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05篇
  免费   507篇
  国内免费   1125篇
耳鼻咽喉   22篇
儿科学   136篇
妇产科学   80篇
基础医学   434篇
口腔科学   29篇
临床医学   5985篇
内科学   2351篇
皮肤病学   21篇
神经病学   1936篇
特种医学   866篇
外国民族医学   62篇
外科学   626篇
综合类   7379篇
预防医学   3304篇
眼科学   30篇
药学   3099篇
  27篇
中国医学   1894篇
肿瘤学   56篇
  2024年   77篇
  2023年   229篇
  2022年   234篇
  2021年   301篇
  2020年   326篇
  2019年   274篇
  2018年   167篇
  2017年   310篇
  2016年   389篇
  2015年   499篇
  2014年   1056篇
  2013年   1139篇
  2012年   1598篇
  2011年   1602篇
  2010年   1634篇
  2009年   1820篇
  2008年   2001篇
  2007年   1854篇
  2006年   1808篇
  2005年   1990篇
  2004年   1565篇
  2003年   1258篇
  2002年   761篇
  2001年   694篇
  2000年   565篇
  1999年   548篇
  1998年   483篇
  1997年   700篇
  1996年   619篇
  1995年   527篇
  1994年   450篇
  1993年   301篇
  1992年   201篇
  1991年   115篇
  1990年   73篇
  1989年   77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观察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PED)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PED治疗的11例颅内复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患者共12个动脉瘤,植入12枚PED,其中10例植入1枚PED、1例2枚,3个动脉瘤单纯植入PED、9个植入PED联合弹簧圈栓塞;术后立即造影示动脉瘤内对比剂滞留,PED贴壁良好,完全覆盖瘤颈,载瘤动脉通畅。术后1例发生局部急性脑梗死,经治疗后康复。术后随访6~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7.5个月,患者症状均明显缓解或消失,未发现严重并发症,动脉瘤闭塞率75.00%(6/9)。根据O'Kelly-Marotta(OKM)分级:A级0个动脉瘤,B级1个,C级2个,D级9个。改良Rankin评分(mRS):0分10例,1分1例。结论PED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效果及安全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992.
993.
目的探讨意外创伤者早期创伤后成长水平及与自我表露的关系。方法采用情感表达矛盾问卷、伯克利情绪表达量表和中文版创伤后成长问卷对320例意外伤者于受伤90 d内进行调查。结果患者创伤后成长总分(41.89±13.06)分,与积极情绪表达、消极情绪表达、积极情绪表达强度和消极情绪表达强度呈正相关,控制人口学变量后,积极情绪表达强度和消极情绪表达强度可正向预测创伤后成长(均P0.05)。结论意外创伤者早期阶段创伤后成长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临床护士需尽早干预,鼓励伤者深层次表露各种情绪以促其个人成长。  相似文献   
994.
“意外胆囊癌”指初诊为胆囊结石或息肉,但在胆囊切除术中或术后经病理检查诊断为胆囊癌的特殊情形。该疾病群体约占胆囊癌病例的一半以上,近年来得到广泛关注。尽管该疾病的临床认识和治疗策略取得了较大进步,但在实践中仍存在许多困惑、争议与难题。诸如:意外胆囊癌的命名是否合理?如何预防意外胆囊癌的发生?再次手术的指征、时机和术前评估应如何把握?再次手术术中应如何合理应对?如何通过系统治疗改善意外胆囊癌的预后?本文拟对上述问题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期加深对意外胆囊癌的认知,提升意外胆囊癌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995.
背景:脑血管意外后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患侧下肢支撑力量差,支撑相较短;下肢运动迟缓,协调性差。根据大脑的可塑性理论,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脑血管意外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脑血管意外后肢体功能恢复的最佳时期是发病后3个月内,而且康复治疗开始的时间越早,效果越好;一般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病情不再发展48h后即可开始。临床上电动直立床多用来治疗长期卧床的患者,用以改善体位性低血压,坠积性肺炎,以及改善患者的排尿功能,本试验尝试采用电动直立床改善患者下肢功能,观察疗效。目的:观察直立床治疗对早期偏瘫患者下肢功…  相似文献   
996.
良肢位健康教育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血管疾病又称脑卒中,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存活者中50%-70%的患者遗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严重的负担。急性期患者大部分时间在床上度过,保持急性期床上的正确卧位,关系到康复的成败,必须给予重视。有关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文献报道较多,但脑卒中良肢位健康教育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评价脑卒中良肢位健康教育对患者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97.
将91例脑血管病患者按自护能力强弱分成2组.并对预后和自护能力关系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自护能力强者其患肢运动功能和肌力恢复远远快于自护能力弱者.因此.在临床上应该有意识地去增强患者自护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998.
1,6-二磷酸果糖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6-二磷酸果糖(FDP)是细胞内糖酵解代谢途径中的重要中间产物,它能促进葡萄糖代谢,诱导和激发细胞内糖的无氧代谢,并能通过激活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的活性,增加细胞内三磷腺苷和磷酸肌酸的浓度,促进钾离子内流,对组织缺血和缺氧有保护作用。有益于缺血、缺氧、休克、体外循环以及输血状态下  相似文献   
999.
脑卒中偏瘫手肿胀康复方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秀云 《临床荟萃》2008,23(19):1399-1399
脑卒中是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三大杀手,卒中后生存的患者中,约有半数留有残疾[1],残疾的主要原因是肌肉萎缩和关节畸形。手肿胀是偏瘫患者的常见合并症,表现为手的水肿和疼痛,特别在活动时疼痛更为剧烈,活动明显受限,给康复训练造成很大困难。自然消肿时间较长,等消肿后常伴有手部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通过对107例脑血管MRA资料的回顾性分析。着重探讨高分辨率MR用3D-TOF-TONE法对脑血管分支的显示程度,结果表明,高分辨率MR用3D-TOF-TONE法能清楚地显示出脑动脉的末梢小血管分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