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4914篇 |
免费 | 6600篇 |
国内免费 | 291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628篇 |
儿科学 | 895篇 |
妇产科学 | 2716篇 |
基础医学 | 2502篇 |
口腔科学 | 356篇 |
临床医学 | 28765篇 |
内科学 | 7255篇 |
皮肤病学 | 354篇 |
神经病学 | 779篇 |
特种医学 | 3598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02篇 |
外科学 | 40609篇 |
综合类 | 61144篇 |
预防医学 | 12192篇 |
眼科学 | 3306篇 |
药学 | 26010篇 |
977篇 | |
中国医学 | 6775篇 |
肿瘤学 | 446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44篇 |
2023年 | 3985篇 |
2022年 | 5422篇 |
2021年 | 8473篇 |
2020年 | 6047篇 |
2019年 | 6070篇 |
2018年 | 2787篇 |
2017年 | 5500篇 |
2016年 | 5910篇 |
2015年 | 6377篇 |
2014年 | 11983篇 |
2013年 | 11516篇 |
2012年 | 13249篇 |
2011年 | 13933篇 |
2010年 | 12811篇 |
2009年 | 11692篇 |
2008年 | 10668篇 |
2007年 | 10070篇 |
2006年 | 8954篇 |
2005年 | 8481篇 |
2004年 | 7287篇 |
2003年 | 6521篇 |
2002年 | 4924篇 |
2001年 | 4366篇 |
2000年 | 2977篇 |
1999年 | 2328篇 |
1998年 | 2118篇 |
1997年 | 1953篇 |
1996年 | 1666篇 |
1995年 | 1388篇 |
1994年 | 1092篇 |
1993年 | 664篇 |
1992年 | 502篇 |
1991年 | 335篇 |
1990年 | 232篇 |
1989年 | 298篇 |
1988年 | 75篇 |
1987年 | 71篇 |
1986年 | 58篇 |
1985年 | 56篇 |
1984年 | 15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1篇 |
1976年 | 2篇 |
196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carotid endarterectomy, CEA)的麻醉管理要点是颈动脉阻断期间维持足够的颅脑灌注,放置转流管是外科常用方法之一,分析CEA手术不同转流标准对术后脑梗死的影响。方法:回顾收集2年内全身麻醉下接受CEA手术的443例患者,根据不同转流标准分为影像组 (以术前影像学资料作为是否转流的依据)和残端压组 (以术中残端压作为是否转流的依据)。分析患者术前人口学资料、既往病史、颈部血管狭窄程度、围术期各时间点血压情况、血管阻断时间、是否放置转流管、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期间脑梗死和其他不良事件,进行组间对比,在此基础上对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术前、术中情况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不同转流标准对术后发生脑梗死的影响。结果:影像组患者268例、残端压组患者175例均接受全身麻醉下CEA手术,两组间基本情况和各时间点血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匹配出影像组和残端压组各105例患者,两组患者的术前基本情况、各时间点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脑梗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9% vs. 1.0%,P>0.999), 影像组术中转流率明显低于残端压组 (0 vs. 22.9%, P<0.001),影像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8 (7, 8) d明显长于残端压组5 (4, 6) d (P<0.001)。结论:依据术前影像学检查决定是否转流的患者组中,术中转流管使用率低于依据术中残端压决定是否转流的患者组,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期间脑梗死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转流标准对患者脑梗死的影响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2.
目的:观察胸骨上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7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实施胸骨上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24 h疼痛程度、手术相关指标水平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24 h,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为(2.63±0.2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87±0.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1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骨上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患者,可优化手术相关指标水平,降低疼痛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其效果优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 相似文献
63.
目的:观察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的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82例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HIV感染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开放式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观察组实施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康复时间及HIV病毒载量、CD4+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观察组结石清除率(95.12%)高于对照组(75.61%),并发症发生率(2.44%)低于对照组(19.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两组HIV病毒载量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HIV病毒载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对照组低于入院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HIV感染患者可提高结石清除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开放式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效果,且不会影响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肠减压后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在右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中的可行性与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该院普通外科就诊的53例急性右侧梗阻性结肠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入选患者术前腹部立位平片及腹部CT均明确提示为右半结肠癌伴肠梗阻,不减压均无法建立腹腔镜操作空间,术后病理证实为结肠癌.根据其手术方式分为肠减压后联合入路翻页式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组(腹腔镜组,n=22)和传统开腹手术组(传统开腹组,n=31).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传统开腹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4.48±7.57)、(69.00±12.87)mL,切口长度分别为(6.80±0.56)、(18.55±1.32)cm,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40.85±3.60)、(68.43±3.04)h,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6.41±1.74)、(11.71±1.40)d,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传统开腹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171.47±9.01)、(185.18±9.40)min,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手术切口感染率、吻合口瘘、腹腔内出血、腹腔感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右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患者采用肠减压后联合入路翻页式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小、安全、有效等优势. 相似文献
65.
