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220篇
  免费   2284篇
  国内免费   1599篇
耳鼻咽喉   441篇
儿科学   372篇
妇产科学   417篇
基础医学   1405篇
口腔科学   221篇
临床医学   9827篇
内科学   5277篇
皮肤病学   199篇
神经病学   588篇
特种医学   219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0篇
外科学   14508篇
综合类   24554篇
预防医学   4016篇
眼科学   1521篇
药学   10022篇
  159篇
中国医学   3803篇
肿瘤学   2473篇
  2024年   502篇
  2023年   1035篇
  2022年   1376篇
  2021年   1813篇
  2020年   1535篇
  2019年   1301篇
  2018年   665篇
  2017年   1176篇
  2016年   1358篇
  2015年   1798篇
  2014年   3628篇
  2013年   3610篇
  2012年   4534篇
  2011年   4672篇
  2010年   4349篇
  2009年   4403篇
  2008年   4958篇
  2007年   4601篇
  2006年   4701篇
  2005年   4907篇
  2004年   3287篇
  2003年   3050篇
  2002年   2746篇
  2001年   2287篇
  2000年   1798篇
  1999年   1739篇
  1998年   1742篇
  1997年   1640篇
  1996年   1368篇
  1995年   1234篇
  1994年   1073篇
  1993年   744篇
  1992年   664篇
  1991年   535篇
  1990年   452篇
  1989年   461篇
  1988年   93篇
  1987年   86篇
  1986年   72篇
  1985年   40篇
  1984年   29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91.
目的 研究脾切除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PDGF-B表达和血清PDGF-BB水平的影响,探讨脾切除在肝纤维化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大鼠皮下注射CCl4,建立65只肝纤维化大鼠模型.于建模开始、肝纤维化期以及肝硬化期三组切除大鼠睥脏,并设立同期假手术组作为对照组.第一、二组及其对照组于建模后第10周,第三组及其对照组于建模后12周分别取大鼠肝脏和血液标本.用免疫组化SABC法测定肝脏PIGF-B的表达.HE染色检测肝纤维化,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PIGF-BB水平.结果 各切脾组PDGF-B阳性细胞A值(光密度值)明显低于其对照组;各切脾组血清PDGF-BB含量明显低于其对照组.根据HE染色,建模开始时切脾再行肝纤维化诱导,肝纤维化进程缓慢;建模第5周切脾后,肝脏病理状态比对照组明显缓解;肝硬化期切脾后,肝脏炎性改变和纤维化程度有一定减轻.结论 早期脾脏切除对实验性肝纤维化有一定延缓作用.脾切除后PDGF水平的下降可能是造成该延缓的机制之一.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splenectomy on hepatic fibrosis and on the expression of PDGF-B in the liver and PDGF-BB in the serum of rats with hepatic fibrosis. Methods By hypodermic injection CCl4, we established 65 rat models with hepatic fibrosis, splenectomies were performed in the three groups at different phases: before hypodermic injection CCl4 (A group), five weeks after hypodermic injection CCl4 (B group), and ten weeks hypodermic injection CCl4 (C group). The control groups were established at the same time, with samples of the livers and serum of the rats taken in different phases. The expressions of PDGF in the liver were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technique and the degree of hepatic fibrosis was detected by HE staining. The serum levels of PDGF-BB were analyzed by ELISA technique. Results Absorbance values of PDGF-B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s (P<0. 05). Serum levels of PDGF-BB of the rats after splenectomy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s (P<0.05). HE and Masson's staining showed that the progression of Hepatic fibrosis was slow in the A group. Hepatic pathologic state was significantly relieved in the B group and the inflammation and fibrosis was relieved in the C group. Conclusion Earlier period splenectomy could delay the proceeding of experimental hepatic fibrosis. After splenectomy the decline in the level of PDGF may be one of the mechanisms causing the delay.  相似文献   
992.
李道力  刘裴 《人民军医》1999,42(2):87-88
多发性十二指肠溃疡(DU)在病理生理、病程、临床特征和对治疗的反应等方面均与单发DU有明显不同〔1〕。我科1983~1997年胃镜检查出多发性DU456例,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男373例,女83例,男女比例4.49∶1;。≤45岁男265例,女14例,男女比例18.9∶1;46~59岁男74例,女12例,男女比例6.2∶1;≥60岁男49例,女29例,男女比例1.7∶1;年龄12~87岁,病史7d~28年,主要症状为腹痛,伴上消化道出血106例,占23.2%。1.2 内镜检查1.2.1 溃疡数目及部位 本组溃疡总数1249个,最多1例溃疡数目12个;其中壶腹(球)部多发溃疡412例,占90.4%,…  相似文献   
993.
先证者:女性,35岁,因“发现右前臂包块近三十年,疼痛半月”入院。入院后体检:右前臂远端掌侧可触及一骨性包块,直径约1cm,质硬,边缘光滑,不能推动,局部稍有压痛,右手肌力Ⅴ级,痛触觉正常。追问病史,幼年时期即出现前臂肿块,膝部同样存在相似肿块,曾行手术切除,但术后又复发。X线片显示尺骨远端各有一乳头状及裙边状突起,尺骨短缩,桡骨远端尺偏角增大,下尺桡关节呈脱位状。入院后前臂包块做手术切除,病理检查提示为多发性骨软骨瘤。  相似文献   
994.
