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74篇
  免费   893篇
  国内免费   843篇
耳鼻咽喉   284篇
儿科学   579篇
妇产科学   130篇
基础医学   898篇
口腔科学   2289篇
临床医学   5242篇
内科学   2156篇
皮肤病学   110篇
神经病学   671篇
特种医学   1470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6556篇
综合类   10436篇
预防医学   1389篇
眼科学   1360篇
药学   3576篇
  62篇
中国医学   1409篇
肿瘤学   188篇
  2024年   140篇
  2023年   591篇
  2022年   719篇
  2021年   785篇
  2020年   720篇
  2019年   678篇
  2018年   323篇
  2017年   557篇
  2016年   662篇
  2015年   844篇
  2014年   1482篇
  2013年   1613篇
  2012年   2071篇
  2011年   2282篇
  2010年   2185篇
  2009年   2036篇
  2008年   2323篇
  2007年   2175篇
  2006年   1996篇
  2005年   2342篇
  2004年   2026篇
  2003年   1830篇
  2002年   1455篇
  2001年   1158篇
  2000年   903篇
  1999年   767篇
  1998年   686篇
  1997年   646篇
  1996年   597篇
  1995年   487篇
  1994年   435篇
  1993年   293篇
  1992年   232篇
  1991年   222篇
  1990年   206篇
  1989年   209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为一种少见疾病,同时并发法洛四联症在临床上更为罕见。我院于2003年3月收治1例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并发法洛四联症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2.
低体重婴幼儿室间隔缺损23例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9年 1月至 2 0 0 4年 12月 ,我院对 2 3例低体重(<10 kg)婴幼儿室间隔缺损 (VSD)患儿施行了外科手术治疗。现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14例 ,女 9例 ;年龄 3~ 36个月 ,其中<1岁者 4例 (17.4 % ) ;体重为 5 .5~ 10 .0 kg,其中≤ 8kg者 5例 (2 1.7% )。术前反复呼吸道感染 16例 (6 9.6 % ) ,有心衰史6例 (2 6 .1% ) ,经查体、X线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综合确诊。心胸比为 0 .5 4~ 0 .73,其中≥ 0 .6 5者 9例 (39.1% )。术前 6例 (2 6 .1% )行心导管和心血管造影检查。结合术前心导管检查和超声心动图估测肺动脉压力 :无…  相似文献   
993.
乌司他丁在婴幼儿体外循环手术期间的心肌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在婴幼儿体外循环手术中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38例诊断为室间隔缺损的婴幼儿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18):1.2万U/kg乌司他丁;对照组(n=20):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记录阻断和转流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和心脏复跳情况。于转流前,主动脉开放即刻,开放30min,停机后4h、24h检测CK、CK-MB和cTnI,并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结果①两组CK-MB、CK和cTnI转流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PB后明显升高(P<0.05);试验组停机后4h、24h,CK、CK-MB较对照组低(P<0.05),cTnI主动脉开放30min,停机后4h、24h低于对照组(P<0.05)。②实验组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平均使用剂量少于对照组(P<0.05),心脏自动复跳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心肌组织超微结构显示心肌细胞损害较对照组轻。结论乌司他丁能降低CK、CK-MB、cTnI的释放,减轻婴幼儿体外循环手术中心肌损害,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4.
1999年11月-2006年3月,我们采用吻合及结扎头静脉的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掌、手背、手腕部及虎口区的皮肤软组织缺损12例,同时把头静脉及其分支与手背静脉吻合并在蒂部结扎头静脉干,在避免感染、瘢痕形成及早期恢复手部功能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5.
神经干细胞和骨髓间质细胞具有增殖及分化为神经元的潜能,作为替代细胞为脑损伤后的神经再生带来了希望。最近的研究发现,成年颗粒下层和脑室下带等脑区的星形细胞具有干细胞的特性,在一定条件下可分化为神经元,并能提高神经的可塑性。探讨星形细胞对神经再生的影响,有助于重新认识星形细胞的功能及其在神经再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6.
259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259例室间隔缺损(V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外科治疗经验和浅低温心脏不停跳技术的应用。方法:采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技术行动脉导管结扎或缝合术以及VSD修补术,其中男性121例,女性138例,年龄2个月~38岁;合并畸形有房间隔缺损或卵圆孔未闭;主动脉缩窄;主动脉瓣下狭窄;瓦氏窦破裂;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等;直接分离结扎导管89例;其余病例经肺动脉切口缝合;其中利用补片修补动脉导管3例;合并畸形均同期手术矫治。结果:全组早期5例死亡,病死率1.9%,1例死于顽固心律失常,2例死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2例死于手术后肺动脉高压危象合并肺部感染,随访3个月~7年,复查心脏超声均未发现VSD残余分流,无远期死亡病例。结论:V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一旦明确诊断,应该早期手术治疗,以避免肺动脉高压的发生,手术中探查和进行肺动脉压力/主动脉压力比值测定有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和制定围手术期处理方案,心脏不停跳技术可作为安全有效的方法应用于VSD合并PDA的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997.
家族性单纯房间隔缺损的临床特点和系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家族性单纯房间隔缺损的临床特点和遗传现象。方法对一个家系的患者和家族成员的病史、体征、心电图、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一个家系三代共12人中有4人符合FASD的诊断,其中男性2例,女性2例,均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和房室传导阻滞。家谱分析显示,遗传方式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结论家族性单纯房间隔的临床表现是不定的,其发病具有连续传代的特点,不受性别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8.
超声心动图诊断953例室间隔缺损,与手术对照,敏感性98.64%,正确率99.47%。右心导管诊断室缺的敏感性83.8%。检出室缺大小为0.2~4cm,与手术所见室缺大小相关系数为1984~1985年0.75(p<0.0001),86~87年0.84(p<0.0001),二维结合彩色多普勒后88~90年相关系数0.90(p<0.0001),三个时期间有显著性差别。超声判断室缺部位的符合率72.1%,诊断干下型室缺的敏感性为86.7%,特异性100%。88~90年术前右心导管检查率为32.9%,比1987年以前明显减低。  相似文献   
999.
石晶  张军  李军  李利  左健 《心脏杂志》2007,19(4):474-477
目的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评价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前、后心脏血流动力学和负荷的变化。方法西京医院VSD封堵术患者46(女32,男14)例,年龄245(11±11)岁。于封堵术前、术后3 d、3个月及6个月行TTE检查。测量肺动脉瓣口、二尖瓣口血流速度,左、右心室和心房大小的变化。结果VSD封堵术后3 d、3个月、6个月肺动脉瓣口最大流速、平均流速、速度时间积分以及二尖瓣口E峰和A峰值血流速度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左心房、左心室各径较术前显著减小(P<0.05,P<0.01);右室舒张末期横径较术前显著减小(P<0.05);肺动脉中段内径较术前显著减小(P<0.01)。结论VSD封堵治疗后改变了患者血流动力学异常,使心腔前负荷变化得以纠正。TTE在VSD封堵术后的疗效观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魏留臣 《山东医药》2008,48(17):104-104
Ebstein畸形是一种少见的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多合并房间隔缺损、卵圆孔未闭、室间隔缺损等,诊断有一定难度.现分析Ebstein畸形患者的心电图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