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13篇
  免费   1588篇
  国内免费   1352篇
耳鼻咽喉   111篇
儿科学   212篇
妇产科学   129篇
基础医学   1724篇
口腔科学   1154篇
临床医学   4498篇
内科学   1352篇
皮肤病学   169篇
神经病学   417篇
特种医学   270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6篇
外科学   1261篇
综合类   7927篇
预防医学   2589篇
眼科学   741篇
药学   3676篇
  42篇
中国医学   2071篇
肿瘤学   656篇
  2024年   233篇
  2023年   830篇
  2022年   955篇
  2021年   831篇
  2020年   787篇
  2019年   656篇
  2018年   372篇
  2017年   660篇
  2016年   740篇
  2015年   769篇
  2014年   1339篇
  2013年   1339篇
  2012年   1916篇
  2011年   1961篇
  2010年   1692篇
  2009年   1581篇
  2008年   3282篇
  2007年   1855篇
  2006年   1473篇
  2005年   1684篇
  2004年   1209篇
  2003年   1001篇
  2002年   780篇
  2001年   623篇
  2000年   411篇
  1999年   388篇
  1998年   325篇
  1997年   332篇
  1996年   250篇
  1995年   248篇
  1994年   189篇
  1993年   106篇
  1992年   152篇
  1991年   104篇
  1990年   104篇
  1989年   151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91.
陈波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7):101-103
目的探讨螺旋CT对结肠癌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院35例经结肠镜活检为结肠癌的患者,均进行低张保留水灌肠多层螺旋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根据其表现特征进行分析。结果CT可以清楚地显示结肠癌的部位、大小及形态。平扫中表现为肠壁不规则偏心性增厚及向腔内突出的软组织肿块影;双期增强后表现为大部分软组织密度影明显强化。CT显示淋巴结转移13例,肝脏转移2例,2例伴有大量腹水及大网膜转移。所有患者的CT诊断均得到了手术病理确诊,CT诊断的准确率为100.0%。结论结肠癌在螺旋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中的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是结肠镜和气钡灌肠的一种很好的补充检查手段,能为临床医师判断预后和确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92.
目的:通过ROC曲线比较超声造影与增强CT对肝脏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肝局灶性占位患者进行超声造影和增强CT检查,做出5级法诊断院是、可能是、不清楚、可能不是、不是。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确诊。用ROC曲线对两种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超声造影诊断肝脏恶性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4,增强CT为0.962,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跃0.05)。结论超声造影与增强CT对肝脏恶性病变均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低张气充盈法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EMSCT-LTGF)在胃部病变内镜治疗术前评估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临汾市中心医院收治具有完整资料的胃部病变60例,均经手术获得病理结果,包括神经内分泌瘤、息肉、腺瘤、平滑肌瘤、胃肠道间质瘤、脂肪瘤、异位胰腺、外压、胃壁脓肿、胃溃疡等,术前行EMSCT-LTGF评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 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后发现,EMSCT-LTGF与胃镜在检出病变溃疡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MSCT-LTGF判断病变深度与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EMSCT-LTGF在评估胃部病变溃疡、深度、形态、直径、密度、血供、淋巴结及远处脏器转移、邻近结构有无侵犯等方面有较高价值,能够为胃部病变内镜治疗术前提供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994.
目的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建立广陈皮的定性分析模型,以建立快速鉴别广陈皮药材的方法。方法采集广陈皮与川陈皮的NIRS图,通过标准正交变量变换(SNV)预处理后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建立广陈皮与川陈皮鉴别模型,并进行模型内验证和模型外验证,建立了广陈皮定性分析模型。结果在4 000~10 000 cm-1广陈皮和川陈皮能够较好地区分,内部验证的准确率高达100%,外部验证准确率达到90.91%。结论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广陈皮样品进行鉴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5.
