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6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62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68篇
内科学   24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45篇
综合类   185篇
预防医学   61篇
药学   73篇
  3篇
中国医学   30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肩痛是成年偏瘫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国外报道偏瘫性肩痛的发生率为16%~72%,国内发生率为5%~84%。肩痛的发生严重阻碍了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甚至使残存功能或与恢复的功能再次丧失。肩部具有复杂的结构和功能,我们只有熟悉其解剖,了解其结构,才能更好的避免因废用或误用而导致的肩并发症,及时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肩痛,对患者的功能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2.
0引言脑卒中患者发生肩关节半脱位,一般多在发病3周内。患侧上肢弛缓性瘫痪越重,时间越长,发生率越高。早期肩关节半脱位随时间的推移,患肢肌张力的增高可逐步恢复。国内由于对患者的肩关节半脱位并发症未给予足够重视,又缺乏早期康复措施,病程在半年以上的达78.3%,远高于国外,严重影响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甚至留下残疾。1临床体征患侧肩胛带下降,肩关节腔向下倾斜,肩胛骨下角的位置比健侧低,呈翼状肩,严重时在肩峰与上肢肱骨之间可出现凹陷,如不明显时可用触诊触及此凹陷。一般安静时没有疼痛,仅在上举时出现,肩部运动后加重,夜间频发,患侧…  相似文献   
83.
84.
目的 探讨正确的肢体摆放对脑卒中后患者肩痛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41例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无感觉障碍、无肩痛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1例.2组均进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肢体被动活动、肢体按摩.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肢体摆放.2个月后,评定2组患者肩关节前屈最大正常活动范围时有无疼痛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2个月时,肩痛发生率对照组为65.0%,观察组为19.0%,χ2=8.91,P<0.0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正确的肢体摆放对脑卒中后患者肩痛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85.
高压氧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7,他引:2  
目的:观察高压氧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63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采用常规药物和康复训练,观察组(3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高压氧治疗,治疗时间为4周。两组在治疗前后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改良的Fugl-Meyer量表、Barthel指数分别评定疼痛、水肿程度、关节活动范围、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偏瘫侧肩痛、水肿、关节活动度、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1,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亦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96.87%,对照组74.19%,P〈0.05)。结论:高压氧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具有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86.
目的比较射频热凝与神经阻滞治疗颈神经后支源性慢性颈肩痛及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6月至2014年8月共89例确诊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采用颈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治疗,对照组(43例)采用颈神经后支神经阻滞治疗,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并纪录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末次随访VAS评分,末次随访时按"划线法国际标准"比较两组疗效以及复发率。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显著有效率为84.78%,对照组显著有效率为67.4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复发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颈神经后支诱发慢性颈肩痛及头痛,神经阻滞以及脊神经后支介入射频热凝治疗均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相比而言,射频热凝能够取得更满意的治疗效果,具有缓解时间长、可重复性特点。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肩痛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后肩痛的108例患者分为康复组(47例)和对照组(61例),对两组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的肩关节活动度、肩痛发生率及上肢运动功能分别进行评价。结果康复组的肩关节活动度、上肢运动功能优于对照组,肩痛的发生率低(P〈0.01)。结论脑卒中后早期康复治疗可以降低肩痛的发病率,有利于上肢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88.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妇科腹腔镜术后肩痛及季肋下疼痛的疗效.方法 妇科腹腔镜术后肩痛及季肋下疼痛患者2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0例,对照组按照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护理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增加膝胸卧位护理干预,观察2组肩痛及季肋下疼痛缓解情况.结果 观察组肩痛及季肋下疼痛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腹腔镜术后肩痛及季肋下疼痛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采取膝胸卧位,配合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对减轻其疼痛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9.
目的建立测定舒通肩痛片中延胡索乙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三氟乙酸水溶液(60∶40),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80 nm。结果延胡索乙素质量浓度在8.32~41.6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11%,RSD为1.03%(n=6)。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简单、快速,可用于舒通肩痛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0.
肩痛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症状可表现为剧烈疼痛发作或麻木感、烧灼样痛,或难以忍受的多种多样感觉,症状出现的时间可以是发病当时,也可发病后几个月.这些异常感觉给脑血管病的康复带来不良的影响,同时使患者产生情绪障碍和心理障碍,直接影响到患者上肢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治疗时难度大、恢复慢.我们采用综合康复训练的方法对120例脑卒中偏瘫并发肩痛患者进行分组,对照观察综合康复训练法与传统方法对肩痛恢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