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8391篇 |
免费 | 4524篇 |
国内免费 | 334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53篇 |
儿科学 | 548篇 |
妇产科学 | 65篇 |
基础医学 | 1901篇 |
口腔科学 | 32篇 |
临床医学 | 11845篇 |
内科学 | 10833篇 |
皮肤病学 | 43篇 |
神经病学 | 96篇 |
特种医学 | 2970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23篇 |
外科学 | 8091篇 |
综合类 | 26303篇 |
预防医学 | 3841篇 |
眼科学 | 41篇 |
药学 | 9047篇 |
138篇 | |
中国医学 | 10253篇 |
肿瘤学 | 963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870篇 |
2023年 | 1666篇 |
2022年 | 1899篇 |
2021年 | 2665篇 |
2020年 | 2204篇 |
2019年 | 1767篇 |
2018年 | 876篇 |
2017年 | 1511篇 |
2016年 | 1788篇 |
2015年 | 2003篇 |
2014年 | 3770篇 |
2013年 | 3717篇 |
2012年 | 4783篇 |
2011年 | 5053篇 |
2010年 | 4980篇 |
2009年 | 4875篇 |
2008年 | 4980篇 |
2007年 | 4745篇 |
2006年 | 4575篇 |
2005年 | 4167篇 |
2004年 | 3698篇 |
2003年 | 3433篇 |
2002年 | 3243篇 |
2001年 | 3162篇 |
2000年 | 3024篇 |
1999年 | 2374篇 |
1998年 | 2539篇 |
1997年 | 2465篇 |
1996年 | 1982篇 |
1995年 | 1836篇 |
1994年 | 1507篇 |
1993年 | 1104篇 |
1992年 | 879篇 |
1991年 | 755篇 |
1990年 | 518篇 |
1989年 | 437篇 |
1988年 | 117篇 |
1987年 | 83篇 |
1986年 | 90篇 |
1985年 | 56篇 |
1984年 | 23篇 |
1983年 | 12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3篇 |
1976年 | 5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修补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及其对机体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孔组(n=47)和多孔组(n=43),单孔组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多孔组行传统多孔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 d、术后7 d及术后14 d 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及总免疫球蛋白E(T-IgE)水平。结果:与多孔组比较,单孔组患者术后镇痛剂使用率(18.60% vs 4.26%)、住院时间[(8.54±1.68)vs(7.22±1.43)]明显降低(P<0.05),术后肠鸣音出现时间[(31.15±4.13)h vs(27.70±3.36)h]、胃肠功能恢复时间[(40.74±6.08)min vs(33.58±5.63)min]、首次排气时间[(51.73±6.68)vs(41.13±5.67)]及首次排便时间[(59.52±8.38)vs(46.48±7.12)]均显著缩短(P<0.05)。单孔组术后7 d、14 d,血清PCT、IL-6及T-IgE水平显著低于多孔组[术后7 d,PCT:(0.32±0.15)ng/mL vs (0.43±0.17)ng/mL,IL-6:(1.05±0.26)pg/mL vs (1.15±0.39 )pg/mL,T-IgE:(119.59±28.51)IU/mLvs(125.46±25.63)IU/mL;术后14 d,PCT:(0.27±0.11)ng/mL vs (0.37±0.19)ng/mL,IL-6:(0.94±0.41)pg/mL vs(1.06±0.32)pg/mL,T-IgE:(96.51±32.15)IU/mLvs(102.83±21.36)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2%,显著低于多孔组(13.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修补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疗效显著,能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2.
103.
目的探讨微创McKeown食管切除术治疗下段食管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01-2017-06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食管切除术的下段食管癌患者。将行微创McKeown手术的患者作为微创组,将行开放Sweet手术的患者作为开放组,倾向得分匹配(PSM)用于降低2组一般资料的统计学差异。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2组患者的病死率、肺部并发症和吻合口漏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淋巴结清扫数、平均住院费用和手术时间均多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McKeown食管切除术治疗下段食管癌,较传统开放手术淋巴结清扫数多,但手术时间和治疗费用较多。 相似文献
104.
105.
第一次查房 主治医师查房,入院后第2天。
住院医师 汇报病史:患儿,男,11岁,因“发热伴头痛精神差3天半,神志不清半天”入院。患儿3天半前出现头部不适,当时神志清醒,有发热,体温最高40℃,精神差,3d前出现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咖啡色及胆汁样物质,当地医院考虑急性胃肠炎伴中度脱水及脑膜炎不能除外。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分析小儿胃重复畸形的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影像学表现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5例小儿胃重复畸形的MSCT表现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5例患儿中,男4例,女1例;年龄9个月至5岁,平均年龄33个月;临床表现为呕吐、腹痛及腹部包块;经MSCT联合增强检查,表现为单房囊肿型4例、多房囊肿型1例,均紧密附着于胃壁某一侧,有共壁相连,囊壁厚;增强扫描囊壁呈均匀明显强化,且与胃壁强化一致,典型病例囊肿壁强化出现双环“晕轮征”;囊内液体密度无强化且与胃腔不相通.结论 MSCT及增强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提高胃重复畸形的术前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7.
108.
109.
《临床医药实践》2015,(9):715-716
目的: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评估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静脉曲张的危险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119例患者经临床确诊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无食管静脉曲张30例,合并食管静脉曲张89例;轻度32例,中度41例,重度16例。分析彩超检查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改变情况。结果:合并食管静脉曲张患者的门静脉血流速度、血流量与无食管静脉曲张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静脉曲张的血流速度、血流量与轻度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便捷、准确提供血流信号参数,结合门静脉高压患者的其他临床资料,能够评价食管静脉曲张的严重程度,预测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并积极采取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0.
目的研究分析食管胶囊内镜右侧卧位检查改进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0例消化科需进行食管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右侧卧位的检查法,观察组采取改进的检查法,对比两组患者胶囊内镜食管通过的时间,齿状线和食管的清晰度、可视范围及食管检查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等。结果观察组患者食管中位通过的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齿状线和食管的可视范围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齿状线和食管的清晰度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
在检查中有3例出现一过性呛咳,观察组则无此情况出现。结论相比较于右侧卧位检查法,改进检查法在取得同样齿状线和食管清晰度的情况下,具有更加广泛的可视范围及更佳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相似文献
在检查中有3例出现一过性呛咳,观察组则无此情况出现。结论相比较于右侧卧位检查法,改进检查法在取得同样齿状线和食管清晰度的情况下,具有更加广泛的可视范围及更佳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