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28篇
  免费   256篇
  国内免费   418篇
耳鼻咽喉   18篇
儿科学   26篇
妇产科学   21篇
基础医学   224篇
口腔科学   41篇
临床医学   764篇
内科学   660篇
皮肤病学   17篇
神经病学   99篇
特种医学   300篇
外科学   388篇
综合类   1567篇
预防医学   512篇
眼科学   67篇
药学   739篇
  5篇
中国医学   608篇
肿瘤学   146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17篇
  2022年   161篇
  2021年   212篇
  2020年   168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157篇
  2015年   259篇
  2014年   324篇
  2013年   310篇
  2012年   510篇
  2011年   573篇
  2010年   370篇
  2009年   356篇
  2008年   371篇
  2007年   299篇
  2006年   262篇
  2005年   247篇
  2004年   203篇
  2003年   175篇
  2002年   164篇
  2001年   169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选择ESI免疫学高被引论文为数据源,对高频主题词与来源文献进行双聚类分析,绘制战略坐标图谱和社会网络图谱并将两者结果相互融合嵌入。社会网络分析嵌入战略坐标,从宏观结构和微观分布揭示全球免疫学领域热点结构与内部主题分布情况,为该领域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2.
细菌生物被膜菌群间遗传物质的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菌在环境中多以生物被膜的形式存在.细菌间的基因水平转移能使细菌在短时间内产生新的基因型菌株,改变物种特征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从生物强化策略和生物被膜的结构特点来讲,在生物被膜菌群中细菌的基因水平转移更具优势和特点.  相似文献   
73.
目的分析棘白菌素类药物对真菌生物被膜作用的相关文献,了解其研究现状。方法在中外文献数据库(Em Base,Pub Med,SCI,CNKI及Sino Med)检索2001年至2013年相关文献,用End Note X7软件进行分类整理,对纳入文献的发表年份、文献类型、国家、第一作者、期刊、被引频次及研究内容等进行计量分析。结果共纳入外文148篇,中文5篇,以论著为主。文献最高被引157次,研究最多的菌株是白色念珠菌,共62篇;棘白菌素类单用对念珠菌生物被膜研究最多,且以卡泊芬净对白色念珠菌研究最为深入,共24篇;棘白菌素联合用药研究共14篇,临床研究相对较少(3篇)。结论棘白菌素单用对真菌生物被膜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尚未发现理想的联合治疗方案,未来研究重点是生物被膜相关体内感染模型和研究从基础向临床转化。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探索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被膜状态独特的基因表达.方法 选取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菌株,在同一菌株两种不同状态下,处于快速生长期的浮游菌体和生物被膜固着生长的菌体,两个样本间进行mRNA的提取和全基因基因表达的分析比对,比较两者间基因表达的差异.研究表达差异的基因在基因功能上的体现.结果 同一菌株两种不同状态下,处于快速生长期的浮游菌体和生物被膜固着生长的菌体,两个样本间进行全基因组基因表达的分析比对,两者间基因表达存在差异.同株细菌的生物被膜状态,是一种独特的存在方式,具有自己独特的生物行为和基因的表达.在两个样本对比中,发现有106个基因表达上调,92个基因表达下调.结论 表达差异基因所编码蛋白,大多参与了生物被膜形成和形态维持.细菌生物被膜形成和形态维持,是通过特殊的信号通路以及信号因子、转录因子所调节的;在浮游细菌的状态,它们不表达或者没有显著表达.  相似文献   
75.
不久前,王先生做完体检时,他的餐后2小时静脉血糖便亮起"红灯",为11.0mmol/L(正常值3.9~7.8mmol/L),医生建议他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以判断是否患有糖尿病。这种检查需要在口服糖水后的半小时、1小时、2小时和3小时分别抽取静脉血化验,王先生点点头,记在心里。那天一大早,在内分泌科门诊,王先生服完糖水,护士让王先生在座位上休息,等待抽血。但他觉得时间难捱,便溜到附近的公园散步,到了抽血时间,又按  相似文献   
76.
细菌生物被膜耐药屏蔽与相关感染的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细菌生物被膜耐药屏蔽的机制,主要包括生物被膜内细菌的生理状态、细菌生物被膜屏蔽以及其他方面的新进展,并提出了对细菌生物被膜相关感染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7.
肺癌是对人类健康危害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2008年,卫生部发布了我国第3次居民死亡原因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城市居民死亡原因的首位为恶性肿瘤,其中肺癌的死亡率在过去的30年中上升最为明显,达465%。肺癌已经取代肝癌成为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的首位原因,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22.7%。  相似文献   
78.
