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6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107篇
耳鼻咽喉   17篇
基础医学   29篇
临床医学   239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4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7篇
综合类   564篇
预防医学   42篇
眼科学   1550篇
药学   114篇
  3篇
中国医学   3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161篇
  2008年   185篇
  2007年   166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166篇
  2004年   146篇
  2003年   134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128篇
  2000年   120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2-绿脓杆菌外毒素(IL-2-PE40)对小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 以C57BL/6小鼠为供者,Balb/c小鼠为受者,制备小鼠同种异体穿透性角膜移植模型,治疗组受者于手术当天起腹腔注射IL-2-PE40,用量为0.6μg/g,每12 h 1次,直至排斥反应发生;对照组相应时间点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术后每周在裂隙灯下观察移植角膜2次,根据Hori等的分级标准,对移植角膜混浊和新生血管进行分级,判断排斥反应发生情况,发生排斥反应时判定为移植角膜存活终止;并在术后第10、15、25、35天分别取术眼,行组织学观察,同时收集外周血,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及T淋巴细胞集落形成数.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移植角膜存活时间分别为(30.2±2.9)d和(15.1±2.1)d,对照组于术后第15天出现排斥反应;术后对照组CD4~+细胞开始升高,于第15天升高最为明显,达(63.9±4.0)%,随后下降,而治疗组CD4~+细胞仅轻微上升,第15天为(42.6±4.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2个组CD8~+细胞变化不大;术后对照组T淋巴细胞集落形成数呈先升后降趋势,第15天上升最为明显,为(296±17)个,随后下降,而治疗组的变化不明显,第15天为(201±16)个,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IL-2-PE40可推迟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时间;能明显减少外周血中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作用,并能减弱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集落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32.
大鼠同种异体穿透性角膜移植排斥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玉  罗媛媛  景明 《中国美容医学》2013,(20):2027-2030
目的:远交系Wistar大鼠与SD大鼠行穿透性角膜移植,评价其作为角膜移植排斥模型的可行性,并总结操作体会、技术特征。方法:Wistar大鼠右眼作为受体,SD大鼠双眼作为供体,行穿透性角膜移植,供体角膜植片靠近角膜缘取材,受体术后保留缝线,观察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的进程。结果:异体角膜移植组排斥反应在术后(9.65±0.77)天出现,排斥反应发生率100%;自体角膜移植组无排斥反应发生。两组80例模型术后并发症:瞳孔不圆9例,虹膜前粘连6例,白内障4例,眼内感染3例,虹膜脱出3例。结论:远交系Wistar大鼠和SD大鼠行穿透性角膜移植,可作为角膜移植排斥模型用于模拟人类角膜移植排斥反应进行相关临床和基础研究。选择MHC抗原差异大的品系、偏中心植片及保留缝线等方法可增加角膜排斥反应的发生率。熟练的显微手术技巧、锐利的手术器械、术前充分散瞳及术后前房形成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3.
穿透性角膜移植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评价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我院自1994年1月至1996年12月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enetratingkeratoplasty,PKP)治疗感染性角膜病325例(325只眼),其中真菌感染108只眼,占332%,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405%)之后,居第2位。我们对其中的108例(108只眼)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经药物治疗无效后行PKP治疗,随访6~42个月,平均193个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对象:108例(108只眼),男70例,女38例。年龄:≤20岁者4例(37%),21~40岁者52例(…  相似文献   
34.
