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51篇
  免费   717篇
  国内免费   808篇
耳鼻咽喉   118篇
儿科学   172篇
妇产科学   86篇
基础医学   1339篇
口腔科学   1131篇
临床医学   2521篇
内科学   735篇
皮肤病学   145篇
神经病学   634篇
特种医学   470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905篇
综合类   3802篇
预防医学   1444篇
眼科学   634篇
药学   1503篇
  9篇
中国医学   676篇
肿瘤学   244篇
  2024年   79篇
  2023年   285篇
  2022年   247篇
  2021年   272篇
  2020年   293篇
  2019年   287篇
  2018年   165篇
  2017年   264篇
  2016年   340篇
  2015年   367篇
  2014年   640篇
  2013年   653篇
  2012年   876篇
  2011年   1025篇
  2010年   982篇
  2009年   886篇
  2008年   1401篇
  2007年   1073篇
  2006年   859篇
  2005年   1004篇
  2004年   746篇
  2003年   690篇
  2002年   537篇
  2001年   425篇
  2000年   315篇
  1999年   271篇
  1998年   226篇
  1997年   244篇
  1996年   195篇
  1995年   185篇
  1994年   166篇
  1993年   113篇
  1992年   106篇
  1991年   80篇
  1990年   80篇
  1989年   124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本文根据国内外有关储氢合金的表面处理方法研究,简要综述了几种表面处理技术的进展,同时对新型的表面修饰方法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992.
口腔颌面外科因先天性、外伤或其他因素导致畸形而引起全麻气管插管困难,在颌面外科手术麻醉中较为常见。良好的气道表面麻醉是保证插管成功的关键,并能有效减轻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应激反应。既往常规用盐酸利多卡因作粘膜局部麻醉,但研究结果表明碳酸利多卡因较盐酸利多卡因具有潜伏期更短、麻醉效果更强等优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993.
患者男,55岁,因持续性右鼻塞4个月入院,病史中无流涕、鼻出血、打喷嚏,无鼻腔疼痛、头痛、头晕、畏寒、发热等症状。查体示一般情况良好,右鼻腔黏膜呈暗红色,下鼻甲黏膜肥厚、质硬、表面光滑,未查及明显新生物,麻黄素收缩无效果,左鼻腔未见明显异常;鼻中隔黏膜光滑。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考察凹凸棒对中药水煎提取液中盐酸小檗碱的吸附影响和对无效成分的吸附清除作用,并与自然静置沉淀法进行对比研究。方法:以水煎提取液中总固体物量和盐酸小檗碱含量作为评价指标,分别用不同量的普通凹凸棒和酸化凹凸棒处理黄连、一清颗粒水煎提取液,评价其吸附沉淀效果,平行与自然静置沉淀法进行比较。结果:凹凸棒对无效成分具有明显的吸附清除作用,对盐酸小檗碱也有一定的吸附影响,酸化凹凸棒沉淀去除无效成分的效果优于普通凹凸棒。结论:酸化凹凸棒作为中药水煎提取液中盐酸小檗碱精制提取的吸附沉淀剂,尚需进一步进行表面结构修饰研究。  相似文献   
995.
周健 《眼科》2008,17(2):143
患者男性,68岁,因左眼视物模糊半年于2006年10月就诊.患者曾于2000年6月于外院行左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并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术后视力1.0.眼科检查:视力右无光感,左0.6.右眼角膜白斑,眼球轻度萎缩.左角膜透明,前房深,瞳孔3 mm,对光反应灵敏,虹膜无膨隆,IOL位置正.散瞳后检查发现IOL位于囊袋内.前囊环约5 mm,完整、居中、近似圆形,并已机化呈灰白色线状,360度紧贴于IOL光学区前表面(图1).  相似文献   
996.
患者,男,80岁.因右眼红、异物感两月余入院.曾在外院诊断为"结膜炎、角膜炎",给予抗生素、抗病毒滴眼液治疗,未见好转.10d前发现右眼角膜缘肿物.入院检查:右眼视力D.08,光定位好,结膜充血,3:00~9:00点钟下方角巩膜缘各有一肿物,分别为7mm×5mm、5mm×5mm,侵入角膜缘内约3mm,表面凹凸不平,肿物内有新生血管,似草莓状(图1).  相似文献   
997.
郑帆  翁景宁 《国际眼科杂志》2008,8(11):2199-2202
目的:观察经长波紫外线UVA(365nm)激发处理,TiO2纳米薄膜对体外培养的牛晶状体上皮细胞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抑制效应,研究该薄膜影响表面细胞生长的特性。方法:在玻片上涂覆TiO2纳米薄膜,并以未镀膜玻片为对照。将两种玻片在不同强度(0.102和0.825mW/cm2)的UVA下,照射0,10,20,30,40min,观察玻片表面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和巨噬细胞生长的数量和状态。实验用MTT比色法评估晶状体上皮细胞量,并以AO-EB染色法观察其形态;用瑞氏染色后计数法测定巨噬细胞量,并以扫描电镜观察其形态。结果:镀TiO2纳米薄膜玻片在0.102mW/cm2的UVA激发40min或0.825mW/cm2的UVA激发30min时,表面存活的细胞量比未镀膜玻片显著减少(P<0.01),且晶状体上皮细胞出现AO-EB染色的凋亡和坏死特征,巨噬细胞出现质膜破裂、细胞崩解的扫描电镜表现。激发时间越长,TiO2纳米薄膜上的细胞量越少,且0.825mW/cm2的光源较0.102mW/cm2的光源更能激发TiO2的杀伤作用。结论:TiO2纳米薄膜在UVA的激发照射后,能使其表面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和巨噬细胞发生凋亡或坏死。与照射时间呈时效关系。  相似文献   
998.
<正>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与红细胞表面EPO受体(EPOR)结合后,EPOR形成二聚体,再通过JAK/STAT和RAS/MAP激酶等信号传导途径调节红系的增生和分化。E-POR不仅存在于幼红细胞,在其他细胞中也发现了EPOR[1]。近年来对急性白血病及实体肿瘤患者中EPOR表达的研究  相似文献   
999.
白血病细胞的髓外组织浸润是导致白血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多发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2)、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M4)和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其中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死亡率最高,治疗最困难。白血病细胞同其它肿瘤细胞一样具有趋化、黏附、迁移、浸润及恶性增殖的特性。急性白血病髓外浸润的发生是多因素、多环节、多步骤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黏附分子起到重要的作用。黏附分子(AM)是一类介导细胞一细胞之间与细胞-间质之问相互作用的膜表面糖蛋白,具有跨膜结构,分为胞外区、跨膜区、胞内区。在炎症与免疫应答、伤口修复、凝血与血栓形成以及肿瘤浸润和转移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中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儿童脊肌萎缩症23例临床特点及遗传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脊肌萎缩症的临床特点和遗传方式。方法 对23例脊肌萎缩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并用Weiber先证法分析其发病的遗传规律。结果 临床特点为出生后双下肢呈对称性弛缓性瘫痪且进行性加重,四肢近端无力,肌张力、肌力低下;肌电图主要表现为神经原性损害。隐性遗传分离分析表明,12个家系23例患儿发病方式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结论 脊肌萎缩症的临床发病早且病死率高,在遗传咨询中注意作相关产前基因检查,可避免该类患儿的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