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730篇
  免费   2311篇
  国内免费   2900篇
耳鼻咽喉   55篇
儿科学   493篇
妇产科学   199篇
基础医学   2728篇
口腔科学   50篇
临床医学   9301篇
内科学   2076篇
皮肤病学   128篇
神经病学   2809篇
特种医学   2155篇
外国民族医学   25篇
外科学   7005篇
综合类   14941篇
预防医学   2264篇
眼科学   60篇
药学   5800篇
  72篇
中国医学   4738篇
肿瘤学   1042篇
  2024年   341篇
  2023年   1189篇
  2022年   998篇
  2021年   1272篇
  2020年   1088篇
  2019年   1130篇
  2018年   584篇
  2017年   1057篇
  2016年   1103篇
  2015年   1312篇
  2014年   2172篇
  2013年   2171篇
  2012年   2851篇
  2011年   3208篇
  2010年   2957篇
  2009年   2882篇
  2008年   2910篇
  2007年   2888篇
  2006年   2887篇
  2005年   2989篇
  2004年   2581篇
  2003年   2487篇
  2002年   1998篇
  2001年   1677篇
  2000年   1485篇
  1999年   1257篇
  1998年   1147篇
  1997年   1087篇
  1996年   905篇
  1995年   804篇
  1994年   581篇
  1993年   405篇
  1992年   386篇
  1991年   300篇
  1990年   270篇
  1989年   289篇
  1988年   95篇
  1987年   61篇
  1986年   59篇
  1985年   43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阳洁  陈宏 《现代肿瘤医学》2020,(7):1209-1213
WT1基因位于人类染色体11p13,在80%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中高表达,是AML预后不良的分子标志,可作为AML预后评估和微小残留病变(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监测的有效指标。由于WT1在AML中均有异常高表达,故认为是一种AML抗原,可作为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新靶点。一些小规模的临床试验证实以WT1为靶点的免疫治疗是有效的、安全的,这些免疫治疗可作为那些有高危复发风险及初始标准化疗失败的AML患者的辅助治疗。本文就近几年WT1与AML的预后及有关以WT1为靶点的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32.
我院自 2 0 0 1年 6月~ 2 0 0 2年 5月应用前列安栓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取得良好效果 ,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观察 89例患者 ,年龄 2 0~ 5 5岁 ,病例入选标准 :符合慢性前列腺炎 /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 (CPPS)诊断标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NIH)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 4分或前列腺液 (EPS)中WBC≥ 10个 /HP] ,病程 0 .5~ 4a ;排除标准 :合并其他急性疾病 ,如尿道狭窄、前列腺肿瘤、心血管、脑、肝 ,肾和造血系统严重疾病、精神病、慢性腹泻等。1.2 治疗方法 前列安栓 (珠海丽珠集团生产 ) 1粒 ,每天晚上纳肛 ,连续 …  相似文献   
33.
王岩(解放军总医院骨科100853北京市) 一种期刊品牌的形成。蕴含着编者、作者、读者的艰辛努力,不懈奋斗和不断积淀。《中国脊柱脊髓杂志》已经具有了这样的品牌效应.这是一代又一代脊柱外科学家精心培育的结果,这是广大读者的关心、支持和杂志工作人员心血的结晶,这是《中国脊柱脊髓杂志》向更高水平迈进的重要基础和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34.
成人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是指X线检查无骨折和脱位,但却有明显的颈脊髓损伤临床症状。随着各种辅助检查手段的提高,对成人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临床研究已有较多报道,现对其病理基础、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5.
例1女性,46岁。因发热1个月在内科住院治疗,超声检查发现双侧肾上腺区实质性占位病变,于2003年2月转入我科。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腹部未查及包块。胸部X线片示纵隔区未见异常;CT显示双侧肾上腺区分别可见直径8·0 cm×6·0 cm,7·0 cm×6·5 cm球形实性占位病变,界限清晰,密度不均匀。以腹膜后肿物于2003年2月9日行探查手术。术中见肿物位于肾上腺区,挤压并与肾上腺紧密粘连。腹膜后无肿大淋巴结。切除肿物,术中双侧肾上腺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术后出现肾上腺功能低下表现。术后病理检查:非霍奇金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组化:角…  相似文献   
36.
