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9篇 |
免费 | 8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篇 |
基础医学 | 60篇 |
临床医学 | 12篇 |
内科学 | 6篇 |
神经病学 | 40篇 |
特种医学 | 8篇 |
外科学 | 4篇 |
综合类 | 72篇 |
预防医学 | 4篇 |
眼科学 | 38篇 |
药学 | 15篇 |
中国医学 | 9篇 |
肿瘤学 | 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14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19篇 |
2004年 | 19篇 |
2003年 | 16篇 |
2002年 | 13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20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褪黑素对小鼠视交叉上核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褪黑素对幼龄、老龄及光制颠倒条件下小鼠视交叉上核内c fos基因蛋白和mRNA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冰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 ,观察褪黑素对小鼠视交叉上核c fos蛋白水平的影响 ;采用RT PCR法 ,扩增视交叉上核内c fosmRNA ,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扩增产物。结果 幼龄鼠c fos蛋白水平及mRNA水平均高于老龄鼠 ;光制颠倒条件下 ,c fos蛋白及mRNA水平均受抑制 ;给予褪黑素 ,c fos蛋白及c fosmRNA水平均提高。结论 c fos基因表达水平随年龄增加而降低 ;光制颠倒可抑制c fos基因的表达 ;施用褪黑素 ,c fos基因表达水平提高 ,说明褪黑素可对抗增龄及光制颠倒对c fos表达的抑制作用 ,从而发挥抗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102.
急性视交叉内出血常引起急性视交叉功能损害 ,临床上比较罕见。现报道 1例如下。患者 男 ,36岁。 10d前突发头痛 ,双眼视力急剧下降 ,于 2 0 0 0年 12月 19日急诊入院。体检 :血压 10 0 / 75mmHg(1mmHg =0 133kPa ) ,各种实验室检查均正常。眼科检查 :视力 ,右无光感 ,左 0 1,右眼瞳孔直径 6mm ,圆 ,直接光反射消失 ,间接光反射存在 ,左眼瞳孔直径 3mm ,圆 ,直接光反射存在 ,间接光反射消失 ,眼底示黄斑中心凹反射存在 ,右视乳头略浅。视野 :右眼全盲 ,左颞侧偏盲。既往史 :2年前曾有类似发作 ,视力下降较轻 ,未作治疗即…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视束、视交叉的形态变化特征,分析其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T)的关系。 方法 对37例POAG患者(POAG组)行全脑磁共振T1加权三维磁化强度预备快速梯度回波序列扫描,利用多基线、多平面重建技术显示视束、视交叉结构,测量视束脑池段横径(TD1)及高径(H1)、视束大脑脚周段横径(TD2)及高径(H2)、视交叉横径(OC-TD)、高径(OC-H)及前后径(APD)。以100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两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各径线测量值,采用Pearson检验对POAG组各径线与RNFLT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①POAG组双侧TD1、H1、TD2、H2均小于对照组(P均<0.05)。②POAG组OC-TD、OC-H小于对照组(P均<0.05),而两组AP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POAG组双侧TD1之和、H1之和、TD2之和及H2之和均与双眼RNFLT之和呈正相关性(r=0.77、0.77、0.81、0.77,P均<0.05)。④POAG组OC-TD、OC-H与双眼RNFLT之和呈正相关(r=0.44、0.60,P均<0.05),而APD与双眼RNFLT之和无相关性(r=0.10,P>0.05)。 结论 POAG患者视束、视交叉萎缩与视网膜神经纤维缺损有关。 相似文献
104.
患者,男,28岁.因头痛5年,性功能减退3 月,伴视力下降10 d入院.查体:左眼视力1 m数指,右眼视力0.5,左眼鼻侧视野缺损,右眼颞侧视野缺损,双眼底视乳头水肿边界不清.头颅MRI提示:鞍区3.1 cm×3.1 cm×4.7 cm占位性病变,境界尚清,垂体向下受压变扁,三脑室受压,注射GD-GTPA后肿瘤有明显不均匀强化,囊性部分无增强效应,术前考虑为颅咽管瘤.手术采用右翼点入路,术中见肿瘤来源于视交叉,鞍隔完整,垂体柄正常,视神经紧靠鞍结节,视交叉被压扁,穿刺抽出约4ml陈旧血性液,分块切除大部分肿瘤.术后病理诊断为神经鞘膜瘤.术后左眼失明,未出现其它并发症.随访半年左眼失明,右眼视力0.7,右眼颞侧视野缺损改善. 相似文献
105.
106.
目的 比较眶外侧(LSO)入路与翼点入路治疗视交叉旁脑膜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进行显微手术治疗的视交叉旁脑膜瘤患者90例,其中40例选择LSO入路,50例选择标准翼点入路,术后完成至少1年随访。对2组的手术结局、与入路相关的美学结果以及术后入路相关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种入路组患者在术前脑水肿、肿瘤特征、手术切除程度、脑组织牵拉损伤程度、暂时性外科手术并发症、术后视觉结局等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LSO入路的平均手术入路时长、手术总时长、患者住院时长均短于翼点入路,且术中失血量也少于翼点入路(P<0.05)。LSO入路患者无颞肌萎缩或发际线外有明显疤痕,而翼点入路患者颞肌萎缩率和发际线外疤痕发生率分别为16.0%(8/50)和86%(43/50),P<0.05。因此,LSO入路患者审美完全满意度高于翼点入路(P<0.05)。结论 LSO入路可以为视交叉旁脑膜瘤提供一个安全、快速、侵入性更小的暴露方式,可作为翼点入路的合理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107.
108.
采用双侧眼球摘除大鼠模型,术后存活不同时间,用免疫组化法探讨视交叉上核内VIP和AVP免疫反应强度和面积的变化;对变化时明显的21d组进一步同光镜和电镜体视学方法进行形态学研究。<1>免疫组化研究:VIP免疫染色,21d组免疫反应强度和面积均比对照组降低(P<0.05),2d和7d组免疫反应强度和面积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AVP免疫染色,三个时间实验组免疫反应强度和面积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2 相似文献
109.
视神经和视交叉的临床解剖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 :研究视神经和视交叉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在手术显微镜下观测 15个尸体标本的视神经和视交叉的形态特征及毗邻关系。结果 :镰状皱襞沿视神经的长度为 0 .4~ 4.6mm ,1/3的视神经前段隆突 ,鞍结节均较平坦 ,多数视交叉后缘位于鞍背后方。视神经主要由垂体上前动脉供血 ,半数有分支沿视神经前行。视交叉的上面多由前交通动脉复合体供血 ,下面的内侧部多为垂体上动脉供血 ,外侧部多为颈内动脉和后交通动脉的分支供血。视神经上面覆有一层蛛网膜 ,再上面为直回下面的软脑膜 ,二膜间多数分开。结论 :国人鞍结节边界不易确定 ,按传统方法将视交叉分型有困难 ,所以宜按蝶棱与视交叉前缘间距判断前置或后置。手术中易损伤沿视神经行走的小动脉 ,电凝须特别小心。贴视神经上抬直回 ,实际上是沿粘着较少的界面分离 ,有半数需离断一些纤维小梁 相似文献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