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802篇
  免费   10798篇
  国内免费   8576篇
耳鼻咽喉   1302篇
儿科学   1491篇
妇产科学   1898篇
基础医学   9239篇
口腔科学   1613篇
临床医学   32442篇
内科学   28919篇
皮肤病学   1126篇
神经病学   6362篇
特种医学   13061篇
外国民族医学   236篇
外科学   16256篇
综合类   64706篇
预防医学   11445篇
眼科学   9886篇
药学   25220篇
  447篇
中国医学   17002篇
肿瘤学   6525篇
  2025年   4篇
  2024年   1410篇
  2023年   4944篇
  2022年   6051篇
  2021年   7086篇
  2020年   5491篇
  2019年   5089篇
  2018年   2749篇
  2017年   4506篇
  2016年   5241篇
  2015年   6204篇
  2014年   10304篇
  2013年   10320篇
  2012年   14006篇
  2011年   15563篇
  2010年   14635篇
  2009年   15053篇
  2008年   15690篇
  2007年   14612篇
  2006年   14440篇
  2005年   14240篇
  2004年   11054篇
  2003年   9641篇
  2002年   7647篇
  2001年   6615篇
  2000年   4823篇
  1999年   3924篇
  1998年   3245篇
  1997年   2833篇
  1996年   2507篇
  1995年   2190篇
  1994年   1783篇
  1993年   1277篇
  1992年   971篇
  1991年   889篇
  1990年   661篇
  1989年   765篇
  1988年   194篇
  1987年   190篇
  1986年   116篇
  1985年   98篇
  1984年   50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6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辽宁医学杂志》2006,20(4):258-258
德国医生Bauer A等研究发现,虽然心肌梗死的治疗已进入血管再形成时代,心电图QRS间期延长的发生率减少了,但QRS间期延长仍与心肌梗死患者晚期病死率增加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应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6月-2004年6月我们采用GDC栓塞颅内动脉瘤126例(其中4例有2个动脉瘤,共130个)。前交通动脉瘤42个,后交通动脉瘤53个,颈内动脉瘤6个,大脑中动脉瘤10个,大脑后动脉瘤8个,大脑前动脉瘤6个,小脑后下动脉瘤2个;基底动脉瘤3个。按Hunt-Hess分级:Ⅰ级38例,Ⅱ级54例,Ⅲ级23例,Ⅳ级11例。必要时辅以篮筐技术、重塑技术、支架技术、双微导管或连环技术、蚕食技术。结果成功栓塞126例动脉瘤,其中103例为100%栓塞,21例为95%,2例为90%。12例在栓塞后6~18个月进行造影随访,所栓塞动脉瘤均未见复发征象。结论GDC栓塞颅内动脉瘤是安全、有效和微创的治疗手段。联合运用多种栓塞技术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总结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的防治经验.方法 对207例下肢动脉硬化件闭塞症行介入治疗,统计围手术期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泛大西洋介入协会(transAtlantic inter-society consensus,TASC)分型分级之间的关系以及糖尿病和冠心病对重要脏器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本组207例,介入手术成功190例.17例失败,其中13例为介入操作失败、4例死于术后重要脏器并发症.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穿刺点出血12例、假性动脉瘤4例、消化道出血2例、动脉破裂6例、脑梗塞8例、急性心衰9例、呼衰13例、肾衰6例、支架内血栓形成5例和蓝趾综合征1例.在本组患者的TASC分型中,股腘动脉病变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9.84%(51/128),高于主髂型的18.99%(15/79)(P<0.05);患有糖尿病以及合并糖尿病和冠心病患者重要脏器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7.66%(13/47)和24.49%(12/49),高于无合并症患者的5%(2/40)(P<0.05).结论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可能与术中操作不当、病变类型复杂及合并糖尿病和冠心病有关,术前注意合并症的处理及术中选择合理治疗方式、缩短手术时间等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4.
1头痛的解剖生理基础(指疼痛敏感的颅内头面部结构) (1)静脉窦及皮层静脉;(2)颅底部动脉,包括willis动脉环及其近端分支;(3)颅底部的脑膜,尤其是硬脑膜;(4)某些含有痛觉纤维的颅神经,尤其是三叉神经、舌咽神经;(5)脊神经的C1-3分支;(6)头皮及面部结构,如头面部的表皮、皮下组织、血管、中耳、外耳、头面及颈部肌肉,而颅骨、脑实  相似文献   
75.
FDA最近在一封警告信中称,三共制药公司关于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Benicar(olmesartanmedoxomil)(Ⅰ)和BenicarHCT(olmesartanmedoxomil加氢氯噻嗪)(Ⅱ)在美国的推销资料不恰当,资料中提示其产品比其他降压药物好。  相似文献   
76.
