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54篇 |
免费 | 64篇 |
国内免费 | 10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51篇 |
口腔科学 | 44篇 |
临床医学 | 41篇 |
内科学 | 11篇 |
皮肤病学 | 3篇 |
神经病学 | 14篇 |
特种医学 | 10篇 |
外科学 | 13篇 |
综合类 | 304篇 |
预防医学 | 28篇 |
眼科学 | 3篇 |
药学 | 249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244篇 |
肿瘤学 | 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篇 |
2023年 | 34篇 |
2022年 | 50篇 |
2021年 | 53篇 |
2020年 | 49篇 |
2019年 | 32篇 |
2018年 | 21篇 |
2017年 | 40篇 |
2016年 | 39篇 |
2015年 | 40篇 |
2014年 | 50篇 |
2013年 | 51篇 |
2012年 | 47篇 |
2011年 | 81篇 |
2010年 | 42篇 |
2009年 | 45篇 |
2008年 | 64篇 |
2007年 | 30篇 |
2006年 | 39篇 |
2005年 | 33篇 |
2004年 | 23篇 |
2003年 | 33篇 |
2002年 | 21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3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31.
32.
《中国药房》2018,(8):1031-1035
目的:制备并表征包载荧光染料1,1′-二十八烷基-3,3,3′,3′-四甲基吲哚三碳花青碘(Di R)的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Di R-PEG-PLGA)纳米囊,评价其体外生物相容性。方法: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聚乙二醇(PEG)-PLGA共混物为载体,采用改良的超声乳化法制备Di R-PEG-PLGA纳米囊样品。对样品的粒径、Zeta电位、形貌、稳定性、体外荧光特性等进行检测;采用MTT试验评价样品对人源性HL7702肝细胞的体外细胞毒性,采用体外溶血试验考察其对健康Wistar大鼠血细胞的溶血作用。结果:所制备的Di R-PEG-PLGA纳米囊呈圆球形,具有明显核壳结构,平均粒径为(507.53±7.87)nm,粒径的多分散系数为0.306 1±0.001 5,Zeta电位为(-35.20±0.92)m V;4℃条件下保存6个月,稳定性较好;体外荧光信号强度(y)随Di R质量浓度(x)呈线性增加,线性方程为y=0.345 2x+0.433 4(R2=0.997 3)。所制纳米囊对HL7702细胞的毒性为0~1级(即无细胞毒性),对大鼠血细胞无体外溶血作用。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备了具有荧光特性的Di R-PEG-PLGA纳米囊;所制纳米囊体外生物相容性较好,有望成为一种安全的药物光学示踪载体。 相似文献
33.
本论文报道了当前环形内窥镜超声换能器的两种不同的制备方法以及其性能的表征。方法一为先采用切割薄片高性能压电PMN-PT单晶和其1~3复合材料制备平面阵列,然后将平面阵列卷曲成圆环形阵列。所制备的128阵元PMN-PT单晶阵列具有较宽带宽达78%,64阵元PMN-PT单晶/环氧1~3复合阵列带宽高达102%。方法二为旋转切割法,通过直接对带有匹配层和背衬材料的压电陶瓷管进行切割,制作不同尺寸及频率的环形超声内窥镜阵列。 相似文献
34.
替格瑞洛新盐型的制备、表征及溶解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替格瑞洛溶解性差的问题,采用悬浮液法和加液研磨法制备得到替格瑞洛-3,5-二硝基苯甲酸、替格瑞洛-吡嗪酰胺、替格瑞洛-D-脯氨酸、替格瑞洛-L-脯氨酸4种新盐型物质。利用粉末X-射线衍射法、红外光谱法、差示扫描量热法、核磁共振波谱法和元素分析技术对盐进行表征,分析各分子间盐键等作用力。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原料药和盐在pH 1.2和pH 6.8缓冲溶液中的平衡溶解度。替格瑞洛与3,5-二硝基苯甲酸、吡嗪酰胺、D-脯氨酸、L-脯氨酸均以1∶1比例成盐,除替格瑞洛-D-脯氨酸外,其余3种盐型物质在pH 1.2缓冲溶液中平衡溶解度均有所提高,其中,替格瑞洛-3,5-二硝基苯甲酸的溶解度与原料药相比提高了1.7倍。该成盐技术方法简单,能够有效提高替格瑞洛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35.
36.
37.
