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60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40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72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38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作者在解剖1例男性尸体时发现其右侧后交通动脉缺如(图1),现报道如下:右侧后交通动脉缺如.左侧后交通动脉在视交叉外侧由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的下内侧壁发出(距左侧颈内动脉分叉处0.69 mm,距左侧颈内动脉穿出硬脑膜的距离为8.53 mm),之后沿乳共体外侧穿过脚间池,在后床突上方向后行,与椎基底动脉的左侧大脑后动脉吻合.左侧后交通动脉长1.18 cm,管径1.58mm,均在正常范围之内,无明显变异(国人左侧后交通动脉长度在0.70~2.60 cm,管径在0.40~3.24 mm之间[1]).左侧后交通动脉发出有3支穿支动脉,较粗大的一支为乳头体前动脉,管径为0.33 mm.  相似文献   
92.
鞍区Rathke囊肿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鞍区Rathke囊肿是鞍区占位中少见疾病,发病率占鞍区疾病约7%~8%,我院近5年来经蝶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的有5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3.
为了观察视交叉上核(SCN)的传出纤维,本实验采用兔抗VIP及AVP血清作为一抗对大鼠下丘脑SCN与视上核(SON)进行免疫组化双重染色研究,结果观察到在SCN尾段,位于腹侧份的VIP样神经纤维走向SON,而在SON的腹侧份的VIP样神经纤维走向SON,而在SON的腹侧份及背侧份可见VIP样纤维分布,并明显可见该纤维包绕AVP样神经元周围,由此本推测在SCN至SON之间可能存在直接的纤维联系,它可能是体内血浆和神经垂体的加压素(VP),催化素(OT)水平呈现24小时节律的又一原因。  相似文献   
94.
目的研究眶外侧锁孔入路颅内段视神经、视交叉的供血特点及手术意义。方法15例(30侧)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头颅标本模拟眶外侧锁孔开颅,手术显微镜下观察供应颅内段视神经、视交叉的穿支血管的起源、数量和分布特征,并测量相关数据。结果经眶外侧锁孔入路观察,视神经、视交叉上方的穿支血管平均5.2支,其中起源于前交通动脉的(0-2支)占视神经、视交叉上方穿支总数的16.7%,起源于大脑前动脉A1段的(1-4支)占83.3%;颈内动脉床突上段(C2段)每侧发出1-3支不等的穿支血管供应视交叉侧方,平均每侧1.7支,属于视交叉侧方的专线动脉;垂体上动脉可发出2-3级穿支血管供应视神经、视交叉的下前方。结论熟悉供应颅内段视神经、视交叉穿支血管的解剖学特点,注重眶外侧锁孔手术治疗鞍区疾病时加以保护,对于减少视觉传导通路的损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5.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的治疗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既往认为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无特殊治疗,但随着病因病机研究的进展,相继推出了一些相应的治疗手段。本文简要介绍了与慢性氰化物中毒学说、视交叉部蛛网膜炎症学说及线粒体DNA突变学说相应的治疗学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6.
人体视交叉的血管构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视交叉的血流动力学研究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 :对 2 2例新生儿尸体采用乳胶灌注、有机玻璃铸形、明胶墨汁灌注 3种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 :视交叉上组血管平均 4.1条 ,主要来自大脑前动脉 ,有时前交通动脉和颈内动脉亦有分支供给。下组血管平均 9.7条 ,主要来自垂体前上动脉和后交通动脉 ,有时颈内动脉亦有分支供给。视交叉实质内毛细血管密度 ( % ) 区约为1 .1 9, 区为 1 .0 9, 区为 1 .1 9, 区为 0 .42 , 区中央板部为 1 .2 9, 区侧部约为 0 .79。结论 :视交叉血液供应障碍是多因素的结果 , 区和 区侧部是视交叉微循环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97.
目的观察加压素免疫阳性(VP-IR)神经元在树鼩下丘脑视交叉上核中的分布并与其在大鼠豚鼠视交叉上核中的分布进行比较,探讨VP-IR神经元分布的种属差异性.方法树鼩、大鼠、豚鼠内固定后恒冷箱冰冻连续切片,免疫组织化学PAP法染色.结果三种动物的视交叉上核形状不同,VP-IR神经元在三种动物视交叉上核中的分布位置、数量和密度不同,此外,在豚鼠两侧视交叉上核间以及第三脑室底部与视交叉正中背侧之间,还观察到一些散在分布的VP-IR神经元,而树鼩和大鼠相应区域却未见有VP-IR神经元分布.结论VP-IR神经元在视交叉上核中的分布有较大的种属差异性.  相似文献   
98.
摘除侧眼球对大鼠视交叉上核节律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年Wistar雌鼠57只,随机分为实验组30只,行双眼摘除术。对照组27只。术后4周将各组动物体重相近的每3只列为一个配伍组,分别在09:00-10:00、17:00-18:00、23:00-24:00三个时间处死。将含有视交叉上核的脑组织经固定、恒冷箱切片后,用免疫组化ABC法染色显示视交叉上核内含VIP或AVP的神经元,微机图像分析上测量光镜下这两种神经元的相对切面面积及平均免疫反应强度。结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松果体调节昼夜节律的作用机制。方法 在持续黑暗条件下 ,2 4h记录大鼠的踏转轮运动 ,观察其昼夜节律性变化 ,同时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 ,检测视交叉上核 (SCN)中光诱导的Fos蛋白的表达。结果 摘除松果体后 ,踏转轮运动白天少黑夜多的昼夜节律消失 ,Fos蛋白表达减少 ;补充褪黑素后能使之恢复。褪黑素 1(ML 1)受体拮抗剂Luzindole也能使踏转轮运动的昼夜节律消失和Fos蛋白表达减少。而ML 2受体拮抗剂Prazosin则不能。结论 松果体通过分泌褪黑素作用于SCN中的ML 1受体 ,从而调节踏转轮运动的昼夜节律性  相似文献   
100.
研究视交叉上核内主要肽能神经元的分布情况,选用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5只,以免疫组化双重及三重标记技术,对大鼠视交叉上核(SCN)内血管活性肠多肽(VIP)、精氨酸血管加压素(AVP)及生长抑素(SOM)样三类神经细胞群的分布进行了观察。免疫染色以ABC法进行,呈色底物采用DAB、TMB及4-氯-1-萘酚。结果显示:在SCN头中尾三段,三种肽能神经元的数量及分布均存在差异;VIP与AVP样细胞群之间并不是截然分界,其相交处一狭窄区内三种肽能神经元混杂在一起,交错重叠。上述发现为SCN机能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