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皮肤病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325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肾阴虚型肝硬化难治性腹水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滋肝利水饮,配合白蛋白、利尿剂等西药,治疗肝肾阴虚型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设观察组(滋肝利水饮+白蛋白+利尿剂)和对照组(单用白蛋白、利尿剂),通过治疗前后和组间比较,进行临床疗效的观察。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且停药15d后,观察组的腹围体重及肝功的主要指标值(AST除外)与治疗结束无显著性差异.提示:滋肝利水饮,配合西药治疗肝肾阴虚型肝硬化难治性腹水,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作用持久,停药后不易反复。  相似文献   
62.
刘华 《浙江中医杂志》2001,36(8):340-341
5年来笔者采用补阴活血起废汤治疗中风阴虚血瘀证 75例 ,并用常规西药治疗 50例作对照观察 ,现将结果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2 5例均按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为标准[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1 997,( 5) :3 1 2 ],并经CT和 (或 ) MRI检查确诊。患者均无意识障碍及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 ,但有不同程度的中枢性偏瘫 ,部分病人有吞咽呛咳、语言不清、失语、震颤及痴呆等。按中医辨证诊断标准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 994,( 3 ) :2 0 8]均属阴虚血瘀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其中治疗组 75例 ,男…  相似文献   
63.
益气养阴、活血宁络法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4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西静 《陕西中医》2006,27(11):1375-1376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宁络法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采用中药(黄芪、山药、麦冬、枸杞子、菟丝子、参三七、丹参、当归等)随证加减治疗本病43例。结果:总有效率88.3%。提示:治疗本病宜采用益气养阴活血宁络法。  相似文献   
64.
张景岳(公元1562~1639),名介宾,字会卿,明代著明医家。他精研医理,操术明审,决疑死生,理论与经验,均擅胜场。在临证时主张补阴温阳,慎用寒凉攻伐,常用补阴温阳方剂,拟定大补元煎,左归丸等名方,被后世推崇为一代温补宗师,是温补学派的中坚人物,对后世医学界有着重大影响。他对痛证的辨治也颇具特色。通过其对头痛一证的辨治,可略见一斑。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5.
李松贤 《陕西中医》1995,16(1):18-19
作者分别从源流、概念、方法、内容等方面探讨了治痛证采用补虚法,是另一治疗法则,它与通利止痛法一样,一补一泻,相辅相成,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6.
67.
张景岳补阴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医家张景岳重视阳气,长于温补,似乎长期以来在医学界已成定论,但本文从甘寒养阴和甘温补阴两方面探讨了他对阴虚病证的论治特色,从而展示张景岳治病重阴,精血为先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68.
[目的]观察辨证分型治疗消渴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设计方法,对140例门诊患者辨证分型。气阴两虚-调气补阴汤(山药15g,玄参14g,熟地15g,白术12g,山茱萸15g,黄芪14g,乌梅8g,沙苑子11g,葛根12g,麦冬15g,五味子、陈皮各9g,人参7g,甘草6g)。热盛化燥-承气增液方(大黄10g,枳实11g,玄参14g,生地12g,麦冬15g,厚朴12g,茵陈、栀子10g,土茯苓9g,厚朴13g,苍术8g,甘草6g)。血癖气滞-通络活血汤(黄芪24g,地龙12g,麦冬15g,生地12g,全蝎9g,桃仁、红花各8g,川芍12g,丹参8g,鸡血藤18g,络石藤15g,桑枝12g,甘草6g)。气虚血癖-益气通络汤(白术、葛根各12g,茯苓9g,人参7g,黄芪14g,山药8g,天花粉9g,鸡血藤18g,丹参10g,甘草6g)。3剂/d,水煎200mL,早晚口服。连续治疗1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临床控制59例,显效61例,有效20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结论]辨证分型治疗消渴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9.
刘田园  白明  刘保松  苗明三 《中医学报》2019,34(6):1343-1347
目的:探究中药复方中附子的临床应用配伍规律。方法:中国知网搜集2013—2018年的期刊文献,以"附子+临床"为主题进行高级检索,对检索结果进行筛选分类,将临床文献中含有附子的中药复方录入Excel表,建立数据库,并采用SPSS Statistics 23.0、Clementine12.0等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频数分析中,共纳入203首方剂,涉及235味中药,单味药以制附子(128次,12.34%)、白术(89次,8.58%)、细辛(83次,8.00%)等最为常见;用药类别以补虚药(35种,628次,30.15%)、清热药(26种,116次,5.57%)、活血化瘀药(25种,149次,7.15%)居多;中药药性研究中四气以温(104种,1038次,49.83%)、平(50种,350次,16.8%)、寒(65种,337次,16.18%)较多;五味以甘(94种,1 208次,35.07%)、辛(111种,1 062次,30.83%)、苦(104种,788次,22.87%)较多;归经以归肝经(117种,737次,12.49%)的中药较多,其次是脾经(94种,1 306次,22.12%)、胃经(87种,718次,12.16%)等,共涉及12经。关联规则分析发现,新的药对组合7种。因子分析得到公因子7个。结论:附子在中药复方中应用时,采用以寒制热、以甘缓毒、甘温助阳、甘寒补阴、辛以行散、扶正祛邪等配伍方法,达到增效减毒的作用,促进临床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70.
王兵 《河南中医》2004,24(1):69-70
补阴丸出自《丹溪心法》 ,是朱丹溪补阴的代表方。主治阴虚火旺所致潮热盗汗 ,骨蒸咳嗽 ,咳血吐血或烦热易饥 ,足膝疼热。风湿病因其发病过程与自身免疫机制有关 ,病变范围广泛 ,受累组织不仅局限于骨骼肌肉 ,而且还常影响到全身多系统或多个组织器官。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白塞氏综合征、干燥综合征、银屑病关节炎在不同的病理阶段 ,其关节红肿热痛常伴有低热盗汗 ,五心烦热 ,口燥咽干 ,目涩 ,形瘦 ,脉细数等阴虚内热证候。对应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 ,这种现象尤为显著。笔者运用大补阴丸治疗证属阴虚火旺的风湿病足膝疼热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