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4250篇 |
免费 | 2340篇 |
国内免费 | 158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42篇 |
儿科学 | 282篇 |
妇产科学 | 386篇 |
基础医学 | 2270篇 |
口腔科学 | 919篇 |
临床医学 | 10420篇 |
内科学 | 3995篇 |
皮肤病学 | 112篇 |
神经病学 | 910篇 |
特种医学 | 2678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33篇 |
外科学 | 7207篇 |
综合类 | 15304篇 |
预防医学 | 3131篇 |
眼科学 | 695篇 |
药学 | 5635篇 |
203篇 | |
中国医学 | 2650篇 |
肿瘤学 | 80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28篇 |
2023年 | 1793篇 |
2022年 | 2182篇 |
2021年 | 2756篇 |
2020年 | 1812篇 |
2019年 | 1646篇 |
2018年 | 814篇 |
2017年 | 1232篇 |
2016年 | 1366篇 |
2015年 | 1542篇 |
2014年 | 2367篇 |
2013年 | 2408篇 |
2012年 | 3268篇 |
2011年 | 3362篇 |
2010年 | 2874篇 |
2009年 | 2760篇 |
2008年 | 3207篇 |
2007年 | 2529篇 |
2006年 | 2424篇 |
2005年 | 2845篇 |
2004年 | 2433篇 |
2003年 | 2074篇 |
2002年 | 1671篇 |
2001年 | 1479篇 |
2000年 | 1132篇 |
1999年 | 1023篇 |
1998年 | 835篇 |
1997年 | 770篇 |
1996年 | 668篇 |
1995年 | 542篇 |
1994年 | 459篇 |
1993年 | 314篇 |
1992年 | 263篇 |
1991年 | 211篇 |
1990年 | 203篇 |
1989年 | 199篇 |
1988年 | 52篇 |
1987年 | 42篇 |
1986年 | 35篇 |
1985年 | 24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分析血流导向装置(FD)治疗后循环夹层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FD治疗的59例颅内后循环夹层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动脉瘤位置将患者分为椎动脉组(n=33)和基底动脉组(n=26),根据应用FD数分为单FD和多FD治疗。采用O’Kelly-Marotta(OKM)分级评估DSA影像,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患者临床预后。结果59例患者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共植入75枚FD(椎动脉组42枚,基底动脉组33枚)。围手术期发生缺血性并发症7例(11.9%),出血性并发症2例(3.4%),术后病死3例(5.1%)。43例患者随访6(2~19)个月,完全愈合率为69.8%(30例),预后良好率为97.7%(42例)。椎动脉组、基底动脉组分别随访6.5(2~17)个月、6(3~19)个月,完全愈合率分别为70.8%、68.4%(均P>0.05),预后良好率分别为100%、94.7%(均P>0.05)。结论FD治疗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相对安全有效,治疗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多FD应用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可能增加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注射不同稀释浓度对比剂的高分辨率C形臂CT在Pipeline Flex植入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Pipeline Flex植入治疗的2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术中接受高分辨率C形臂CT检查时对比剂稀释比例为10%患者12例(A组),稀释比例为15%患者13例(B组)。3名神经介入专家对两组患者影像的支架释放、支架与动脉瘤空间关系、支架贴壁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并予定性评分,再采用ImageJ软件客观记录载瘤动脉灰度值和背景灰度值,以比值代表支架与载瘤动脉腔对比度并予定量分析。记录患者术中术后相关并发症。结果25例患者共成功植入25枚Pipeline Flex。影像质量定性评分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A、B组支架释放、支架与动脉瘤空间位置显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贴壁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优于A组(P<0.05)。所有患者均获随访6~12个月,平均(8.6±2.5)个月,复查显示O’KellyMarotta(OKM)分级A级0例,B级1例(4%),C级5例(20%),D级19例(76%),动脉瘤完全闭塞率为76%;均未出现支架移位、出血等不良事件。结论通过ImageJ软件在主观定性评分基础上进行客观定量评价,颈内动脉颅内段动脉瘤因有骨组织重叠,对比剂稀释程度为15%左右较好,而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动脉瘤使用10%稀释比例,即可满足临床需求。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益气活血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气虚血瘀证老年患者运动功能及颅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86例,根据入院单号将其分为A组(单号)和B组(双号),各43例。A组采用常规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采用益气活血法治疗,治疗两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指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FMA)量表评估]及颅内血流动力学[大脑前动脉(ACA)、中动脉(MCA)、后动脉(PCA)的平均血流速度(Vm)]。结果 治疗后,B组总有效率93.02%高于A组7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GFAP、NSE、MBP均低于治疗前,且B组[(2.94±0.42)pg·mL-1、(12.55±1.37)ng·mL-1、(1.98±0.86)μg·L-1]值低于A组[(3.17±0.33)pg·mL-1、(14.03±1....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保残重建与不保残重建胫骨骨隧道的位置差异。方法:本研究是一项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收集了46例单纯ACL断裂的成年患者。实施保残重建患者满足ACL胫骨端残端>25%,实施不保残重建患者术中不保留ACL胫骨端残端。术后第二天行三维CT(three-dimensional computer tomography,3D-CT)检查,并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使用网格法构建X和Y轴坐标系(定义股骨从内侧到外侧为X轴,从前到后为Y轴),评估胫骨骨隧道出口的位置。将保残组与不保残组直接比较,对照已发表的ACL胫骨解剖止点数据,评估两种重建技术的准确性和精确性。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41例,其中保残组20人,不保残组21人。保残组(X轴:45.40%±3.18%,Y轴:39.22%±5.50%)和不保残组(X轴:44.87%±3.60%,Y轴:39.11%±6.37%)骨隧道出口位置无显著差异,对照已发表的ACL胫骨解剖止点数据,两组胫骨骨隧道出口的精确性(4.05%vs 3.27%)和准确性(5.99%vs 7.64... 相似文献
995.
