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75篇
  免费   1690篇
  国内免费   1109篇
耳鼻咽喉   54篇
儿科学   243篇
妇产科学   264篇
基础医学   1214篇
口腔科学   37篇
临床医学   8243篇
内科学   4093篇
皮肤病学   61篇
神经病学   566篇
特种医学   1599篇
外国民族医学   41篇
外科学   2408篇
综合类   11611篇
预防医学   2251篇
眼科学   452篇
药学   4435篇
  115篇
中国医学   2489篇
肿瘤学   398篇
  2024年   378篇
  2023年   1275篇
  2022年   1546篇
  2021年   1509篇
  2020年   1168篇
  2019年   1188篇
  2018年   534篇
  2017年   883篇
  2016年   849篇
  2015年   977篇
  2014年   1387篇
  2013年   1353篇
  2012年   1889篇
  2011年   1837篇
  2010年   1588篇
  2009年   1601篇
  2008年   1867篇
  2007年   1553篇
  2006年   1563篇
  2005年   1982篇
  2004年   1756篇
  2003年   1629篇
  2002年   1371篇
  2001年   1368篇
  2000年   1142篇
  1999年   1021篇
  1998年   948篇
  1997年   868篇
  1996年   736篇
  1995年   621篇
  1994年   531篇
  1993年   369篇
  1992年   297篇
  1991年   270篇
  1990年   266篇
  1989年   231篇
  1988年   61篇
  1987年   54篇
  1986年   43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 毫秒
41.
张卫  马慧  王惠慧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6,16(11):1183-1185
目的:探讨三维血流能量成像(3D-CPA)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7例原发性肝癌的病灶进行二维、CDFI及3D-CPA的检查,比较CDFI及3D-CPA显示肿瘤瘤内或瘤周血流多普勒信号丰富程度及血管分布类型,并检测肿瘤的血流参数。结果:3D-CPA显示肿瘤血流分布丰富程度及血管分布类型与CDFI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CDFI均可探及肿瘤的搏动性动脉血流,其中,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为43~157cm/s,阻力指数(RI)为0.49~0.82,大于0.65者45例。结论:3D-CPA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参数的检测可作为临床评价原发性肝癌血供及血管分布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2.
目的通过探讨前循环缺血性卒中老年患者颈总动脉分叉处血流壁切应力的水平分析其在颈动脉斑块形成过程中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择前循环缺血性卒中老年患者,应用经皮血管彩超测量颈动脉斑块及其稳定性以及对研究对象测量患侧颈动脉血流速度、血管内径和血液粘滞度,通过公式计算血流壁切应力。结果无斑块组和有斑块组之间、高回声和低回声斑块组之间血流壁切应力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流壁低切应力促进颈动脉斑块、尤其是不稳定斑块的形成。  相似文献   
43.
目的:应用超声多普勒探讨动脉粥样硬化(AS)与局部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性。方法:对420例发生AS患者升主动脉、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髂总动脉、股动脉的斑块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照。结果:420例AS患者各部斑块发生率分别为颈动脉窦部85.12%,动脉分叉前(腹主动脉、股动脉下端)45%,动脉分叉后(颈内、髂总、股深动脉起始)内、外侧壁分别为51.98%、53.45%,动脉平直区(颈总、股动脉干)34.58%,升主动脉为1.4%(6/420);升主动脉内径增宽和运动幅度减低发生率为90.71%(381/420)。各观察区与动脉平直区比较AS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AS斑块分布有明显的倾向性,认为局部血流动力学异常是导致AS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4.
急性阑尾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根据统计,急性阑尾炎的发病率每年为1/10 000,男女比例2~3∶1,既往以急阑尾炎的临床表现、检查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随着彩超的临床应用,可对阑尾炎进行直接显示给临床提供了客观的诊断依据。笔者对41例资料较完整的可疑急性阑尾炎病例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其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表现特点,以利于临床诊断及治疗。1资料与方法41例可疑阑尾炎患者为我院2003年6月至2005年6月收治的病例。其中男30例,女11例。年龄21~60岁(平均27·6岁)。患者均有右下腹疼痛或转移性右下腹痛,或反复发作的腹痛病史,临床体征均有…  相似文献   
45.
