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12篇
  免费   726篇
  国内免费   812篇
耳鼻咽喉   119篇
儿科学   173篇
妇产科学   86篇
基础医学   1342篇
口腔科学   1142篇
临床医学   2527篇
内科学   733篇
皮肤病学   145篇
神经病学   631篇
特种医学   469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913篇
综合类   3805篇
预防医学   1466篇
眼科学   634篇
药学   1512篇
  14篇
中国医学   687篇
肿瘤学   244篇
  2024年   88篇
  2023年   285篇
  2022年   323篇
  2021年   322篇
  2020年   314篇
  2019年   287篇
  2018年   166篇
  2017年   265篇
  2016年   340篇
  2015年   367篇
  2014年   640篇
  2013年   653篇
  2012年   876篇
  2011年   1025篇
  2010年   983篇
  2009年   886篇
  2008年   1384篇
  2007年   1005篇
  2006年   859篇
  2005年   1004篇
  2004年   745篇
  2003年   690篇
  2002年   537篇
  2001年   425篇
  2000年   315篇
  1999年   271篇
  1998年   226篇
  1997年   244篇
  1996年   195篇
  1995年   185篇
  1994年   166篇
  1993年   113篇
  1992年   107篇
  1991年   80篇
  1990年   80篇
  1989年   124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61.
目的:观察不同表面酸蚀处理对纤维桩与树脂黏结强度的影响。方法:直径1.25 mm的玻璃纤维桩24根随机分为4组,用300 mL/L过氧化氢(H)、40 g/L氢氟酸(F)、320 g/L磷酸(P)和蒸馏水(对照组)对纤维桩进行表面处理,并于表面涂布树脂黏结剂后用树脂水门汀将其黏结于树脂模具中。试件在万能材料试验机上进行推出实验。结果:F组黏结强度均值最高(30.28±2.36)MPa,其次为H组(26.15±1.56)MPa,P组(23.71±3.47)MPa,对照组(C组)最小(22.39±2.48)MPa。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显示:F组与H组、P组、C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H组与P组、C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P组与C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用300 mL/L过氧化氢、40 g/L氢氟酸对纤维桩表面进行处理,可有效提高纤维桩与树脂黏结强度。  相似文献   
862.
目的 探讨不同种植体表面性质对于雪旺细胞(SCs)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SCs接种于3种种植体表面,分别是光滑表面(SMO)、大颗粒喷砂酸蚀表面(SLA)和亲水性化学活化大颗粒喷砂酸蚀表面(modSLA).接种不同时间后,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钛片表面的SCs形态和黏附,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相似文献   
863.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恢复期肌张力低下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6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恢复期肌张力低下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6例,对照组50例,均予以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注射液20 m g穴位注射,对照组加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注射液20 m g静脉滴注,观察3个月。治疗后采用徒手肌力法评定肌力,表面肌电评估系统评估肱二头肌的恢复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肱二头肌徒手肌力检查结果显著优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肌电信号的肌电积分值及均方根值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综合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局部穴位注射,有助于进一步改善患儿的肌力及肱二头肌的恢复状况。  相似文献   
864.
目的:应用表面肌电图(surface EMG,sEMG)技术与分析系统,探讨正常受试者和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poststroke dysphagia,PSD)咽期吞咽过程中颏下肌群和舌骨下肌群肌电活动的平均振幅和持续时间的差异。方法:本实验收集正常对照组(健康成人,30例),病例组(PSD确诊患者,30例),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收集。采用芬兰Megawin6000-T8型表面肌电图仪采集两组受试者在静息状态、空吞咽、吞咽5ml水时两组肌群的表面肌电信号,分析出平均振幅(average electromyogram,AEMG)和持续时间两个指标,比较两组之间有无显著性差异。结果:(1)静息状态下:病例组和对照组颏下肌群和舌骨下肌群的平均振幅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病例组:颏下肌群和舌骨下肌群肌电活动的平均振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颏下肌群和舌骨下肌群肌电活动的平均振幅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2)空吞咽状态下:颏下肌群的平均振幅和持续时间比较,病例组较对照组平均振幅升高,持续时间延长,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舌骨下肌群的平均振幅和持续时间比较,病例组较对照组平均振幅明显升高,持续时间明显延长,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3)吞咽5ml水状态下:病例组两组肌群肌电活动的平均振幅较对照组平均振幅显著升高(P0.005);病例组两组肌群肌电活动的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持续时间显著延长(P0.001);(4)组内之间比较:对照组:颏下肌群和舌骨下肌群平均振幅和持续时间在空吞咽和吞咽5ml水状态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病例组:颏下肌群和舌骨下肌群平均振幅和持续时间在空吞咽和吞咽5ml水状态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EMG技术可以作为一种无创、简单、快速检测咽期吞咽过程中相关肌群肌电活动的方法,通过颏下肌群和舌骨下肌群肌电活动的平均振幅和持续时间可以初步筛查和评估吞咽功能,反映舌骨上抬和喉上抬的难易程度和持续时间,评估患者完成此动作的神经肌肉的功能状态,预测吞咽障碍患者误吸的风险。  相似文献   
865.