66.
目的:探讨复合保温在腹腔镜右半肝切除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85例腹腔镜右半肝切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保温措施不同分为对照组(n=42)与观察组(n=43).对照组采用常规保温措施;观察组采用复合保温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中不同时段体温、血压、心率、出血量、出入量;术中寒战、躁动等发生情况;患者焦虑、恐惧等情绪变化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中不同时间段体温、血压、心率、出血量、出入量优于对照组(P<0.05);寒战、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减少焦虑、恐惧及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合保温措施更有利于维持腹腔镜右半肝切除手术患者的体温恒定,可预防术中低体温的发生及低体温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能够有效提升护理满意度,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究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患者78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9例.两组均给予常规麻醉,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前10 min给予静脉泵入0.5μg/kg右美托咪定,后以0.2~0.6μg/kg芬太尼持续泵注,并在术前30 min停止,对照组在麻醉诱导前10 min给予静脉输注0.9%氯化钠注射液.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疼痛程度.结果 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心率、平均动脉压、收缩压、舒张压均升高,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应用于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能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术后疼痛程度,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8.
背景 脑对缺氧性损伤敏感,贫血可引起患者术中脑氧浓度下降,但目前鲜有研究探讨贫血对围术期中枢神经的影响.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贫血患者腹腔镜手术中脑氧饱和度和神经损伤标志物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拟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132例患者,根据术前血红蛋白浓度(hemoglobin,Hb)分为3组:正常组58例(N组,Hb>120 g/L),轻度贫血组45例(A组,90~120 g/L),中度贫血组29例(B组,60~90 g/L).记录各组患者在手术开始(T1)、改变体位(T2)、改变体位后40 min(T3)以及人工气腹结束(T4)时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SPO2)以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tCO2),并计算各时间段的脑氧饱和度(rSO2)平均值和术中脑氧合不良发生率.比较各组患者术前术后血清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浓度变化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的发生率.结果 三组患者性别、年龄、术前血清S-100β浓度、术前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N组比较,A组在各时间点的rSO2、术中脑氧合不良发生率和苏醒时间无统计学差异,B组在T0(70.7%±6.3%vs 63.6%±8.5%,P<0.01)和T3-4(81.2%±7.5%vs 71.6%±17.8%,P<0.01)时的rSO2降低,术中脑氧合不良发生率(10.4%vs 34.5%,P=0.02)升高,苏醒时间(min)(14.0±4.7vs 17.4±4.9,P=0.01)延长.与N组比较,B组术后MoCA评分[Md(IQR)][28(27,29)vs 27(24,28),P=0.03]降低,血清S-100β浓度(μg/L)(0.48±0.17vs 1.08±0.37,P=0.00)和POCD发生率(17.2%vs 44.8%,P=0.02)升高.结论 中度贫血患者在腹腔镜手术中更容易出现脑氧饱和度下降和中枢神经损伤,POCD发生率更高. 相似文献
69.
患者女,28岁,体检发现右侧颈部肿块1个月余。超声检查:甲状腺右叶后方、锁骨上窝及胸骨后方见一大小约8.6 cm×5.0 cm×2.8 cm团块状较低回声(图1),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回声欠均匀,上缘达颈中段,下缘至胸骨后,内侧位于甲状腺右叶后方气管右后部,外侧达胸锁乳突肌前缘。CDFI:包块内探及条状血流信号(图2)。超声提示:甲状腺右叶后方至胸骨后方及锁骨上窝不均质包块,考虑良性病变可能性大。颈部增强CT提示:右颈部占位,考虑血管源性或神经源性肿瘤可能。患者于全身麻醉下行右颈侧进路颈部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物表面呈灰红色,边界清晰,大小约6.8 cm×5.8 cm×4.5 cm,包膜尚完整,质韧,沿被膜将肿物分离切除。术后病理诊断:(右颈部)神经源性肿瘤,见成束神经纤维及较多神经节细胞,考虑节细胞神经瘤。免疫组化:Vim(+),S100(+),Syn(神经节细胞+),NSE(神经节细胞+),GFAP(-),CKpan(-),EMA(-),Ki67(<1%+),SOX-10(部分+),NF(+)。 相似文献
70.
目的分析甲状腺手术中出现喉返神经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期为减少手术中的损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做甲状腺手术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对出现喉返神经损伤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术后发生喉返神经损伤者6例,发生率为6%。单因素分析提示未暴露喉返神经、多次甲状腺手术及恶性甲状腺肿瘤是甲状腺手术发生喉返神经损伤的重要因素;多因素分析提示多次手术、未暴露喉返神经及恶性甲状腺肿瘤为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手术中容易出现喉返神经损伤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未暴露喉返神经、再次手术及甲状腺癌等,手术治疗中暴露喉返神经可降低喉返神经的损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