应激性胃粘膜损伤(stress gastric mucosal lesion,SGML)是指机体在严重创伤、烧伤、休克、力竭运动、水浸一束缚以及内脏功能严重受损等多种危重情况下发生的以胃粘膜的出血、溃疡、糜烂为主要特征的应激性病变,是创伤后最为常见的内脏并发症之一,对患者有潜在的致命性威胁。目前认为SGML是中枢神经系统保护和胃粘膜的神经递质的平衡状态遭到破坏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与消化道的功能有密切的关系,机体抗应激的反应首先启动于中枢神经系统,严重引发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导致一系列变化是发生SGML的重要环节。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迄今其发病机制尤其中枢调控机制尚未明确。鉴于SGML在临床上的重要性,本文就其中枢调控机制予以综述,以期为防治的深入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6.
目的:观察按导医学治疗颈椎病前后椎动脉血流图变化。方法:筛选门诊比较典型的100例患者,男53例,女47例,均自愿配合检查和评估。单纯使用袁氏按导六方定位扳颈法和其他应用手法配合治疗,10次为1疗程,治疗前后观察脑电图波幅的变化。结果:100例颈椎病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治疗后的徒直波、三峰波、平顶波、高位转折波、中低位转折波、倾斜波、正弦波、低平波、扩张波等,比治疗前的改善占半数以上(P<0.01),其中低平波、转折波等改善明显。结论:单纯使用按导医学治疗颈椎病,对椎动脉的血液动力学、血管紧张度、血管充盈度、局部血循环等均有一定地改善和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47.
辛敏  罗伟生 《广东医学》2006,27(3):432-434
自从1983年MARSHALL和WARREN成功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后,越来越多学者经过大量研究发现Hp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与胃癌的发生亦有密切的关系。一氧化氮(NO)是左旋精氨酸在NO合酶(NOS)催化作用下生成的,NOS分为两型:原生型(cNOS)和诱生型(iNOS)。适当NO含量对调节胃动力和胃黏膜血流、维持胃黏膜的防御机制起着重要作用。NO含量的增多可能既是机体防御Hp入侵的重要手段,也是Hp引起炎症、溃疡乃至癌变的重要因素。本文拟就近几年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Hp感染与NO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8.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颅脑系统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多层螺旋CT的推广使用,使以脑血流动力学研究为目的的多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MSCT perfusion imaging)逐渐变为现实,为综合应用CT扫描技术提供了条件,为临床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极具潜力的、适用面广的影像检查新技术。一、CT脑灌注成像理论基础1.脑灌注成像理论的形成:在198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麻醉处理及抗体克措施。方法:总结5年来这类手术麻醉病人共84倒,术前了解休克分类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药物、监测、调控措施和液体复苏。结果:84例休克中I、Ⅱ级46例,Ⅲ级34例。Ⅳ级4例。持硬麻45例,仝麻36例。神经阻滞2例,局麻1例。84例复苏成功,2例死亡,成功率97.6%。结论: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快速足量扩容是关键,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和药物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0.
目的 应用超声多普勒技术测量正常婴儿肺动脉主干及左右肺动脉血流速度,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机理.方法 使用GE Vivid7超声诊断仪检查60例正常新生儿,分别检测1周、1个月、6个月及1年时主动脉内径AOD;肺动脉主干内径MPA及血流速度Pv,左、右肺动脉内径LPA、RPA及血流速度LPv、RPv,并计算LPA RPA/AO.结果 1周时左、右肺动脉速度高于肺动脉主干速度,且以右肺动脉明显,1周后左、右肺动脉血流速度逐渐减慢,1年后均基本低于肺动脉主干内血流速度,肺动脉主干血流速度及LPA RPA/AO比例在1周、1个月、6个月及1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正常新生儿左、右肺动脉血流速度较高,随生长、发育肺动脉血流速度逐渐降低直至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