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37篇
  免费   294篇
  国内免费   172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218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960篇
内科学   186篇
皮肤病学   19篇
神经病学   36篇
特种医学   261篇
外科学   789篇
综合类   1153篇
预防医学   233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435篇
  24篇
中国医学   607篇
肿瘤学   32篇
  2024年   97篇
  2023年   290篇
  2022年   315篇
  2021年   368篇
  2020年   296篇
  2019年   195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126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53篇
  2014年   182篇
  2013年   217篇
  2012年   304篇
  2011年   270篇
  2010年   213篇
  2009年   172篇
  2008年   244篇
  2007年   190篇
  2006年   216篇
  2005年   271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华静 《肝脏》1997,2(3):170-172
判断慢性肝病的纤维化程度及其活动度,最可靠的仍属肝活检标本的组织学图象。目前常用的组织学活动指数(Histological activity index,IHA),Knodell等及Seheuer的慢性肝炎记分系统均对肝纤维化半定量研究颇有帮助。但是肝活检有一定危险性,不易为患者接受.亦难以重复比较,而且不同病理类型的肝硬化存在取材误差.故虽属“金标准”,在实际应用中确有相当大的局限性。肝  相似文献   
92.
93.
94.
李娜 《当代护士》2015,(12):161-161
小儿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工作中常因患儿不合作而导致拔针、拔管等,既影响了治疗效果,反复操作又增加了患儿的痛苦、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因此适度约束患儿四肢的活动范围,可保证治疗护理操作的顺利进行及患儿的安全。自2013年起本科使用自制的小儿四肢约束带,经过1年多的临床应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讨不同入路椎间融合术中腰椎融合器的生物力学性能,为临床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基于正常人L3~4节段的CT扫描数据,采用3D打印技术进行钛合金椎间融合器制作,设备为EOSINT M280(EOS GmbH公司,德国).建立完整的腰椎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实验模型进行不同入路的生物力学性能测定并进行对比研究.手术入路包括前路腰椎间融合术(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ALIF)、后路腰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直接外侧腰椎间融合术(direct later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DLIF)和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在L3椎体表面施加500 N的模拟重力和10 N·m力矩,模拟腰椎前屈、后伸、左侧弯、右侧弯、左旋转、右旋转6种生理活动,观察力学性能差异.结果 行不同入路腰椎融合术后,ALIF以及DLIF模型的预测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和椎间融合器应力显著低于PLIF和TLIF模型;ALIF、DLIF以及TLIF模型的终板应力较PLIF显著降低.结论 在4种不同入路的选择中,ALIF、DLIF术后模型的ROM、融合器应力、终板应力均有良好表现.结合临床ALIF的局限性在于前路手术操作相对复杂,容错率较低,而DLIF入路效果与ALIF相似,且具有更好的综合性优势,同时在临床操作过程中更适合于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基于App的疾病自我评估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疾病活动度的影响。方法将风湿免疫科门诊就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19例纳入本研究,采用中心化随机分组并剔除失访者后最终纳入110例患者,其中实验组56例,对照组54例。实验组使用智能疾病管理系统(SSDM)进行疾病评估管理,对照组进行常规医疗随访。分别于基线期及24周后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比较2组患者病情活动度。结果经24周治疗后,2组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关节疼痛数量、健康评估问卷(HAQ)评分、血沉改善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简明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App的疾病自我评估有利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病情控制,有利于患者关节功能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对患者疾病结局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7.
将10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照治疗后X线愈合情况分为畸形愈合组和愈合良好组,对比两组患者腕关节主动活动范围、畸形愈合各指标和腕关节功能评分,分析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对腕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认为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可严重影响腕关节功能恢复,选择合理的固定方式对改善腕关节功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单节段Pro Disc-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临床疗效以及术后置换节段屈伸活动旋转中心(center of rotation,COR)的位置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6月-2012年2月收治的23例行单节段Pro Disc-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临床资料。男9例,女14例;年龄27~65岁,平均45岁。病程10~84个月,平均25个月。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15例,脊髓型颈椎病5例,混合型颈椎病3例。病变节段:C4、5 5例,C5、6 14例,C6、7 4例。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价临床疗效;比较术前和末次随访时颈椎整体活动度、置换节段及相邻节段活动度、椎间隙高度以及置换节段屈伸活动COR位置坐标(COR-X,COR-Y)的变化;比较分析COR位置变化与术后临床疗效以及影像学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2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1例术后出现声嘶,术后3个月症状消失。患者均获随访6~36个月,平均18.3个月。末次随访时假体无移位、松动、下沉及断裂。末次随访时JOA评分较术前显著增加,NDI评分较术前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末次随访时颈椎整体活动度,置换节段活动度,上、下相邻节段活动度以及置换节段COR-Y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隙高度、置换节段COR-X显著增加(P0.05)。置换节段COR-X变化与术后JOA、NDI、置换节段活动度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根据手术前后COR-X之差是否小于均值1.86 mm将患者分为两组,两组间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术后JOA、NDI、颈椎整体活动度、邻近节段活动度及椎间隙高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节段Pro Disc-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临床疗效满意,能有效维持颈椎整体活动度、置换节段和相邻节段活动度,增加置换节段的椎间隙高度。术后置换节段矢状面COR位置较术前显著前移,且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随COR前移距离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99.
100.
目的观察虚拟情景循环踏车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肌张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痉挛型脑瘫患儿6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4例,对照组33例,2组均给予神经发育促进技术、推拿及物理因子治疗等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虚拟情景循环踏车训练,每次20min,每天1次,每周5天,共治疗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治疗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定患儿下肢内收肌、腘绳肌及腓肠肌的肌张力,利用关节量角器对其内收肌角、腘窝角及足背屈角进行测量,并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88评定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对患儿运动功能进行综合评定和观察。 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内收肌、腘绳肌及腓肠肌的肌张力均显著低于组内治疗前(P<0.05);治疗组患儿治疗后的内收肌、腘绳肌及腓肠肌的肌张力评分[(1.79±0.54)、(1.00±0.60)和(2.29±1.77)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1.82±0.53)、(1.15±0.44)和(2.52±1.89)分],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的内收肌角、腘窝角及足背屈的角度均大于组内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内收肌角、腘窝角及足背屈角的角度[(97.06±19.03)°、(53.38±12.54)°、(8.38±9.11)°]均大于对照组治疗后[(98.94±21.42 )°、(56.52±12.90 )°、( 5.30±14.30)°],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治疗后的GMFM总分均大于组内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GMFM总分(138.18±54.86)大于对照组治疗后(112.21±62.44),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虚拟情景循环踏车训练可以有效地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肌张力,增加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