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0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107篇
耳鼻咽喉   17篇
基础医学   29篇
临床医学   238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4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6篇
综合类   564篇
预防医学   40篇
眼科学   1548篇
药学   113篇
  2篇
中国医学   3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161篇
  2008年   185篇
  2007年   166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166篇
  2004年   146篇
  2003年   134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128篇
  2000年   120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王恩普  刘勇 《武警医学》2009,20(5):389-392
由于角膜正常组织结构是透明无血管的,通常被认为是免疫"赦免"器官,因此其移植成功率很高.但由于感染、外伤等原因,导致角膜新生血管化,可不同程度地破坏角膜的免疫"赦免"状态,使角膜成为易发生排斥的器官.据统计,无新生血管的常规角膜移植术后排斥率仅为0%~10%,而严重新生血管化角膜的移植失败率高达20%~30%,甚至60%以上[1,2].因此,如何采取措施预防或降低血管化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就成为角膜移植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以下介绍几种常用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92.
目的研究高危角膜移植术后,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携载的TGF—β1基因(rAAV—TGF—β1)在角膜中的表达及对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用碱烧伤的方法建立受体角膜新生血管(CNV)化模型。20只Wistar大鼠角膜为供体,40只SD大鼠为受体进行大鼠穿透角膜移植。治疗组术前将20只供体植片置于含rAAV—TGF-β1的DMEM/F12混合培养液中常温培养30min,对照组术前将20只供体植片置于DMEM/F12培养液中常温培养30min,术后裂隙灯下观察植片排斥反应及存活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2组术后1、2、4周TGF—β1在角膜中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2组术后1、2、4、8周TGF—β1的表达量。结果治疗组角膜平均存活时间为(17.60±2.31)d,对照组为(9.27±1.50)d,治疗组角膜植片混浊及血管化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治疗组术后1周TGF-v在角膜上皮呈弱阳性表达,术后2~4周角膜上皮及内皮细胞层呈阳性表达并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术后1~4周TGF—β1在角膜上皮及基底膜呈弱阳性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显示术后1周2组角膜TGF—β1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8周治疗组角膜TGF—β1的表达较对照组增高(P〉0.05)。结论rAAV-TGF—β1能减轻高危角膜移植的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检测大鼠角膜共刺激分子CD86(B7—2)的原位表达,探讨CD86分子与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和前房相关免疫偏离(ACAID)过程的关系。方法制作穿透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和同一供体前房内注射脾细胞诱导ACAID的大鼠模型;角膜移植组进行排斥反应指数(RI)评分;ACAID组进行迟发型超敏反应(DTH)评价;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CD86在角膜中的原位表达(以脾脏的表达为阳性对照)。结果角膜移植组植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新生血管、角膜水肿、混浊、增厚;ACAID组角膜透明,房水清,DTH评价术后2周及4周诱导成功率100%;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D86在正常大鼠角膜组织全层无阳性表达,在移植后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的大鼠角膜上皮层中有大量阳性细胞表达,在ACAID诱导成功的大鼠角膜中未见阳性细胞表达。结论共刺激分子CD86参与移植后的急性排斥反应,但可能不参与免疫赦免过程。  相似文献   
994.
白浪  陆晓和  钟彦彦  张静  周瑾  武海军 《眼科研究》2009,27(11):1011-1014
目的检测大鼠角膜组织TLR2mRNA的表达,研究糖皮质激素对穿透角膜移植术后角膜TLR2表达的影响及对术后排斥反应的作用。方法实验动物分正常对照组(N)、同种同体角膜移植组(A)、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B)和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激素(典必殊滴眼液点术眼,每日2次)抗排斥组(C),A、B、C3组大鼠给予穿透角膜移植术,术后裂隙灯下观察角膜透明度、新生血管并用排斥反应指数评价;分别于术后第5、7、9天取材,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动态观察角膜组织中TLR2mRNA的表达。结果术后随时间变化角膜植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混浊、新生血管生长。B组大鼠平均在穿透角膜移植术后7d发生排斥反应并获病理学支持;A组和C组大鼠术后排斥反应指数计分未达到诊断标准。术后3组手术干预组角膜TLR2mRNA的表达均增加,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角膜TLR2mRNA的表达较同种同体角膜移植组显著增加,激素抗排斥组角膜TLR2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可能通过抑制角膜TLR2的表达及其介导的信号转导,抑制排斥反应,对移植物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5.