目的:钙调神经磷酸酶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磷酸酶,此磷酸酶被激活后可去磷酸化许多底物蛋白,如钙通道、AMPA受体、NMDA受体、突触蛋白I、多巴胺和环磷酸腺苷调节磷蛋白32(DARPP32)以及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等,通过调节这些目标靶蛋白而参与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的调节。反复给予精神兴奋剂能够导致动物自发活动逐渐增加的现象称为行为敏化,它是用以研究药物成瘾后反复、连续的强迫性用药行为的一种动物模型,能够为临床研究成瘾者强迫性用药以及复吸提供理论基础。本文目的在于研究钙调神经磷酸酶在大鼠甲基苯丙胺诱导的行为敏化中的作用。方法:1)系统给予钙调神经磷酸酶的抑制剂环孢素A,考察钙调神经磷酸酶在大鼠甲基苯丙胺行为敏化形成中的作用。SD大鼠分为四组:生理盐水+溶媒组,生理盐水+环孢素A组,甲基苯丙胺+溶媒组,甲基苯丙胺+环孢素A组,每日给予大鼠生理盐水/甲基苯丙胺(1mg·kg-1ip)注射,注射前90min给予环孢素A(15mg·kg-1,ip)溶媒处理,注射后立即进行2h自发活动的测定,连续14d。2)考察钙调神经磷酸酶的抑制剂对于甲基苯丙胺诱导的大鼠自发活动的影响。SD大鼠分为两组:生理盐水+溶媒组,生理盐水+环孢素A组,每日给予大鼠注射生理盐水(1mg·kg-1),注射前90min给予环孢素A(15mg·kg-1,ip)/溶媒处理,注射后立即进行2h自发活动的测定,连续14d,考察系统给予环孢素A对于大鼠甲基苯丙胺诱导的行为敏化形成的影响。在d15进行甲基苯丙胺(1mg·kg-1)的challenge,考察环孢素A预处理之后,大鼠对甲基苯丙胺诱导的自发活动的影响。3)VTA微注射环孢素A,考察钙调磷酸酶对于大鼠甲基苯丙胺诱导的行为敏化的作用。SD大鼠分为四组:生理盐水+溶媒组,生理盐水+环孢素A组,甲基苯丙胺+溶媒组,甲基苯丙胺+环孢素A组,每日给予大鼠生理盐水/甲基苯丙胺(1mg·kg-1ip)注射,注射前90minVTA微注射环孢素A(1μg/侧)/溶媒(DMSO)处理(隔日微注射一次),注射后立即进行2h自发活动的测定,连续14d,考察VTA微注射环孢素A对大鼠甲基苯丙胺诱导的行为敏化形成的影响。4)VTA微注射环孢素A对于甲基苯丙胺诱导的大鼠自发活动的影响。SD大鼠分为两组:生理盐水+溶媒组,生理盐水+环孢素A组,每日给予大鼠注射生理盐水(1mg·kg-1),注射前90min VTA微注射环孢素A(15mg·kg-1,ip)/溶媒处理(隔日微注射一次),注射后立即进行2h自发活动的测定,连续14d。在d15进行甲基苯丙胺(1mg·kg-1)的challenge,考察VTA微注射环孢素A预处理之后对大鼠甲基苯丙胺诱导的自发活动的影响。结果:系统给予钙调磷酸酶的抑制剂环孢素A能够抑制大鼠甲基苯丙胺诱导的行为敏化的形成,环孢素A预处理对大鼠自发活动没有影响。d15给予甲基苯丙胺challenge能够显著增加大鼠自发活动,但环孢素A预处理对甲基苯丙胺急性处理诱导的大鼠自发活动增高没有影响。VTA微注射环孢素A亦能够抑制大鼠甲基苯丙胺诱导的行为敏化的形成,而VTA环孢素A预处理对于甲基苯丙胺急性处理诱导的大鼠自发活动增加亦没有影响。结论:钙调磷酸酶的激活,特别是在中脑腹侧被盖区(VTA),可能参与了大鼠甲基苯丙胺诱导的行为敏化过程,并且对突触可塑性的调节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9.
BF-30是金环蛇Cathelicidin基因编码的一种直链多肽,由30个氨基酸构成。基于细菌生物被膜与细菌耐药性的关系,研究了BF-30对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及机理。当BF-30浓度为1/2×MIC时,可有效的抑制铜绿假单胞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形成。以铜绿假单胞菌PAO1为研究对象,进一步考察亚抑菌浓度的BF-30抑制生物被膜形成的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BF-30能够有效减少PAO1胞外鼠李糖的含量,从而降低细菌形成生物被膜的能力,但对PAO1表面的疏水性并无影响。此外,亚抑菌浓度的BF-30可剂量依赖性的降低细菌群体感应系统中绿脓菌素的释放量而不影响细菌对过氧化氢的敏感性,表明BF-30可通过群体感应系统调节生物被膜的形成。因此,BF-30有望用于治疗细菌生物被膜引起的各类慢性感染疾病。  相似文献   
80.
目的: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技术考察穿心莲内酯对铜绿假单胞菌PAO1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进一步揭示穿心莲内酯的抗菌机制。方法:使用玻璃爬片生物被膜培养法,在不同浓度穿心莲内酯(10μg/ml、1μg/ml、0.1μg/ml和0.01μg/ml)条件下孵育PAO1,并分别于24h、48h及72h取出玻璃爬片,用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刀豆蛋白和碘化吡啶双重免疫荧光染色,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观察穿心莲内酯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并测量生物被膜的厚度。结果:断层图像显示和空白对照组比较,用药后PAO1生物被膜生长不完全,出现多种形态,其中在0.1μg/ml剂量下,生物被膜呈破碎絮状;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穿心莲内酯在0.1μg/ml、0.01μg/ml剂量下,可明显影响PAO1生物被膜的生长厚度。结论:穿心莲内酯可能具有干扰铜绿假单胞菌PAO1生物被膜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