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34篇
  免费   760篇
  国内免费   697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22篇
妇产科学   299篇
基础医学   389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4197篇
内科学   1004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65篇
特种医学   93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8篇
外科学   3613篇
综合类   5966篇
预防医学   885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2061篇
  39篇
中国医学   637篇
肿瘤学   739篇
  2024年   90篇
  2023年   489篇
  2022年   524篇
  2021年   578篇
  2020年   522篇
  2019年   532篇
  2018年   212篇
  2017年   385篇
  2016年   479篇
  2015年   536篇
  2014年   897篇
  2013年   913篇
  2012年   1175篇
  2011年   1162篇
  2010年   1153篇
  2009年   1123篇
  2008年   1226篇
  2007年   1067篇
  2006年   995篇
  2005年   1039篇
  2004年   843篇
  2003年   782篇
  2002年   713篇
  2001年   657篇
  2000年   482篇
  1999年   394篇
  1998年   328篇
  1997年   317篇
  1996年   317篇
  1995年   252篇
  1994年   176篇
  1993年   118篇
  1992年   139篇
  1991年   129篇
  1990年   82篇
  1989年   85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31.
目的分析腹膜恶性间皮瘤(malignant peritoneal mesothelioma,MPM)中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和Ki-67增殖指数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探讨TILs和Ki-67对MPM预后的影响。方法光镜下观察并计数MPM中TILs数量,应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28例MPM中Ki-67增殖指数。Kaplan-Meier法构建生存曲线,Cox回归模型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MPM的预后因素。结果 TILs和Ki-67增殖指数与MPM患者性别、年龄、组织学亚型均无关(P 0. 05)。Log-rank生存分析显示,TILs中密度、高密度患者的总生存期高于低密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 4个月vs11. 1个月,P=0. 012);肿瘤细胞Ki-67高增殖指数患者总生存期低于Ki-67低增殖指数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 2个月vs11. 1个月,P=0. 049)。多因素分析显示,TILs是MPM的独立预后因素(OR=3. 666,95%CI=1. 1~11. 8,P=0. 024)。结论MPM中Ki-67增殖指数水平和TILs密度与患者总生存期显著相关。TILs是MPM的独立预后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32.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9岁,因腹胀3个月加重15 d后于2013年2月26日来院检查,主诉9年前因左侧卵巢囊肿蒂扭转行左侧卵巢切除术。入院检查:体温36.7℃,心率82次/分,血压16.0/10.3 kPa(120/77mmHg)。查体:腹部膨隆,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肝、脾肋下未触及,腹部柔软,可触及隆起包块,约40cm×35cm×20 cm,质中,活动差,无触痛,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心电图、胸片、心脏彩超均未见异常。全腹CT示:腹腔囊性占位。彩色超声检查:腹盆腔内可见一巨大囊实性肿物,上界至剑突,下  相似文献   
933.
目的探讨NAC(N-乙酰半胱氨酸)生物膜对大鼠腹膜损伤粘连修复演变过程中核转录因子Sp1和NF-κB活化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腹部回盲部手术动物模型,术中腹膜创面覆盖留置NAC壳聚糖多孔膜,术后腹腔镜连续观测、提取相应腹膜粘连组织,监测腹膜粘连分级变化。大鼠分4组:正常腹膜组,腹膜损伤组(无生物膜覆盖处理),NAC壳聚糖多孔膜组,壳聚糖多孔膜组,每组40只。应用EMSA方法检测Sp1含量,Western blot检测NF-κB,Masson染色法检测Sp1和SP染色法检测NF-κB表达。结果腹膜损伤导致Sp1和NF-κB被激活,壳聚糖多孔膜和NAC壳聚糖多孔膜覆盖损伤的腹膜可以一定程度抑制Sp1和NF-κB的表达。在抑制Sp1和NF-κB表达方面,NAC壳聚糖多孔膜显著优于壳聚糖多孔膜。NAC壳聚糖膜组比壳聚糖膜组更显著减低粘连级别(P<0.05或P<0.01)。结论 NAC壳聚糖生物膜可显著下调核转录因子Sp1和NF-κB表达,并有效减轻腹膜粘连形成。  相似文献   
934.
