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13篇
预防医学   470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31.
目的掌握厦门市2009—2012年蟑螂的种群、密度和季节消长,为蟑螂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粘蟑纸法,从2009—2012年对全市5种环境类型中的蟑螂进行连续监测,登记粘捕到的蟑螂种类、雌雄成虫和若虫数,同时记录回收的粘蟑纸总数和粘蟑纸数,计算蟑螂密度和侵害率。结果 4年共捕获德国小蠊、美洲大蠊、澳洲大蠊3种计12 413只,德国小蠊为优势种,占总数的97.00%;全市蟑螂密度为2.16只/张,宾馆、餐饮、农贸市场、医院和居民区密度分别为3.76只/张、2.87只/张、2.72只/张、0.44只/张、0.29只/张;一年四季活动,5—11月密度均较高。结论应充分利用季节和气候变化规律对蟑螂消长的影响,结合环境治理开展蟑螂密度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732.
蟑螂,学名蜚蠊。它们繁殖力强,在人类家居栖身及觅食的同时,也会传播多种病原体,是常见的卫生害虫之一[1]。尤其是医疗场所病区,它们白天藏在阴暗的角落里,夜晚出来活动,影响患者休息,还可能会传播疾病[2]。因此,病区必须要杀灭蟑螂,创造舒适、清洁的住院环境。  相似文献   
733.
目的掌握上海市蟑螂种群密度时空变化规律,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粘捕法进行监测。收集整理2009-2018年上海市蟑螂监测数据,比较分析蟑螂种类构成比、不同年份、不同环境类型蟑螂密度变化规律。结果 2009-2018年共捕获蟑螂58 775只,其中德国小蠊57 309只,占97.51%,为主要优势种群;上海市蟑螂年均密度消长曲线基本呈现单峰型,其中2009年、2013年的高峰期为6月,2010年、2011年、2012年、2014年和2016年最高峰值在7月,2015年、2017年、2018年高峰期为8月。不同监测年份间的蟑螂年均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940,P<0.05)。不同生境蟑螂密度依次为:农贸市场>饮食店>宾馆>医院>居民区,不同场所间的蟑螂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414,P<0.05)。结论德国小蠊是上海市绝对优势种群,应继续加强蟑螂监测,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控方案,提升蟑螂防控效果,降低其对居民生活的危害。  相似文献   
734.
目的观察0.5%呋虫胺胶饵的灭蟑效果,控制蟑螂密度。方法用药激法调查蟑螂侵害状况,对蟑螂密度较高场所,在蟑螂栖息爬行处按0.1~0.3 g/点的剂量施药。结果调查213间房,蟑螂侵害率为15.49%,阳性间平均密度指数为9.61只/间,其中食堂、集体宿舍、传达室、老干部住户蟑螂侵害状况较重,对蟑螂密度较高场所施药后1、7、14、21、28 d,蟑螂平均密度下降率分别为15.41%、73.50%、91.91%、96.05%、97.51%。结论用胶饵精准施药灭蟑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35.
目的了解某部蟑螂侵害率和密度水平,为蟑螂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粘蟑纸粘捕法调查餐饮区、疗养区、体检中心、居住区、附属医院蟑螂侵害率和密度水平。结果在各类环境中共捕获蟑螂1173只,均为德国小蠊,平均侵害率为13.33%,密度为1.96只/张。侵害率及密度:餐饮区〉疗养区〉体检中心〉居住区〉附属医院。结论德国小蠊为优势种群,餐饮区、疗养区密度较高,应加强该区域蟑螂监测和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736.
目的 了解上海市崇明区蟑螂种群密度消长规律,以及主要优势种德国小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变化趋势,为蟑螂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粘捕法调查蟑螂密度,用药膜法进行抗药性测定.结果 崇明区蟑螂种群主要为德国小蠊和黑胸大蠊,其中德国小蠊占捕获总数的85.15%,为优势种.2009-2019年年均密度基本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0...  相似文献   
737.