目的对骶椎肿瘤切除重建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查阅近年相关文献,分析骶椎肿瘤切除重建临床研究的相关内容。结果骶椎肿瘤切除重建术式和生物力学研究进展,为骶椎肿瘤的治疗提供了全新的临床理念。结论在生物力学的理论研究基础上,骶椎肿瘤临床治疗的研究前景是广阔的。  相似文献   
995.
慢传输型便秘外科不同手术方法的疗效观察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慢传输型便秘患者采用3种外科手术方法,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的总结2001年8月至2006年5月手术治疗的22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的资料.结果 A组:采用选择性结肠肠段切除术治疗5例,术后半年内随访,3例大便正常,但有2例便秘复发.B组:采用结肠次全切除和部分直肠切除,行盲直肠吻合术治疗8例,有1例术后半年内便秘复发,其他患者术后半年内排便次数为3~7次/d. C组: 采用全结肠和部分直肠切除,行回直肠吻合术治疗9个病例.患者在术后半年内排便次数为3~8次/d,无一例复发.结论 全结肠和部分直肠切除,行回、直吻合术,是目前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首选术式,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996.
Qin RY  Zou SQ  Qiu FZ 《中华外科杂志》2008,46(5):366-369
目的 探讨肠系膜上血管或门静脉受压性胰头部恶性肿瘤的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技巧.方法 在2005年3月至2007年3月,术前采用多排螺旋CT薄层扫描和血管重建技术评估56例肠系膜上血管或门静脉受压性胰头部恶性肿瘤患者的邻近血管是否受侵犯和肿瘤的可切除性;术中运用预置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脾静脉三阻断带或四阻断带(附加肠系膜下静脉),以及肠系膜上静脉与肠系膜上动脉交叉牵引下完整切除胰腺钩突部的方法,顺利地完成了56例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结果 术前判断胰腺肿瘤是否侵犯血管和可切除性的准确率分别为98%和100%.56例患者中,37例行三阻断和2例行四阻断后用5-0无创血管缝合线缝合肠系膜上静脉出血点;1例行肠系膜上静脉部分切除修补;手术时间5~8 h;出血量200~600 ml.无术中及术后大出血和胰瘘发生.随访至今,2例患者因肝脏多发性肿瘤转移,分别于术后7个月和9个月死亡.其他54例至今存活良好.结论 术前多排螺旋CT薄层扫描、血管重建技术可较准确地判断胰腺肿瘤是否侵犯血管和是否可根治性切除;采用三阻断或四阻断和肠系膜上血管交叉牵引方法可较顺利地完成肠系膜上血管或门静脉受压性胰头部恶性肿瘤的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可控性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的方法和疗效。方珐14例膀胱癌患者采用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及可控性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治疗,对其疗效及技术要点进行分析。结果随访14例患者,新膀胱容量170~350mL,平均250mL,膀胱残余尿0~25mL,平均10mL,最大尿流率14~21mL/s。3月后达到完全自控排尿11例,6月后13例完全自控排尿,1例有不完全性夜间尿失禁。1例膀胱尿道吻合口狭窄伴双侧输尿管轻度返流,出现肾功能轻度不全,其余13例患者无血浆肌酐、尿素氮升高,无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发生。结论该术式并发症少,患者原位可控排尿,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探讨经腹腔镜经肛门括约肌间直肠切除结肠肛管吻合术对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从2005年6月到2007年12月期间对13例患者施行该手术.其中男8例,女5例,平均年龄53岁(41~69岁).肿瘤距离肛缘均小于5 cm.结果 13例手术全部成功,无手术死亡,无吻合口漏发生.随访时间为1~30个月,平均随访17个月,1例盆腔复发,1例肝转移;无戳孔种植转移,术后6个月肛门括约肌功能达优良者9例.结论 经腹腔镜经肛门括约肌间直肠切除结肠肛管吻合术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一种微创、安全、疗效可靠、肛门括约肌功能满意的较理想保肛手术.  相似文献   
999.
十二指肠恶性淋巴瘤很少见,占小肠恶性淋巴瘤的10~15%,绝大多数是非霍奇金淋巴瘤,组织学多数为B细胞型淋巴瘤[1-2].十二指肠恶性淋巴瘤中,B细胞型淋巴瘤约占84%,T细胞型和不确定型者各占8%.  相似文献   
1000.
联合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切除的胰头癌根治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头癌侵犯门静脉(portalvein,PV)和(/或)肠系膜上静脉(superior mesentericvein,SMV)时根治切除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11例PV/SMV受侵的胰头癌患者临床资料,均行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其中7例行血管壁部分切除,3例行血管节段性切除及对端吻合,1例行受侵血管切除+人工血管移植。脾静脉与SMV端侧吻合4例,脾静脉结扎3例。消化道重建采用Child术式。结果本组PV阻断时间平均为18.1(9~32)min。全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血管栓塞、肠坏死、肝衰竭等并发症,均康复出院。11例均获随访,时间6~20个月,3例术后1年内死亡,4例术后1—2年死亡,患者平均生存时间15(7~20)个月。结论对单纯侵犯PV/SMV的胰头癌施行联合PV/SMV切除的胰头癌扩大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