通过与β-环糊精形成包合物,将其包埋在PEG20000/Carbomer940纳米晶体中,提高大豆苷元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以大豆苷元为阳性药。分别以PEG20000、Carbomer940和NaOH作为增塑剂、胶凝剂和交联剂制备纳米晶体。采用两步法将不溶性药物大豆苷元包裹在β-CD中形成包合物,再包封在PEG20000/Carbomer940纳米晶中,形成β-环糊精-大豆苷元/PEG20000/Carbomer940纳米晶。以药物释放速率、再分散性、SEM形貌、包封率和载药量为指标,确定NaOH的最佳质量分数比为0.8%。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确定了大豆苷元纳米晶体的包合状态,验证了制备的可行性;结果所制备的大豆苷元纳米晶体的平均Zeta电位分别为(-30.77±0.15)、(-37.47±0.64) mV;负载包合物的纳米晶体粒径分别为(333.60±3.... 相似文献
38.
目的 考察共聚维酮-Soluplus(聚乙烯己内酰胺-聚乙酸乙烯酯-聚乙二醇接枝共聚物)喷雾干燥微球包合肉桂油的适用性,并与传统β-环糊精包合技术进行比较研究。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包合物的包封率;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量热法(DSC)、X射线粉末衍射法(XRD)对包合物进行表征;采用体外释放试验和加速稳定性试验考察包合物的溶出度和稳定性;采用药动学和镇痛药效试验考察包合物的生物利用度和药效。结果 空白微球的包封率为(98.38±0.30)%,β-CD的包封率为(86.51±0.52)%;TEM下观察包合物呈现均匀的类球状结构,分散均匀;SEM下观察,包合物为表面有内凹的球形;DSC图中肉桂油的吸热峰和XRD图中衍射峰均消失,肉桂油以非聚集的形式分散包合于包合物中;体外溶出实验肉桂油、微球包合物和β-环糊精包合物累积释放率分别为为97.05%、93.36%、80.26%;60℃加速稳定性显示,微球包合物挥发油损失率明显低于肉桂油和β-环糊精包合物;药动学显示,肉桂油、微球包合物及β-环糊精包合物AUC0~∞基本一致;药效学显示,3组肉桂油镇痛率分别为53.0%、47.5%、21.1%。结论 肉桂油经共聚维酮-Soluplus喷雾干燥微球包合后增强了其稳定性,体外释药、生物利用度和镇痛药效与肉桂油基本保持一致,优于β-环糊精包合物,且聚维酮-Soluplus微球包合物具有较好的水溶性,为挥发油的包合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39.
目的:制备并表征丹皮酚固体分散体,绘制体外多条溶出曲线并分析体外溶出特性。方法:采用熔融法制备固体分散体,以溶出度为评价指标优化丹皮酚固体分散体制备工艺;采用电镜扫描分析(SEM)、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X-射线衍射分析(XRD)与傅里叶红外扫描分析(FTIR),对其理化性质进行制剂学表征;绘制体外多条溶出曲线,进行溶出动力学方程拟合。结果:最优处方工艺为以PEG4000∶PEG6000(2∶1)为基质,丹皮酚与基质比例为1∶9;SEM、DSC及XRD分析显示丹皮酚由晶型态转变为无定型态或分子态存在,FTIR分析显示丹皮酚化学结构未发生改变;体外多条溶出曲线基本重合且均具有较好的溶出行为,20 min时各组溶出均超95%,接近溶出完全,且各组累积溶出度RSD为1.89%,溶出行为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相关性系数r均高于0.99。结论:丹皮酚固体分散体可明显改善丹皮酚在水系环境的溶出度,且具有很好的溶出适应性,为提高生物利用度奠定了制剂基础。 相似文献
40.
研究油樟叶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并考察其稳定性。采用饱和水溶法制备包合物,进行正交试验,以包合产率和包合率为筛选指标,优选包合工艺。使用红外分光光度法和薄层色谱法对包合效果进行评价,并考察包合物在强光、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稳定性。最佳包合条件为1 mL油樟叶挥发油与8 g β-环糊精进行包合,包合时间3 h,包合物温度40℃,β-环糊精和水的体积比1:15。经红外分光光度法和薄层色谱法鉴定,形成了油樟叶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并具有一定的抗光照性、热稳定性、湿稳定性。试验得出的最佳包合工艺操作简便,包合物稳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