摘要 目的:提出了一种基于运动姿态与肌电融合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实时评估方法。 方法:选取一定数量处于不同Brunnstrom分期的脑卒中患者。首先运用姿态与肌电检测传感器,分别采集康复动作评估过程中不同分期患者上肢运动姿态与表面肌电数据;其次分别提取患肢运动姿态与表面肌电数据特征,在融合姿态与肌电特征信息基础上获取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评估数据集;最后,选取具有较好实时分类性能的模糊支持向量机作为分类器,运用评估数据集测试上肢运动功能评估效果。 结果:基于模糊支持向量机构建的运动功能分类器经过离线训练后,姿态与肌电融合的分类器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实时评估准确率平均达到83%,且较单纯基于运动姿态(75%)或肌电(74%),具有更好的评估效果。 结论:姿态与肌电融合的上肢运动功能实时评估方法,能较准确地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进行实时Brunstrom分期。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观察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对脑卒中患者躯干控制的疗效及躯干屈伸肌群表面肌电信号的变化。方法:将3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PNF躯干模式训练。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躯干控制能力测试(TCT)、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以及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MS)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TCT、BBS及FMA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较对照组均明显提高(均P<0.05)。治疗前,2组患者患侧腹直肌及竖脊肌RMS组内比较均小于健侧(均P<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患侧腹直肌及竖脊肌RMS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健侧腹直肌及竖脊肌RMS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5);观察组患者健患侧腹直肌及竖脊肌RMS较对照组均明显提高(均P<0.05)。结论:PNF躯干训练技术可以明显增强脑卒中偏瘫患者躯干肌群力量,提高躯干控制能力,改善平衡功能,从而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97.
998.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超声造影(CEUS)与增强磁共振(CE-MRI)在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CBM 及万方等数据库,纳入以CEUS与CE-MRI技术分别鉴别诊断同一组乳腺肿块良恶性的研究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及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4.0 软件检测异质性,计算敏感性、特异性、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及诊断比值比进行合并分析;绘制汇总森林图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图,计算曲线下面积AUROC;绘制Fagan 图,进行敏感性和漏斗图分析。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共计1153个乳腺肿块。CEUS与CE-MRI对乳腺恶性肿块诊断的合并敏感性和合并特异性分别为0.85(95%CI:0.82~0.88)、0.80(95%CI:0.76~0.84)和0.81(95%CI:0.77~0.84)、0.77(95%CI:0.70~0.82);SROC 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95%CI:0.87~0.92)、0.86(95%CI:0.82~0.89),二者诊断效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研究稳定性较好,未见明显发表偏倚(P>0.05)。结论 CEUS 对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效能较CE-MRI略高,但两者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的诊断均有重要意义,是乳腺诊断的重要影像学手段。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SMI)技术在评估肝癌射频消融效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35例肝癌患者,共40个肿瘤病灶,分别在经皮射频消融(PRFA)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SMI和增强CT评估病灶内的血流情况。以Adler半定量法进行分级,以增强CT作为“金标准”,分析SMI技术评估RFA前后病灶内微血管分级与消融效果的相关性。结果 PRFA治疗前,SMI技术显示病灶内微血管分级:1级5例(12 .5%),2级20例(50 .0%),3级15例(37 .5%);增强CT显示动脉期轻度强化3 例(7.5%),中度强化19例 (47.5%),明显强化18例(45.0%),两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 .752,P=0 .00);PRFA治疗后,SMI技术评估病灶射频消融效果与CECT具有较好的一致性(P>0.05),并且PRFA治疗前SMI技术分级3级病灶的完全消融率低于1级、2级的病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MI技术与增强CT对肝癌内微血管评估有较好的一致性,SMI技术对肝癌微血管分级对RFA的疗效具有初步提示作用,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00.
背景:胃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已有研究显示胃液固有荧光光谱检测对于胃癌的诊断具有一定意义。目的:评价胃液固有荧光光谱、pH值和潜血检测用于胃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719例行胃镜检查者的胃液标本,有效例数为712例(其中胃癌24例,重度异型增生1例)。将胃液离心、过滤、稀释10倍,使用荧光分光光度计进行固有荧光光谱检测;使用试纸检测胃液pH值和潜血。结果:稀释胃液固有荧光光谱有P1、P2、P3和P4四个峰,胃癌组P2、P4的荧光强度P2FI、P4FI显著高于各胃内良性病变组(P<0.05)。参照既往研究结果,以P2FI≥111.80(发射光波长为320~360nm)作为恶性病变判定标准,以胃镜活检标本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胃液固有荧光光谱检测诊断胃癌的敏感性为70.8%,特异性为80.3%。胃癌组的胃液pH值显著高于除胃溃疡组外的其他胃内良性病变组(P<0.05),但其胃液潜血阳性率与各胃内良性病变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在45岁以上的受检者中,以P2FI≥111.80或胃液pH≥5作为恶性病变判定标准,其诊断胃癌的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71.4%。结论:胃液固有荧光光谱检测如要推广应用于胃癌的筛查和诊断,还需进行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加以验证。但在高危人群中进行包括胃液固有荧光光谱和pH值检测在内的胃液检测,将是一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