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82篇 |
免费 | 79篇 |
国内免费 | 15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5篇 |
临床医学 | 78篇 |
内科学 | 15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7篇 |
外科学 | 12篇 |
综合类 | 400篇 |
预防医学 | 23篇 |
药学 | 29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130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6篇 |
2023年 | 88篇 |
2022年 | 65篇 |
2021年 | 94篇 |
2020年 | 67篇 |
2019年 | 46篇 |
2018年 | 22篇 |
2017年 | 39篇 |
2016年 | 50篇 |
2015年 | 51篇 |
2014年 | 108篇 |
2013年 | 83篇 |
2012年 | 101篇 |
2011年 | 144篇 |
2010年 | 94篇 |
2009年 | 76篇 |
2008年 | 80篇 |
2007年 | 64篇 |
2006年 | 52篇 |
2005年 | 78篇 |
2004年 | 68篇 |
2003年 | 63篇 |
2002年 | 71篇 |
2001年 | 37篇 |
2000年 | 31篇 |
1999年 | 29篇 |
1998年 | 27篇 |
1997年 | 14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19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目的:利用复杂网络技术分析针灸治疗踝关节扭伤的腧穴配伍规律及刺灸法应用特点,为临床针灸治疗踝关节扭伤提供选穴、刺灸法应用依据和治疗思路。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PubMed数据库中针灸治疗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研究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建立针灸治疗踝关节扭伤数据库。运用SPSS Modeler 18.0软件建模,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利用Gephi 0.9.2软件进行复杂网络分析。结果:共纳入201篇文献,提取出236条针灸处方,共涉及61个腧穴,总使用频次为846次,使用频次前10的腧穴分别为阿是穴(109次)、昆仑(79次)、解溪(70次)、丘墟(68次)、申脉(63次)、阳陵泉(59次)、太溪(53次)、照海(52次)、悬钟(37次)、商丘(34次)。描述性分析结果显示,经脉选用以足少阳胆经(181次)、足太阳膀胱经(153次)、足少阴肾经(116次)、足阳明胃经(105次)、足太阴脾经(53次)为主;关联规则结果显示,相关性最高的腧穴组合为“昆仑—解溪”,其次是“昆仑—太溪”,体现了踝关节扭伤多以局部选穴为主的原则。对2... 相似文献
93.
探讨基于实践平台的《经络腧穴学》教学新模式,以促进教学相长。《经络腧穴学》作为针灸推拿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核心理论与实践课程。通过建立多个校内实践平台,如大学生针灸推拿技能协会、针灸推拿理疗室,推进校外医疗服务实践平台等,根据"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教学,构建"课堂教学-校内实践-社会服务"的《经络腧穴学》三维教学实践平台。可有效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提高《经络腧穴学》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临床实践能力,对针灸推拿专业人才的培养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4.
目的:比较针刺患侧与针刺双侧咽部腧穴治疗脑梗死后真性延髓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脑梗死后真性延髓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单侧组和双侧组,每组33例,最后每组各有1例脱落。两组患者在常规药物和电项针治疗的基础上,单侧组针刺患侧的吞咽、发音和治反流穴,双侧组针刺双侧吞咽、发音和治反流穴。每天1次,每周连续针刺6 d,休息1 d,治疗21 d后评定临床疗效。采用吞咽困难分级量表、洼田饮水试验和GRBAS分级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和构音情况。结果:治疗21 d后,两组患者吞咽困难分级量表评分均提高(均P<0.01),且单侧组改善程度大于双侧组(P<0.01);两组患者GRBAS分级、洼田饮水试验情况均改善(均P<0.01),且单侧组改善程度大于双侧组(P<0.05,P<0.01)。结论:针刺患侧咽部腧穴治疗脑梗死后真性延髓麻痹较针刺双侧咽部腧穴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95.
十二井穴和十宣穴均是常用的急救穴,因二者位置相近、功能相似,常被混淆使用。为探析二者定位和理论的源流,理清脉络,通过资料检索后归纳发现:井穴和十宣穴的关系最早可追溯至《黄帝内经》,可以认为井穴的位置是十二经脉的起止穴位,而十宣穴为十二经脉阴阳两经交汇的部位,二者一脉相承,一源两歧。此外气端穴的别名为足十宣,十宣穴和气端穴可以同井穴一样看成一组穴位。在临床运用中,治疗脏腑内科疾病、局部和循经所至疾病一般选用井穴,可以单穴单用;对闭证、厥证的急救,可以首选十宣穴(可配合气端穴)。井穴和十宣穴二者同中有异,临床应各取所长,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96.
97.
关元(Guan yuan) 归经穴属任脉,小肠募穴;交会穴之一,为足三阴、任脉之会。 定位在腹白线上,脐中直下3寸处。 取法仰卧,将脐与耻骨上缘中点的连线分成5份,上3/5与下2/5的交点处是穴。 刺法直刺0.5~1寸,斜刺1~1.5寸;灸法。 主治1、遗尿、尿频、尿潴留 毫针刺法,针 相似文献
98.
肝俞(Gan shu) 归经 穴属足太阳膀胱经。 定位 第九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处。 刺法 斜刺0.5-0.8寸;点刺放血;穴位注射。 相似文献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