目的 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mesenchymal stem cell,hUCMSC)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3组:脊髓半切+hUCMSC组(n=30)、脊髓半切+PBS组(n=30)和假手术组(n=10)。脊髓半切+hUCMSC组和PBS组又分为头侧注射、尾侧注射和头尾两侧注射三个亚组。移植后1、7、14、21、28d观察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应用免疫组化检测移植到脊髓的hUCMSC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表达情况。结果 大鼠脊髓半切损害后,hUCMSC组动物较PBS组有明显的神经功能恢复。植入后28d在宿主脊髓中存活的hUCMSC细胞MABl281(mouse antiuman nuclei monoclonal antibody)染色阳性,免疫组化双标染色显示MABl28l阳性细胞亦分别有NSE或GFAP表达并向损伤部位迁移,hUCMSC来源的GFAP阳性细胞可见明显的树突生长。结论 hUCMSC移植到宿主损伤脊髓后可以存活、向损伤部位迁移,并向神经元样和星形胶质细胞分化,且可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hUCMSC作为一种来源广泛的干细胞用于治疗脊髓损伤可能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7.
38.
患者女性,73岁。无明显诱因突发双下肢剧烈放射样疼痛,伴大便排不尽感及小便失禁3周。在当地医院行腰椎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发现T12~L1锥体水平的椎管内占位性病变,并行手术治疗,术中发现病变内有大量异常增生的血管团块,未能切除而关闭切口,转入我院治疗。查体:双下肢肌力Ⅲ级,肌张力降低,右侧腱反射减退,双下肢痛觉过敏,鞍区感觉减退。胸腰椎MR/显示T12-L1锥体水平脊髓圆锥内一类椭圆形,边界尚清,异常信号影,T1W呈稍高信号、T2W呈不均匀高信号,肿瘤邻近区域可见不规则点、线状的血管流空影,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DSA检查见动脉期L1.2锥体水平椎管内造影剂的异常浓集区域,主要由左侧第12肋间动脉供血。手术取原切口进入,剪开硬脊膜,见脊髓背侧团块状迂曲的引流静脉,并在引流静脉腹侧可见棕黄色实质性肿瘤,位于圆锥右侧方的软脊膜下,椭圆形约2cm,与脊髓边界较清晰,血供丰富,手术首先切断来源于脊髓腹侧的供血动脉,然后沿边界小心分离肿瘤,边分离边电凝缩小肿瘤体积,肿瘤与数根马尾神经根粘连,小心剥离保留马尾神经,最后离断肿瘤引流静脉,全切肿瘤。病理报告:肿瘤大体呈花生米粒大小,灰褐色切面,镜下见片状分布小血管,其间夹杂瘤细胞,胞浆泡沫状,核圆,居中,免疫组化S100(+)、Lyso(+)、GFAP(-)、EMA(-)、CD34血管(+),病理诊断为血管母细胞瘤。术后患者神经根性疼痛明显减轻,二便控制良好,复查胸腰椎MRI示肿瘤消失。  相似文献   
39.
氯氮平做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于70年代上市后由于其锥外系副作用相对传统抗精神病药物小,对阴性、阳性症状都有效,得到广泛应用.随着临床应用,其副作用也逐渐显示出来,特别是致命的粒细胞缺乏症,严重限制了其临床的应用,新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出现及临床广泛应用,氯氮平已被列为二线抗精神病药物.但在农村由于经济水平所限,仍占很大比例,现对我院近年来氯氮平所致已机化的炎性组织再次感染三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0.
腰骶脊髓损伤患者肛管直肠功能障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腰骶脊髓损伤患者肛管直肠功能状况。方法以115例腰骶脊髓损伤患者为脊髓损伤组,以22例尿道下裂和血尿患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肛管直肠功能。结果脊髓损伤组最大肛管收缩压为(56.7±31.1)mmHg(1mmHg=0.133kPa),对照组为(87.2±29.2)mm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行咳嗽动作时,脊髓损伤组31例(27.0%)肛管压力瞬时升高,但之后出现大幅度、持续性下降;在行模拟排便动作时,97例(84.3%)表现为盆底功能紊乱型肛管直肠压力曲线。直肠肛管抑制反射在所有受检者均存在,脊髓损伤组诱发持续性直肠肛管抑制反射所需直肠气囊容量和直肠感觉阈值分别为(134.8±48.5)ml和(95.9±54.3)ml,对照组分别为(55.9±17.9)ml和(42.3±13.1)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数腰骶脊髓损伤患者不能自主收缩肛门外括约肌,直肠感觉功能受到严重损害;部分腰骶脊髓损伤患者咳嗽肛管反射通路可能受到损害;直肠肛管抑制反射可能受到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