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3篇 |
免费 | 9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篇 |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15篇 |
临床医学 | 6篇 |
内科学 | 4篇 |
神经病学 | 6篇 |
特种医学 | 6篇 |
外科学 | 10篇 |
综合类 | 21篇 |
预防医学 | 13篇 |
药学 | 11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6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警觉度是人体对客观事物的警觉程度,自从人们将它作为一个客观指标使用以来,已被应用于安全、医疗等多个领域。因此,如何通过信号标注和信号处理来对警觉度进行检测和自动分阶成为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的警觉度检测方法和分阶方法进行综述,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分析,旨在为寻找更加有效的警觉度检测方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无警觉猝死的特点。方法我院近5年院外猝死14例回顾分析。结果猝死前猝死是唯一出现的临床表现。结论健康检查及时发现结构和功能的异常,防止隐患,自我认识。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警觉、抑制功能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南充精神卫生中心接诊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60例健康人群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填写调查表,并记录观察组患者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以及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SI)分数.使用色词检验(CWT)以及持续操作测试(CPT)对所有受试者的警觉、抑制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错误数[(4.78±1.34)个vs 2.04(±0.51)个]、每正确反应平均耗时[(2.45±0.48)s vs(1.43±0.31)s]、2位数认错数[(2.64±0.63)个vs(1.87±0.34)个]和3位数认错数[(4.82±1.30)个vs(2.63±0.62)个]方面比较,观察组患者均差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影响观察组患者的警觉、抑制功能水平的各项因素分析发现:以脑力劳动为主、教育程度较高、家庭经济水平较好者的的警觉功能和抑制功能均较好(P<0.05);病程较短、首次治疗年龄较小、PANSS量表分数较低、CGI-SI分数较低的患者,其警觉功能和抑制功能均较好(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教育年限、生计方式、家庭经济水平、发病年龄、病程、首次治疗年龄、阴性量表评分、CGI-SI分数均是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警觉和抑制功能的因素(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均存在警觉、抑制功能障碍,其与教育年限、生计方式、家庭经济水平、发病年龄、病程、首次治疗年龄、阴性量表评分、CGI-SI分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16.
17.
人若长期暴露在高低温极端环境下会使机体不适,极大影响其脑的认知功能,以致警觉度、注意力、工作记忆等功能受损。皮肤温度刺激作为简便易行的体温调控物理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并提高大脑的认知功能状态。综述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指出现未明确了解的调控体温、保护大脑神经和提高认知功能的机制,还有待探索的最佳目标刺激温度和时间,以达到快速有效提高大脑认知能力的目的。展望今后的研究策略,应紧密结合低温刺激,从大脑神经保护机制和大脑认知功能内在机理两个方面来研究制定体温调控策略,才有望找到快速有效调控、安全稳妥保护大脑认知功能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8.
咪唑安定对丙泊酚诱导需要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评估咪唑安定预先给药对减少丙泊酚需要量的影响。方法 ASAⅠ~Ⅱ择期手术病人 1 2 0例 ,随机分为丙泊酚组 (A组 )、咪唑安定 0 0 4mg/kg +丙泊酚组 (B组 )和咪唑安定 0 0 6mg/kg +丙泊酚组 (C组 ) ,按丙泊酚剂量每组又分为 4个亚组 :A组分为 0 75、1 1 3、1 6 8和 2 5mg/kg 4个亚组 ;B和C组均分为 0 33、0 5、0 75和 1 1 3mg/kg 4个亚组。A组直接静注丙泊酚 ,B和C组分别静注咪唑安定 0 0 4mg/kg或 0 0 6mg/kg ,6min后静注丙泊酚 ,速度均为1 5mg/s。静注丙泊酚或咪唑安定后 6min内每分钟进行OAA/S评分 ,并记录BIS。结果 (1 )OAA/S与BIS具有显著等级相关 (r =0 81 9,P <0 0 1 )。三次模型拟合曲线可表示OAA/S与BIS之间的关系 (r =0 6 83,P<0 0 1 )。 (2 )以OAA/S =0分为判断丙泊酚效应指标 ,A组丙泊酚的ED50 和ED95分别为 1 0 9mg/kg和 1 6 4mg/kg ;B组和C组分别使丙泊酚的ED50 下降 5 2 3%和 6 0 5 % ,ED95下降 4 7 6 %和5 1 8%。 (3)静注丙泊酚后 1~ 2min ,BIS下降到最低值。与A组相比 ,B和C组使BIS降至相应值的丙泊酚需要量明显减少 ,同时BIS维持低水平的时间显著延长。结论 预先静注咪唑安定 0 0 4mg/kg可显著减少丙泊酚用量 ,并延长其作用时间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研究异丙酚不同输注方式对复合全麻病人术中BIS、复醒时间和恢复期警觉/镇静分级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乳腺癌根治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三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和气管插管后对照组吸入0.5%-2.0%安氟醚和N2OO2维持,另外两组只吸N2OO2,但分别间断滴注和微量泵持续泵注异丙酚两种方式予以维持.观察比较三组病人术中血流动力学、BIS变化和手术结束后苏醒时间及警觉/镇静分级.结果对照组术中需再次追加芬太尼,苏醒时间明显长于二个异丙酚维持组,间断滴注异丙酚组术中于注入异丙酚后BIS有短暂波动,但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较持续泵注异丙酚组短.术后警觉/镇静分级状态也较持续泵注组恢复快.结论复合全麻用异丙酚维持有利于保持术中稳定、BIS平稳、术后苏醒和拔管均快于吸入安氟醚麻醉.异丙酚输注方式可轻度影响结果间断滴注较持续恒速泵入术中BIS波动略大,用异丙酚稍多,但苏醒较快.两种方式均使病人术后平稳,无术中记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