谢立信 《眼科》2009,18(3):145-147
随着配型技术及新型免疫抑制剂的临床应用,器官或组织移植术后早期急性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率明显下降,慢性移植物失功则成为导致远期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角膜移植术后和全身器官移植术后同样存在角膜植片慢性失功的过程,且角膜植片慢性失功已经成为再次角膜移植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重视角膜植片慢性失功对其临床防治及延长角膜植片的存活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6.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角膜植片内皮慢性失功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利军  赵靖  史伟云  高华  谢立信 《眼科》2009,18(3):169-174
目的探讨圆锥角膜行穿透性角膜移植(PK)术后角膜植片内皮慢性失功的临床特点。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圆锥角膜患者PK术后角膜植片内皮慢性失功148例(163眼)。方法所有患者实施PK术,采用非接触式角膜内皮显微镜、A型超声测厚仪和眼前节OCT扫描系统对角膜植片进行评价。主要指标中央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六边形细胞百分率、内皮细胞丢失率、内皮细胞形态、中央角膜厚度(CCT)及最佳矫正视力。结果PK术后3年内患者植片ECD呈下降趋势,内皮细胞年丢失率为14.2%±10.9%。术后1.5年较术后1年的ECD有明显下降(舟O.002)。术后不同时间点的植片内皮六边形细胞百分率均在50%以上,CCT在500μm以上,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辟10.869)。PK术后5年以上复查,患者角膜植片ECD仍呈下降趋势,但个体差异性较大,多数患者的六边形细胞百分率仍在50%以上,内皮细胞面积增大是局部性的,CCT保持在500μm以上。150例未发生排斥的角膜植片除2例发生植片混浊外,其余均保持透明,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提高。结论ECD的超生理下降和局部内皮细胞面积增大是PK术后角膜植片内皮慢性失功的主要临床表现。内皮慢性失功的发展存在个体差异性,且在同一个体不同时期发展程度亦有不同。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观察前房注气联合周边虹膜切除术,在预防和治疗深板层角膜移植术中,微穿孔所引起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总结自2006年3月至2008年1月在邢台眼科医院行深板层角膜移植术病人38例(38只眼),病例全部为圆锥角膜,且术中全部中出现后弹力层微穿孔(未穿孔和穿孔较大的病例均未包括在研究中),将38例病例分为两组(Ⅰ组11例.Ⅱ组27例),Ⅰ组的病人在术中行前房注气术,Ⅱ组的病人在术中行前房注气联合周边虹膜切除术,术后观察角膜植片的层间积液、积气、气体位置和眼压,并采取多种措施进行处理.结果 在Ⅰ组患者中:层间积液的患者有8例.占72.73%;眼压增高的患者有5例,占其中的54.55%;前房注气+周边虹膜切除术处理成功4例,成功率为100%,在Ⅱ组患者中.27例病人均未出现层间积液和眼压增高.结论 微穿孔引起的层间积液是深板层角膜移植术的常见并发症,而前房注气联合周边虹膜切除术是预防和治疗层间积液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介绍一种虹膜恢复器辅助的完全钝性基质层间分离的深板层角膜移植术,并评估应用该术式治疗各种角膜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查,选择角膜病变深度未达后弹力层,内皮功能正常的各类角膜病患者35例35只眼.通过虹膜恢复器辅助的完全钝性基质层间逐层分离的方式行深板层角膜移植,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35只眼中,2只眼(5.71%)有小的钝性撕裂,在保留少量深基质后均能继续完成手术;术后2只眼(5.71%)出现双前房,3d内均自行吸收;细菌和真菌性角膜溃疡术后均未复发.其中18只眼拆线后两周视力高于0.5(约占51.4%),25只眼高于0.3(约占71.4%).术后角膜地形图散光呈现递减的趋势,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无明显下降.术后6个月角膜植片均透明愈合,无明显层间混浊.结论 通过虹膜恢复器辅助的基质层间钝性分离的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激光共焦显微镜检查可活体检查角膜各层组织结构,可为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提供良好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999.
抗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抑制大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以及抗TNF-α单克隆抗体(TNF-α mAb)对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以近交系大鼠30只制作穿透性角膜移植模型(F344→Lou),随机等分入移植治疗组(每日结膜下注射0.5g/L抗TNF-α mAb 0.1mL)和移植模型组(结膜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技术分别检测术后3,7d及发生排斥反应时大鼠外周血清中TNF-α的水平,并观察移植角膜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及植片存活情况。结果:角膜移植术后早期各组大鼠血清TNF-α浓度均有升高,与移植治疗组相比,移植模型组升高速度更快,水平更高(P<0.05);但当发生排斥反应时,二者已无显著性差异(P>0.05)。移植模型组大鼠植片存活时间为10.2±1.9d,而抗体治疗组平均13.8±2.2d,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TNF-α在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发挥一定作用。动态检测外周血TNF-α浓度有助于预测、诊断排斥反应。应用抗TNF-αmAb治疗可部分延长植片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评价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三联手术的效果和优点。方法:对9例中央性角膜白斑合并白内障患者,从角膜移植孔行开放式白内障囊外摘除,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结果:经5~9a随访观察,角膜植片透明7例,半透明2例;术后矫正视力0.06~0.08者2例,0.1~0.2者2例,0.3~0.4者4例,0.5者1例。所有病例眼压正常,有轻度后发性白内障1例,未作处理,1次角膜植片术后发生免疫排斥反应2例,2次免疫排斥反应1例。结论:同期穿透性角膜移植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三联手术是治疗角膜白斑合并白内障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