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9篇 |
免费 | 8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篇 |
基础医学 | 60篇 |
临床医学 | 12篇 |
内科学 | 6篇 |
神经病学 | 40篇 |
特种医学 | 8篇 |
外科学 | 4篇 |
综合类 | 72篇 |
预防医学 | 4篇 |
眼科学 | 38篇 |
药学 | 15篇 |
中国医学 | 9篇 |
肿瘤学 | 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14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19篇 |
2004年 | 19篇 |
2003年 | 16篇 |
2002年 | 13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20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 探讨经终板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视交叉后累及第三脑室颅咽管瘤的可行性、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位于视交叉后累及第三脑室颅咽管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经终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结果 肿瘤全切除30例,次全切除4例.本组死亡1例.术后出现尿崩症、电解质紊乱、垂体前叶功能低下等并发症.术前症状多数不同程度好转.23例随访3~7年,次全切除的病人中术后行伽玛刀治疗3例,随访期间未复发;拒绝放疗1例,术后16个月MRI示肿瘤复发.另19例肿瘤全切除病人随访期间均未复发.结论 经终板入路切除视交叉后累及第三脑室的颅咽管瘤,可取得较好的疗效;精湛的显微外科技巧可避免或减少发生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Liliequist膜的显微解剖及其手术意义。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6例尸脑的Liliequist膜.作解剖学观测。结果:Liliequist膜是前切迹空间的网膜结构,张于鞍背和动眼神经之间,分间脑膜和中脑膜两叶.伸向后上方和后(下)方,其大小、性状及后缘附着部位均有较大个体差异,同垂体柄和后交通动脉等有纤维连系。结论:该膜有维系鞍后诸结构相对空间位置的作用,间脑膜主要分隔视交叉池与脚问池,中脑膜主要分隔脚间池与桥前池,均是重要的手术标志和界面。经幕上达到基底动脉尖或上斜坡,需经过该膜,因无血管贯穿,可较安全地切开。 相似文献
13.
大鼠视交叉上核内主要的三种肽能神经元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视交叉上核内主要肽能神经元的分布情况,选用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5只,以免疫组化双重及三重标记技术。对大鼠视交叉上核(SCN)内血管活性肠多肽(VIP),精氨酸血管加压素(AVP)及生长抑素(SOM)样三类神经细胞群的分布进行了观察。免疫染色以ABC法进行,呈色底物采用DAB、TMB及4-氯-1-萘酚,结果显示:在SCN头中尾三段,三种肽能神经元的数量及分布均存在差异,VIP与AVP样细胞群之 相似文献
14.
Neuro—Ophthalmology杂志2011年第4期刊登一病例报告,患者男性45岁,主诉左眼进行性视野缺损3个月加重2周。查体:右眼视力1.0,专科检查未见异常;左眼视力1米指数,左盲过垂直中线。头颅MRI发眼相对性传人性瞳孔障碍,色觉检查异常,眼底视盘色淡,Humphrey视野示右眼不完全性颞侧偏盲,左眼颞侧偏现蝶鞍区一较大圆形分叶状肿块,压迫视交叉。血清激素检测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5.
李东豪 《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1996,20(2):107-110
良性视神经和视交叉神经胶质瘤好发于10岁以下的儿童,发病早,但较稳定,视力预后较好,对生命的影响取决于肿瘤的位置。当肿瘤只累及视神经时,死亡率约5%,一旦肿瘤累及丘脑下部,各种治疗方法都不能改变其预后,死亡率高达28%。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视交叉-下丘脑胶质瘤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治。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6月至2007年6月我科收治的18例视交叉-下丘脑胶质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手术治疗情况。结果18例视交叉-下丘脑胶质瘤患者中,2~23岁16例,32岁和49岁各1例;2例患者伴发神经纤维瘤病Ⅰ型。常见首发症状为头痛。肿瘤次全切除1例,大部分切除13例,部分切除2例,仅活检2例。星形细胞瘤Ⅰ级16例,Ⅱ级2例。术后均辅以放疗和,或化疗。12例随访1~5年,存活9例,死亡3例。结论视交叉一下丘脑胶质瘤需与颅咽管瘤鉴别。手术以改善症状、明确诊断为目的。采取手术、放疗及化疗的综合治疗,患者预后较佳。 相似文献
17.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21):64-64
科学家通过在老鼠身上的实验发现了人体生物钟的一些机理。最新的科学研究首次发现,视交叉上核内存在2种不同的脑细胞。只有其中的一种能够控制昼夜节律,即24h生物钟。这种“生物钟”脑细胞具有独特的遗传基因“per1”,而“非生物钟”脑细胞不具有这种特征。这一发现将有助于治疗受人体生物钟影响一些疾病。 相似文献
18.
19.
20.
生物节律是生物体在适应环境周期性变化过程中形成的生理、生化和行为活动的节律性变化,在体内起调控睡眠觉醒、体温变化和免疫系统等作用。从哺乳动物的行为、细胞、分子机制等方面,学者们对生物节律已进行了系列研究,证实节律核心是一套表达时钟基因的转录翻译反馈系统。以往认为下丘脑的视交叉上核(SCN)神经元发挥着启动节律的重要作用,可通过自主调控时钟基因表达和维持昼夜节律性振荡来协调全身组织器官的生物钟。如今发现,SCN中星形胶质细胞也拥有自主编码昼夜节律能力,即能够启动并维持生物节律的活动与行为。本文从星形胶质细胞在生物节律中枢作用的角度进行综述,以期进一步丰富节律的神经生物机制,为睡眠障碍和节律紊乱相关疾病的机理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