率为6.1%(10/165),其中急性期夹层病死率为12.8%,哑急性期夹层1.4%,慢性期夹层7.3%.145例(87.9%)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75个月,平均28.2个月.假腔内完全血栓形成62例(42.8%),部分血栓形成83例(57.2%).随访期间死亡9例(6.2%).本组1、2、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0.9%、89.0%和86.9%.结论 血管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微创、安全且有效的方法,其长期疗效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淋巴显像检测在四肢淋巴性水肿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四肢水肿的97例(下肢水肿84例和上肢水肿13例)施行单光子发射性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观察肢体的淋巴回流及功能状态,分别获得5min、30 min或延迟1~2 h影像,对图像进行定性分析,并与显微手术后或临床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四肢水肿97例,确诊淋巴性引起88例.下肢水肿84例,通过显像诊断为淋巴性水肿68例(包括原发或继发),淋巴回流缓慢10例,淋巴回流正常6例.上肢水肿13例,诊断为淋巴性水肿12例,淋巴回流正常1例.结论 淋巴显像检测简便无创、安全可靠,能鉴别四肢水肿性质,对选择治疗方案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总结介入治疗布加综合征(BCS)468 例成功经验.方法 对468 例BCS 患者行下腔静脉(IVC)或经皮肝穿肝静脉(HV)造影,确定病变部位、类型,再用导丝硬头或破膜针穿通阻塞部位、球囊扩张、内置支架.结果 本组468 例,破膜扩张成功437 例,其中IVC422 例(并发IVC 急性血栓形成5 例),HV 15 例,放置IVC 支架352 例,HV 支架2 例,无一例发生肺栓塞.术后肝昏迷1 例,急性心功能不全21 例.359 例获随访6耀126 个月,复发21 例,行再次介入治疗成功.结论 介入治疗BCS 微创、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为首选治疗方法;IVC 病变为厚膜(>3mm)、刀削状偏心形厚膜和膈肌上下的IVC 错位者经颈、股静脉双路多角度可以破膜成功;并发IVC 急性血栓形成时也应首先考虑介入治疗;HV 膜性梗阻者经颈经肝联合入路介入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98.
999.
Brendan Carvalho ;Laura M. Roland ;Larry F. Chu ;Vincent A. Campitelli ;Edward T. Riley ;冯鲲鹏译 ;米卫东校 《麻醉与镇痛》2008,(4):85-93
背景椎管内单次剂量硫酸吗啡可以为剖宫产术后提供良好的镇痛;但是,其疗效仅限于手术后l天。在近期的一项Ⅲ期研究中,与常规硬膜外吗啡相比,缓释硬膜外吗啡(EREM)为剖宫产手术后提供了更有效、更长时间的镇痛。然而,该研究方案不允许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s),却使用了多种手术后镇痛药物,对于呼吸抑制的监测和治疗也没有标准化。我们进行本研究的目的是在更具代表性的妇科临床条件下,比较在剖宫产手术后使用EREM与硬膜外普通吗啡,两者在术后镇痛药用量、疼痛评分及副作用方面的差异。方法这项随机、双盲研究中纳入了70例接受择期剖宫产手术的健康产妇。采用腰.硬联合阻滞技术,蛛网膜下腔注入布比卡因12mg和芬太尼10斗g。在关闭腹膜后,硬膜外单次注射普通吗啡4mg或EREM10mg。所有患者手术后每6小时口服布洛芬600mg,如果出现爆发痛,可口服氢考酮或者静脉注射吗啡。手术后48小时内,监测患者的脉搏氧饱和度和呼吸情况。结果无论在静息时还是活动状态,单剂EREM均可显著改善疼痛评分。EREM组与常规硬膜外吗啡组相比,剖宫产手术后48小时内追加的阿片类药物用量(以吗啡等效剂量表示)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由17(22)mg降至10(17)mg(P=0.037)。两组药物均有良好耐受性且在不良反应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EREM与普通吗啡相比,能够为剖宫产术后提供更好更持久的镇痛,而不良反应未见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探讨目测法及目测与半定量法结合分析乳腺专用伽玛显像(BSGI)图像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106例乳腺肿块拟行手术的患者,术前10 d内行BSGI,分别采用目测法(结果分为1~5级)和目测与半定量法结合分析图像.选出目测法分级≥3级的患者,选取其乳房头尾(CC)位与内外侧斜(MLO)位中病灶与邻近正常乳腺组织放射性计数比值(L/N)中的较大值作为BSGI图像分析的半定量指标.与术后病理进行对照,通过ROC曲线计算目测法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目测与半定量法结合指标L/N的界值;两者结合采用序列试验方法计算其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采用两样本t检验分析数据.结果 经手术及病理证实,106例乳腺肿块患者中良性疾病34例(49个良性病灶),乳腺癌72例(73个恶性病灶及4个良性病灶).目测法分级取3.5作为界值时,ROC AUC为0.901(95% CI:0.838~ 0.965)最大,此时BSGI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4.4% (68/72)和73.5% (25/34).对目测法分级≥3级的85例进行半定量分析:取L/N 1.92作为界值,其ROC AUC为0.870(95% CI:0.756~ 0.984)最大;恶性组L/N为3.29± 1.30,明显高于良性组(2.02±0.65;t=5.63,P<0.05).目测与半定量法结合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1.7% (66/72)和88.2% (30/34).结论 目测与半定量法结合分析BSGI图像,有助于提高乳腺癌诊断的特异性,具有增益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