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32篇
  免费   504篇
  国内免费   359篇
耳鼻咽喉   13篇
儿科学   35篇
妇产科学   23篇
基础医学   261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540篇
内科学   1132篇
皮肤病学   60篇
神经病学   905篇
特种医学   197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127篇
综合类   2881篇
预防医学   397篇
眼科学   445篇
药学   1306篇
  28篇
中国医学   2522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114篇
  2023年   244篇
  2022年   323篇
  2021年   437篇
  2020年   375篇
  2019年   293篇
  2018年   154篇
  2017年   277篇
  2016年   305篇
  2015年   344篇
  2014年   556篇
  2013年   523篇
  2012年   699篇
  2011年   720篇
  2010年   676篇
  2009年   627篇
  2008年   621篇
  2007年   590篇
  2006年   617篇
  2005年   591篇
  2004年   527篇
  2003年   504篇
  2002年   389篇
  2001年   291篇
  2000年   262篇
  1999年   180篇
  1998年   157篇
  1997年   119篇
  1996年   97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血管性血友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von Willebrand disease(vWD)为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的先天性出血性疾病,系von Willebrand factor(vWF)缺乏或功能异常所致。vWF为一大分子糖蛋白,在内皮细胞与巨核细胞中合成,存在于血浆与血小板中。vwF的功能有2:(1)介导内皮下胶原与血小板黏附,促进血小板血栓形成,致使其在小血管损伤后产生止血功能;(2)结合并运输FⅧ,使后者稳定不被破坏。  相似文献   
992.
急性肠系膜缺血(acute mewsenteric ischemia,AMI)是常见的血管性急症,它是由肠管动脉血供或静脉血流障碍引起的严重缺血性损伤所致,表现为肠管坏疽和穿孔或是肠管狭窄和肠梗阻。AMI多累及小肠,大肠缺血多可自发性消除而很少留后遗症。尽管近年来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有不少进展,但AMI的医院内病死率仍很高,为59%-93%。动脉所致的AMI更为常见,  相似文献   
993.
1994年以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血管性眩晕62例,并设立对照组,经对比观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94.
病例1:患者,女,12岁,小学生,因“胡言乱语,行为异常不眠3d”入院。诊断:分裂样精神病。入院查体、实验室检查无异常。予奋乃静4mg/d治疗,2d后增到8mg/d,1周后症状消失出院,出院后继续服用奋乃静8mg/d维持,二周后患者出现眼睑、颜面部水肿,皮肤绷紧发亮,查血尿常规、心电图、肾功、电解质无异常,遂停药,停药后水肿消失。病例2:患者,女,57岁,农民,因“疑人害己,行为异常,耳闻人语2年”入院。既往体健,无躯体疾病史。入院体检、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入院诊断:偏执型精神分裂症。予奋乃静治疗,从4mg/d渐增至24mg/d,因出现锥体外系副反应联用安坦2mg/d,精神症状好转,住院第25d出现双下肢踝部以下水肿皮肤绷紧,非指凹性,有光亮,查尿常规、血常规、肾功、肝功无异常,即停用安坦将奋乃静减量,联合使用双氢克脲噻一周踝部水肿无消退,遂停用奋乃静,水肿消失,停药后患者精神症状复发,再次使用奋乃静8mg/d,1d后又出现双踝部以下水肿,换用氯氯平后未再出现水肿。讨论奋乃静为传统抗精神病药物,临床使用广泛,其主要副反应为镇静、视物模糊、口干、心劲过速、锥体外系反应等。此两例女性患者均在使用奋乃静治疗3周左右出...  相似文献   
995.
魏德斌 《中国医药导报》2007,4(11S):144-144
血管性头痛,是一种发作性疾病,尤以偏头痛居多,笔者于2005年3月~2007年5月运用了子午流注针法、灵龟八法、治疗血管性头痛157例,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996.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虹膜红变并伴有病理性高眼压及视功能障碍的一种综合性眼病,它是继发性青光眼的一种,临床中药物治疗往往效果欠佳。我们应用睫状体透热、巩膜下巩膜咬切、5 氟尿嘧啶(5 Fu)局部应用联合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收到良好效果。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本组9例,9 只眼,其中男 3 例,女6 例,年龄 44 ~ 71 岁; 4 例有明确眼底出血病史,4例合并闭角型青光眼(另眼均确诊闭角型青光眼),1例外伤,均无糖尿病史。其临床特点:眼胀痛、头痛、视力仅存手动或无光感、瞳孔散大固定、虹膜表面满布新生血管、眼压极度升高、药物治…  相似文献   
997.
脑通胶囊治疗早期血管性认知障碍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况时祥 《河南中医》2007,27(11):35-36
目的:观察脑通胶囊治疗早期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早期VCI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0例)服用脑通胶囊4~5丸,日2次,连续用药3月;对照组(30例)予尼莫地平40 mg,日3次,肠溶阿司匹林75~100 mg,日1次,服药疗程同治疗组;并针对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等基础疾病分别予以相应对症处理;采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画钟试验评分评价其认知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MMSE及画钟试验评分值的增加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基本痊愈8例,显效27例,有效15例,无效10例,对照组分别为3、7、10、10例,治疗组愈显率为58.3%,有效率为81.7%,对照组各为33.3%、66.7%,经χ2检验,两组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愈显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脑通胶囊对早期VCI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98.
马骥 《中国乡村医药》2005,12(10):43-44
1999年至2003年,用自拟蔓荆子头风汤,结合中医辨证加味治疗血管性头痛120例,与静脉滴注盐酸川芎嗪注射液60例作对照,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9.
慢性心房颤动患者P-选择素水平及内皮功能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慢性心房颤动 (房颤 )患者血小板活化和内皮功能障碍的有关标志物 ,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心脏病患者房颤组 (30例 )、无房颤组 (2 0例 )和正常对照组 (17例 )的血浆P -选择素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的水平。结果 房颤组血浆P -选择素及vWF水平显著高于无房颤组及正常对照组 (P均 <0 .0 1) ,无房颤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上述指标亦增高 (P <0 .0 1)。结论 慢性房颤组患者存在血小板激活和内皮功能障碍 ,这些异常可能参与了房颤患者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00.
我院自2002年2月至2004年6月收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8例(9眼),现结合其治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