目的通过对舟山群岛船只蟑螂种群分布及侵害情况的调查,为研究蟑螂的生态特性及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舟山市4个行政区域港口不同类型船只不同部位采用药激法进行捕捉,计数并分类鉴定。结果共捕获5种2 655只蟑螂,分别为德国小蠊、黑胸大蠊、褐斑大蠊、京都稀蠊及美洲大蠊,其中京都稀蠊为本市新记录,为全省第2个发现该种蟑螂的地区。各类船舶的平均侵害率为91.67%。结论船舶蟑螂侵害较严重,种类也较多;蟑螂侵害部位符合蟑螂栖息、孳生的条件;德国小蠊为优势种,是防治重点。  相似文献   
738.
目的建立美洲大蠊提取液(CAE)诱导的小鼠变应性气道炎症动物模型。方法24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和美洲大蠊粗浸液2个剂量组:低剂量50μg组(A组)、高剂量100μg组(B组),8只/组。通过HE染色和PAS染色观察小鼠肺部炎症和黏液分泌;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细胞总数和细胞分类;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BALF、脾细胞培养上清液的细胞因子和血清CAE特异的IgE、IgG1、IgG2a抗体。结果A、B组与对照组C组比较,可诱导肺组织出现明显的气道变态反应性炎症,肺组织炎症病理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BALF中的细胞总数、EOS计数、中性粒细胞数、IL-4,血清抗原特异性IgE抗体、IgG1抗体和脾细胞分泌IL-4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C组(P〈0.01);且BALF中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IL-4水平与美洲大蠊粗浸液的使用剂量有关(P〈0.01)。结论美洲大蠊提取液能成功建立小鼠变态反应气道炎症动物模型,且呈剂量依赖性,高剂量能更有效诱导气道变态反应性炎症。  相似文献   
739.
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lea(L.)),原产于德国,故称“德国小蠊”。因国际间的贸易往来,在商品流通运输的过程中输入我国,由于其体态与蟑螂极为相似,个体的大小如一般蟑螂成虫的四分之一,属蟑螂的一个品种。德国小蠊平均孵化期为17.9天,平均每代生活周期84天,在常温下一年繁殖4-5代,均快于其它种类的蜚蠊。德国小蠊的繁殖力强,一只雌性成虫一生平均产卵鞘2.6—3.4个,每只卵鞘平均含卵34.8只,而且孵出若虫后的成虫羽化率可高达54.8%,一对成虫一年理论上可繁殖1000亿只。  相似文献   
740.
目的开展驻济南部队食堂和招待所蟑螂侵害调查,评价蟑螂防治效果。方法密度调查采用药激法和粘捕法同一位点进行,灭效考核采用粘捕法,蟑螂防治采取以复合化学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结果共发现7个食堂和2个招待所被蟑螂侵害,监测时粘捕法较药激法准确性更高,鉴定蟑螂2种,德国小蠊(94.75%)为绝对优势种,美洲大蠊(5.25%)见于2个食堂。药激法和粘捕法监测蟑螂侵害率分别为56.29%和57.35%,蟑螂密度分别为6.6只/间和4.9只/张。采用药激法和粘捕法监测不同场所的蟑螂侵害程度存在差异性,其中,粘捕法蟑螂密度由重到轻依次为食堂操作间>食堂副食库>招待所餐厅>食堂熟食间>食堂餐厅>招待所员工宿舍>食堂主食库>招待所客房。灭蟑后1个月,使用粘捕法在3个食堂和1个招待所未捕获到蟑螂,其余食堂和招待所的蟑螂侵害率显著下降,捕获蟑螂多为若虫;3个月后6个食堂和1个招待所未捕获到蟑螂,达到国家病媒生物防治A级水平。结论驻济部队食堂和少数招待所蟑螂侵害相对较重,监测蟑螂侵害粘捕法较药激法更准确和实用,建议在部队推广使用,复合化学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能有效杀死食堂和招待所的蟑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