心肺复苏后血管紧张素Ⅱ与醛固酮分离现象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后患者血管紧张素Ⅱ(AⅡ)与醛固酮(ALD)分离现象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放射免疫法测定60例心肺复苏后患者(A组)和35例健康成年人(B组)血中皮质醇(COR)、AⅡ和ALD的含量。结果(1)A组的COR为(471.54±29.78)nmol/L、AⅡ(97.69±13.35)ng/L、ALD(261.03±34.13)pmol/L均分别显著高于B组的(411.52±21.94)nmol/L、(63.70±9.71)ng/L、(242.91±21.03)pmol/L(P<0.05)。(2)在60例心肺复苏后患者中,低ALD的发生率为35%(21/60),高ALD率为51.67%(31/60)。(3)低ALD组的平均动脉血压(42.26±11.93)mm Hg,非低ALD组(53.59±9.88)mm Hg(P<0.05);低ALD组器官衰竭个数(3.81±0.73)、病死率90.48%、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发生率71.43%(16/21)、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61.91%(13/21),均分别高于非低ALD患者组[(2.55±0.69)、51.29%、46.16%和30.77%](P<0.05)。结论心肺复苏后患者中存在AⅡ-ALD分离现象并非罕见,而且病情更严重,预后更差,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77.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布比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用于产科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探讨最佳的方法和药物剂量。方法:ASAI-Ⅱ级初产妇60例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随机双盲分为3组,Ⅰ组(n=20)腰麻用药为0·75%布比卡因1ml(7·5mg),Ⅱ组(n=20)腰麻用药为0·75%布比卡因0·7ml(5·25mg),Ⅲ组(n=20)腰麻用药为0·75%布比卡因1ml(7·5mg),但在给药麻的同时静脉滴注麻黄碱30mg。术中如有麻醉效应不足时经硬膜导管补充2%利多卡因,术中连续监测呼吸和循环状况,同时分别于注射局麻(T0),切皮后即刻(T1),胎儿娩出后即刻(T2),术毕即刻(T3),取母体静脉血和胎儿娩出后脐动、静脉血测定血清肾素活性(PRA),血管肾张素(AT-Ⅱ)和醛固酮(ALD)浓度,评估麻醉效应,并观察围术期不良反应的发生及新生儿情况。结果:术中Ⅰ组血压波动较大,恶心呕吐出现的较多,多出现给药后10min以内。T2,T3的PRA,AT-Ⅱ,ALD值均比T0,T1值明显降低(P<0·01)。Ⅱ,Ⅲ组血压较稳定,恶心呕吐少见,T1,T2,T3的PRA,AT-Ⅱ,ALD值均比T0值明显降低,胎儿脐动、静脉血中三者值差异不明显,但明显低于母体T0值。结论:CSEA用于宫产手术时,只要运用得当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不会对母体RAAS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8.
Lee  WJ  Lee  IK  Kim  HS  Kim  YM  Koh  EH  Won  JC  谢闵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6,14(4):320-320
血管内皮细胞脂质蓄积在肥胖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我们以前的研究发现,α硫辛酸能激活AMP活化的蛋白激酶,减少肥胖大鼠骨骼肌细胞中脂质蓄积。为了观察α硫辛酸是否通过激活内皮细胞AMP活化的蛋白激酶来改善内皮功能障碍。我们用肥胖大鼠和对照大鼠做实验,观察给予α硫辛酸前后这两组大鼠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和内皮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发现,肥胖大鼠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受损程度和主动脉内皮细胞凋亡数都较对照组高;甘油三酯和脂过氧化物水平也较对照组高,而一氧化氮复合物较对照组低。给予α硫辛酸后,肥胖大…  相似文献   
79.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大鼠移植膀胱血管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晗  秦万长  付小兵  杨渝  郁华亮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0):2816-2817,F003
目的 探讨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大鼠同种异体无血管吻合膀胱移植中促进移植物血管形成的作用。方法 将SD幼大鼠膀胱无血管吻合移植至5周龄Wistar大鼠大网膜上并予以免疫抑制治疗作为膀胱移植的动物模型。接受膀胱移植大鼠以抽签法随机分为2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治疗组,治疗组腹腔注射rh—bFGF,500U/d,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膀胱移植术后各组分别于7,14d两个时间段处死大鼠,切取移植膀胱标本。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观察移植物中血管生成的情况,并作定量指标检测。结果人与对照组相比较,rh-bFGF治疗组大鼠移植膀胱组织内的血管的数量明显增加,即7d组由28.6增至93.9个/断面,P=0.000l,14d组由27.1增至78.6个/断面,P=0.000l;血管平均断面面积、平均周长、平均直径各项指标明显增加,其中在血管平均断面面积,即7d组由243.93增至546.06μm^2,t=-5.65,P=0.0003,14d组由387.96增至733.92μm^2,t=-4.48,P=0.0017。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lt;0.05)。结论 bFGF可明显增加早期大鼠同种异体无血管吻合移植膀胱组织中的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与介入治疗在胃肠道动脉性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78例消化道动脉性出血患者的DSA表现和动脉栓塞、药物灌注的治疗经验.结果 本组患者十二指肠溃疡15例,胃溃疡5例,胃癌2例,Dieulafoy病1例,血管畸形和发育不良9例,胃肠术后吻合口出血8例,肝胆疾患术后肝动脉破裂出血10例,Crohn病5例、肠道憩室出血6例、小肠炎或溃疡6例,小肠息肉3例,小肠中度恶性间质瘤1例,小肠高分化平滑肌肉瘤2例,直结肠癌5例.74%(58/78)的患者DSA造影阳性,造影剂外溢直接征象者33%(26/78),术后吻合口出血直接征象者83%(15/18).介入治疗的病例中动脉药物灌注15例,技术成功率60%(9/15),临床成功率40%(6/15);栓塞36例,技术成功率86%(31/36),临床成功率72%(26/36);介人治疗后再出血率16%(8/51),其中1例栓塞后再呕血经胃镜治疗无效死亡.DSA造影和介入治疗后手术者27例,造影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78%(21/27).随访时间2个月至3年,未发生胃肠道缺血坏死等并发症.结论 DSA对消化道动脉性出血的定位、定性有着重要价值,选择性动脉栓塞及药物灌注止血安全有效,有助于择期手术和并发症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