刘丹陈莹汪俊红张阔贾燚鑫 《临床军医杂志》2022,(11):1191-1193
目的探讨胎心监护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胎儿窘迫的预测价值。方法将唐山市妇幼保健院自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70例临产时出现胎儿窘迫的妊娠晚期胎儿窘迫孕妇纳入观察组;另将同期于本院进行体检的70例妊娠晚期未发生胎儿窘迫的孕妇纳入正常组。两组均行胎心监护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中S/D值是否>3将观察组孕妇分入S/D值>3组和S/D值≤3组。比较S/D值>3组和S/D值≤3组的妊娠结局;比较正常组和观察组大脑中动脉、脐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静脉导管分流率,S/D值异常率,胎心率,胎心异常率;比较胎心监护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与单一胎心监护的诊断效能。结果S/D值>3组孕妇29例,S/D值≤3组孕妇41例。S/D值>3组和S/D值≤3组剖宫产率和低体质量儿发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D值≤3组羊水粪染发生率低于S/D值>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胎儿大脑中动脉的阻力指数和脐动脉的阻力指数、搏动指数、S/D值高于正常组,大脑中动脉的搏动指数、S/D值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胎儿静脉导管分流率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胎儿S/D值异常率、胎心异常率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胎儿胎心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心监护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窘迫的阳性率、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单一胎心监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心监护、彩色多普勒超声均可预测妊娠晚期胎儿窘迫,进而预测妊娠结局,且二者联合可提高预测准确率。 相似文献
996.
997.
目的:观察龙氏正骨手法联合高压氧(HBO)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引发眩晕的疗效。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4月至2020年7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143例CSA伴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72例)与研究组(71例),对照组接受龙氏正骨手法治疗,研究组接受龙氏正骨手法联...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比较克氏针张力带、重建钢板联合张力带及鹰嘴解剖钢板固定尺骨上段合并鹰嘴骨折3种方式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为临床选择内固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8个自愿捐献的新鲜成人尸体肘关节标本,均为男性;年龄26~43岁,平均34.8岁。于尺骨上段及尺骨鹰嘴分别截骨制作尺骨上段合并鹰嘴骨折模型。每个标本分别采用克氏针张力带(A组)、重建钢板联合张力带(B组)及鹰嘴解剖钢板(C组)3种方式对骨折端固定。采用生物力学测试系统进行单轴压缩试验,记录载荷-位移曲线,内固定系统的稳定性采用骨折端压缩位移为2 mm时所加的载荷值进行评价。结果实验过程中未出现克氏针退出、钢板螺钉断裂、标本破坏,标本与夹具固定无松动。3组标本均表现为位移随载荷增加而逐渐增长,但B、C组的载荷-位移曲线斜率明显高于A组。当骨折端压缩位移为2 mm时,A、B、C组的所加载荷值分别为(218.6±66.9)、(560.3±116.1)、(577.2±137.6)N,B、C组所加载荷值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05,P=0.763)。结论尺骨上段合并鹰嘴骨折多为不稳定骨折,重建钢板联合张力带、鹰嘴解剖钢板固定均能满足要求,临床上可根据患者情况合理选用。克氏针张力带固定不够牢固,临床上应避免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术前二次测量三维CT重建数据在脊柱侧弯矫形术中的应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2006年8月-2008年3月收治11例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凸患者,男4例,女7例;年龄15~19岁,平均17.2岁。术前在软件操作平台上行二次测量三维CT重建数据,根据测量结果选取入钉点位置,选择合适长度和直径的椎弓根螺钉,按测量角度植入螺钉。共植入197枚螺钉。记录椎弓根螺钉植入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神经功能状态,测量手术前后矢状面、冠状面Cobb角改变率,术后CT评估螺钉植入的准确性(Andrew分级)。结果椎弓根螺钉植入时间为1~11 min,平均5.8 min;术中失血量为450~2 300 mL,平均1 520 mL。术后1周内复查X线片,冠状面Cobb角矫正率68.5%,矢状面Cobb角矫正率55.5%。术后1周内复查CT扫描显示螺钉位置Ⅰ级77枚(39.1%),Ⅱ级116枚(58.9%),Ⅲ级4枚(2.0%)。1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个月~2年,无内固定物断裂、移位等并发症以及神经刺激症状发生。结论术前二次测量三维CT重建后的数据为脊柱侧弯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术中指导,可提高椎弓根植钉准确率和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00.
刘振东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6):531-533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是稳定膝关节的重要结构,主要由前内侧束和后外侧束构成,亦有报道发现还存在中间束[1].具有限制膝关节过度前移、限制内外翻以及旋转稳定的生理功能.ACL损伤是膝关节常见损伤之一,关节镜下进行韧带重建已是常规手术治疗措施,治疗效果显著,有关重建的手术方法多种多样.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提出重建ACL时保留韧带残端,且取得了积极治疗效果.本文就保留残端的相关利弊及手术时机等问题进行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