摘要 目的 观察两种消毒湿巾对口腔门诊物体表面的擦拭消毒效果。方法 采用ATP生物荧光检测法和棉拭子采样检测法,检测和评价两种消毒湿巾对口腔门诊治疗台触摸屏、灯柄和三用水枪手柄等物体表面的擦拭消毒效果。结果 采用含氯消毒剂湿巾和季铵盐消毒剂湿巾擦拭消毒后,3种物体表面污染菌数均符合Ⅱ类环境卫生标准要求,但消毒后1 h部分表面细菌数回升,随时间延迟污染菌数也随之增加,但仍有部分表面能维持在污染菌数<10 cfu/cm2的水平。结论 用含氯消毒剂湿巾和季铵盐类消毒湿巾擦拭消毒可有效降低口腔门诊物体表面污染菌数,保持良好的卫生质量。  相似文献   
866.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2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吞咽功能训练和神经肌肉电刺激,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治疗前后采用表面肌电分析(记录sEMG最大波幅)、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对患者吞咽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治疗20d后,2组患者的sEMG最大波幅、VFSS总评分及咽期VFSS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能明显提高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867.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SCI)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疗效。方法:60例胸腰段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加用双下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12周进行下肢肌肉最大收缩时表面肌电(sEMG)信号采集、运动功能评定及功能独立性(FIM)评定,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8周后,2组患者股四头肌、胫前肌最大收缩时的sEMG信号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12周继续提高(P0.01);观察组sEMG信号增幅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2组患者ASIA运动功能评分及FIM评分亦较治疗前提高(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周后,2组ASIA运动功能及FIM评分较治疗8周后提高更明显(P0.01),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胸腰段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有促进作用,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股四头肌、胫前肌表面肌电信号及肌力,并能提高功能独立水平,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868.
目的观察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经针刺治疗前、后其颈部肌肉表面肌电中位频率值(MF)的变化,并探讨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作用机制。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7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颈椎牵引及中频电疗。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2组患者颈痛程度进行评定,同时对其颈部肌肉进行表面肌电图检查。 结果治疗2周后对照组疼痛VAS评分[(1.87±0.99)分]、颈部前屈持续时间[(67.4±16.1)s]、后伸持续时间[(86.1±10.8)s]及治疗组疼痛VAS评分[(2.00±0.95)分]、颈部前屈持续时间[(68.5±23.1)s]、后伸持续时间[(91.6±19.7)s]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上述指标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后对照组患侧颈伸肌MF值[(70.77±10.44)Hz]及治疗组患侧颈伸肌MF值[(73.21±9.41)Hz]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并以治疗组患侧颈伸肌MF值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刺可通过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部肌肉功能获得良好临床疗效,其短期疗效与颈椎牵引、中频电联合疗法类似。  相似文献   
869.
摘要 目的:利用指压刺激脑卒中患者偏瘫侧丘墟穴,观察对比胫前肌和腓骨长、短肌最大等长收缩的表面肌电信号变化,初步探讨指压穴位刺激法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早期诱发肌肉收缩的有效性和作用机制。 方法:30例脑卒中偏瘫早期患者,指压偏瘫侧丘墟穴,对比静息状态,刺激前、刺激即刻3s、停止刺激后第一个3s、第二个3s、第三个3s的胫前肌和腓骨长、短肌最大等长收缩的平均肌电值(AEMG)、积分肌电值(iEMG)。 结果:胫前肌和腓骨长、短肌最大等长收缩AEMG、iEMG刺激即刻明显高于刺激前,停止刺激后第一个3s、第二个3s、第三个3s的AEMG、iEMG呈逐渐下降趋势,且第三个3s的AEMG、iEMG仍略高于刺激前(P<0.05)。 结论:指压刺激偏瘫侧丘墟穴可诱发偏瘫侧胫前肌和腓骨长、短肌收缩,提高上述肌肉的兴奋性,并且即刻效应和延续效应良好。指压穴位刺激法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易化技术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的早期。  相似文献   
870.
摘要 目的:采用表面肌电图检测技术对A型肉毒毒素治疗旋转型痉挛性斜颈疗效评定的作用进行初步探讨。 方法:选取30例符合条件的旋转型痉挛性斜颈患者,于A型肉毒毒素注射前和注射两周后分别用表面肌电图采集痉挛严重侧的颈伸肌、胸锁乳突肌在最大等长收缩条件下的平均功率频率(MPF)、平均肌电值(AEMG)的变化并同时进行Tsui评分。 结果:治疗后痉挛严重侧肌肉的MPF值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痉挛严重侧肌肉的AEMG值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Tsui评分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1)。表面肌电图与Tsui 评分结论相符。 结论:表面肌电图可以作为一种即刻、量化、精确和客观评价A型肉毒毒素治疗旋转型痉挛性斜颈疗效的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