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0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50篇
内科学   17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224篇
预防医学   81篇
药学   66篇
中国医学   748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本文通过回顾总结近两年运用清宫汤合牡蛎散治疗肿瘤放化疗自汗的结果。从症状特点推论出肿瘤放化疗自汗病位在心、肾二脏,病性为虚实夹杂,病机为心肾阴虚热实,从组方、临床疗效验证推论结果。  相似文献   
982.
盗汗是一种特殊的病理性汗出,历代医家以及目前中医诊断教科书均倾向于盗汗为阴虚所致,故“阴虚则盗汗”在临床颇为常用。同时“阴虚则盗汗”中的阴虚历来被认为是气血阴阳中的阴液亏虚不足,而忽略了“阴虚则盗汗”中阴虚的另一种病机认识。本文即从此出发,从古籍、病机、临床等角度,深入论述阴虚则盗汗中阴虚可为手太阴肺之肺气虚的发病病机,以澄清被误解、忽略、常见的病机认识,提高中医临床理论水平和疗效。  相似文献   
983.
患者 女 ,7岁。 1年前出现贫血 ,近 2个月来间断性低热、咳嗽、咳痰 ,有时体温高达 39℃ ,可自行缓解 ,无盗汗。多次抗炎、抗结核治疗效果欠佳。体检 :慢性病容 ,消瘦 ,表浅淋巴结不大。血常规 :Hb 5 2 .8g/L ,RBC 2 .92× 10 12 /L ,WBC3.9× 10 9/L ,N 0 .4 14 ,L 0 .4 5 1,  相似文献   
984.
薛郑合  祝海燕 《河北中医》2006,28(7):535-535
2000~2005年,我们运用当归六黄汤加减治疗盗汗83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83例均为本院患者,门诊62例,住院21例;男52例,女31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70岁,其中6~30岁45例,30~50岁22例,>50岁16例;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6年;单独盗汗不伴器质性病变58例,伴器质性病变25  相似文献   
985.
盗汗一证 ,近代多从阴虚立论 ,世俗习以盗汗治阴为法 ,自汗多责之阳虚 ,但不能概括全部。《类证治裁·汗证》曰 :“盗汗及睡中自泄 ,水火不交 ,阴阳偏胜 ,虚损心阳”。《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 :“谓有盗汗者 ,因眠睡而身体流汗也 ,此由阳虚所致”之论。《景岳全书·汗证》亦指出 :“自汗、盗汗 ,亦各有阴阳之证 ,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 ,盗汗必属阴虚也”。可见盗汗也有属于阳虚者。说明治疗盗汗不可偏执一面 ,须详察病机归属 ,进而施以恰当治疗。1 头部盗汗案殷某 ,男 ,2 0岁 ,于 2 0 0 1年 5月 1 7日就诊。患者自年幼 (6岁 )始 ,每晚入…  相似文献   
986.
我们应用玉屏风散加味治疗肺卫不固型自汗证36例,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2005年10月~2010年2月就诊的肺卫不固型自汗证患者共36例,其中男16例,女20例;年龄27~71岁,平均56岁;病程1~3个月5例,4~6个月20例,7~12个月9例,13~18个月2例.  相似文献   
987.
盗汗者,乃寐中汗出,醒来自止之证。历代医家多责之阴虚,如《医学正传·汗症》云:“盗汗者,寐中而通身如浴,觉来方知,属阴虚,营血所主也……宜补阴降火”。《临证指南医案·汗》谓:“阴虚盗汗,治当补阴以营内。”然临证所察,盗汗未必尽属,故治疗亦不必囿于滋阴降火。现择临证病案,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988.
益母草、糯稻根、生麦芽、苎麻根四味中药,每味药的常规用量为10-30g。笔者将这四味药的用量各增至120g,且均煎汤代水另煎与之相配伍的中药,治疗水肿、盗汗、溢乳、滑胎,可以提高疗效,现结合病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89.
介绍林日阳副主任医师从虚寒湿火论治盗汗的临床经验。“阳虚则自汗,阴虚则盗汗”,使得阴虚 盗汗论成为主流观点。林日阳认为,盗汗亦多属阳虚,且阳虚湿盛,相火浮越是阳虚盗汗的重要证型之一,其 病机为中下虚寒,水湿弥漫,郁遏相火,致相火上越,蒸迫津液外出而为盗汗。其病理因素为虚寒湿火。治疗 以温阳化湿、敛降相火为主,方拟温肾化湿引火汤加减,并据兼证及季节变化灵活化裁,可收良效。  相似文献   
990.
蒋健 《辽宁中医杂志》2010,(11):2235-2237
通过运用麻黄根、浮小麦、糯稻根、五味子、碧桃干、锻牡蛎等收敛止汗之品治疗盗汗的数个有效医案,证明中医辨病论治的有效性。据此认为,不能因为辨证论治的优越性而轻易否定辨病论治在中医治疗学的地位。从古代本草对药物主治的阐述可知中医药学最初起源于辨病论治。对于病机相对比较单纯的疾病,可以运用辨病的方法进行治疗。通常所谓的辨证论治往往包含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内容。中医个体化治疗的优势在很大程度是通过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体现出来的。辨病论治具有容易掌握、运用方便、疗效确切、易于重复、不受中医证型欠缺规范化与标准化的困扰等优点。大量以固定成方或中成药治疗某专病的临床试验及实践,其实都是对中医辨病论治功用的"默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