局部应用环孢霉素A口服液防治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环孢霉素A口服液滴眼防治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可行性,我们观察了20例21眼高危角膜移植患者,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20眼滴用10%环孢霉素A口服液原液,每晚一次。随访6~14个月。结果20例20眼植片全部保持透明,未见严重毒副作用。一例双眼移植的患者未用环孢霉素A眼发生排斥反应。表明国产环孢霉素A口服液原液滴眼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利用小切口手法碎核技术,选择性地对同时患有角膜病变和白内障的病例施行闭合式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穿透性角膜移植(三联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本中心就诊的12例(13只眼)同时患有角膜病变和白内障的病人,在局麻下先施行3mm弦长、180度圆弧的巩膜隧道切口,手法碎核(三切核)、植入6.5mm直径的折叠式人工晶体后,用负压环钻切除病变角膜组织,立即用连续缝合法将植片缝于植床。术后常规全身应用抗生素和皮质激素,局部滴用免疫抑制剂(环孢霉素A)滴眼剂2~6个月;最后随访时间为2~72个月,平均22个月。结果本组12例(13只眼)无一例在术中发生并发症。术后1例发生浅前房,3d后前房恢复正常,但虹膜周边局部前粘;出院时,眼压均在正常范围。1例在术后5个月时发生植片自溶,再次行角膜移植,半年后植片血管化,放弃治疗。3例术后1年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经再次局部应用免疫抑制剂2~3个月后角膜恢复透明。最后随访时,9例植片透明,3例在植缘有少量新生血管;瞳孔均居中,基本为圆形;人工晶体位置不偏,后囊明显混浊1例,施行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无一例发现囊口收缩或明显的囊口纤维化。最后随访时矫正视力0.04~0.8,平均0.4。结论选择性地对同时患有角膜病变和白内障的病人采用闭合式小切口手法碎核三联术,术式简化、术时短;术中并发症少、风险小、安全;可以尽早地恢复病眼的视力。  相似文献   
36.
孙悦  刘馨甜  张弘 《安徽医药》2022,26(11):2126-2130
角膜移植为治疗角膜盲的主要手段,而角膜移植排斥则是决定角膜植片存活时间和病人术后视力的关键。角膜得益于其特殊的眼前节“免疫赦免”状态,使得角膜移植能够在众多器官移植中享有极低的排斥率,然而排斥反应发生的风险依然存在。当机体处于遗传物质异常的特殊状态时,宿主将通过宏观调控“免疫赦免”状态对植片的保护作用或受体对移植物排异产生的有害作用,延迟或促进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进而影响移植物的存活时间和透明度。该文综述与角膜移植排斥相关的多种全身性遗传疾病,总结全身性遗传疾病对角膜移植排斥的影响,浅析其发生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以及诊疗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37.
排斥反应是角膜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临床治疗中常用的非特异性免疫抑制剂,如糖皮质激素、环孢素A等,存在着许多全身副作用.因此诱导受体建立针对供体角膜的特异性免疫耐受是治疗排斥反应的理想方法.免疫耐受的机制主要包括T细胞克隆失活(anergy)、克隆清除(delete)、细胞因子介导的抑制及免疫平衡等.现就目前人工诱导免疫耐受的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8.
原发于角膜的恶性黑色素瘤罕见,我们报道1例.女性,39岁.因左眼发红,发现新生物5mo,于2006-03-28入住我院眼科.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9针孔1.0,左眼视力0.7针孔0.9,光定位和色觉检查正常.左眼颞侧球结膜充血( ),颞侧角膜新生物呈囊状,向角膜中央浸润,角膜上皮层大量色素沉着.初步诊断:左眼角镆新生物(性质待定).于2006-03-29在局麻下行左眼角膜新生物切除 全板层角膜移植术,术中切除病变组织送病理检查示:左眼角结膜恶性黑色素瘤,免疫组化:HHB45( ),PCK(-).最后诊断:左眼角结膜恶性黑色素瘤.  相似文献   
39.
苏书  方永亮  曹志君 《眼科研究》2007,25(8):567-567
角膜后弹力层脱离是深板层角膜移植术deep lamellar keratoplasty,DLK)的并发症之一,导致双前房形成。如双前房长期存在,植片将水肿、混浊。本研究观察3例DLK术后出现双前房的患者,并进行了3种不同方式的手术处理,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病例1,男,65岁,右眼角膜斑翳。采用直接开放式完成深板层剖切,暴露后弹力膜,10-0尼龙线缝合植片时植床边缘4点钟处房水渗漏。为预防术后双前房形成,前房注入消毒空气至眼压T 1,加压包扎。次日检查发现气泡约1/2残留,位于角膜层间,后弹力膜贴向虹膜面。为消除层间气泡及积液,避免角膜内皮功能进一步损害,即…  相似文献   
40.
目的观察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病例9例(9只眼),采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500mg冲击治疗1d,而后予以维持量糖皮质激素方法治疗,并随访观察1年。结果7例治愈,随访1年中角膜植片均保持透明;2例好转,随访1年中移植片基本透明,但仍有轻度水肿。结论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