目的 :观察使用商业腹透液时 2′ ,5′-寡腺苷酸合成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和腹膜病理改变 ,探讨长期腹膜透析腹透液生物相容性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和腹膜间皮的病理改变。方法 :①使用 3种常用腹透液建立腹膜透析动物模型 ;②用纸层析法动态测定实施和停止腹膜透析时 ,2′ ,5′ -寡腺苷酸合成酶活性的消长 ;③在光镜下观察腹膜间皮病理变化。结果 :腹膜透析时 ,各腹膜透析组和生理盐水组 2′,5′ -寡腺苷酸合成酶活性均升高 ;停止腹膜透析 ,生理盐水组 2′ ,5′-寡腺苷酸合成酶活性恢复正常 ,各腹膜透析组则持续降低 ;在腹膜透析时 ,各腹膜透析组均发生程度不等的间皮细胞脱落、腹膜增厚和急、慢性炎症细胞浸润 ;而Baxter组无急性炎症发生。随着停止腹膜透析时间延长 ,腹膜透析组病理改变逐渐修复。结论 :长期腹膜透析时 ,腹膜透析液对机体免疫功能均有长时间抑制 ,并造成不同程度的腹膜病理改变。腹透液的非生物相容性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降低 ,腹膜损伤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35.
应用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终末期尿毒症腹膜透析(CAPD)患者28例,治疗16周,分别检测治疗前后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E·C3bR·R)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E·IC·R)。治疗后E·C3bR·R升高,E·IC·R降低,而对照组无变化.提示rHuEPO可改善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36.
目的:报告儿童后腹膜肿块常见与不常见的占位性病变的CT与B超表现。材料和方法:对38例儿童后腹膜肿块病变进行临床,CT与B超资料的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儿童后腹膜肿块共有11种病变,以肾上腺和后腹膜神经母细胞瘤最常见,畸胎瘤与肾胚胎瘤其次,肾上腺皮质癌与新生儿肾上腺出血较少见。11种儿童后腹膜肿块的临床,CT与B超特点各不相同。结论:结合临床、CT与B超特点对大部分儿童后腹膜肿块能作出明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937.
高糖、尿毒症血清对人腹膜间皮细胞VEG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青  赵东杰  徐琦  姚建 《中国血液净化》2005,4(7):379-380,392
目的高糖、尿毒症血清对人腹膜间皮细胞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来观察高糖、尿毒症血清对人腹膜间皮细胞VEGF表达的影响。结果高糖、尿毒症血清组VEGF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高糖、尿毒症血清可促进人腹膜间皮细胞VEGF的表达,可能导致腹膜新生血管的形成,从而引起腹膜超滤衰竭。  相似文献   
938.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腹膜内注射罗哌卡因对术后疼痛的缓解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安慰剂对照和双盲的研究方法,将40名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术后腹膜内分别注射0.75%罗哌卡因(实验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各时段镇痛效果采用10cm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间接评估。记录两组病人术后阵痛剂的需要量并观察比较两组病人围手术期肺功能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术后各时段实验组病人VAS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病人术后仅两人各肌注度冷丁1次,对照组有14人次术后使用度冷丁(P<0.05)。两组病人在围手术期肺功能及恶心、呕吐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结论:LC术后腹膜内注射罗哌卡因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939.
糖尿病肾衰持续性腹膜透析患者的家庭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卧床糖尿病。肾衰连续非卧床性腹膜透析是一个长期过程。受社会、家庭、经济等多方面因素。持续性腹膜透析时的各种合并症均可在糖尿病肾衰持续性腹膜透析时发生,糖尿病。肾衰患者进入持续性腹膜透析阶段时多数有十余年的糖尿病史,全身的合并症大多广泛且严重,糖尿病代谢烦乱又易诱发腹腔及全身感染。  相似文献   
940.
吴庆华 《临床误诊误治》2005,18(10):768-769
1病例资料女,18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痛2天来诊,门诊查血白细胞13·6×109/L,中性粒细胞0·807,血红蛋白95 g/L;B超提示少许腹腔积液;X线腹部立位片未见异常。以“腹痛原因待查”收入院。查体:体温37·5℃。浅表淋巴结未见增大。腹平软,无揉面感,未触及明显包块,脐右旁及右下腹压痛、反跳痛( ),移动性浊音(-),肠鸣音稍弱。按“急性阑尾炎”经右下腹直肌外缘切口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内淡黄微混浊液体约200 m l,阑尾与周围肠管粘连,轻度充血水肿。延长切口探查,见腹腔内遍布粟粒样小结节,全段小肠粘连成团,肠系膜根部密布直径2~6 cm不等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