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1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62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69篇
内科学   24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45篇
综合类   191篇
预防医学   61篇
药学   73篇
  5篇
中国医学   30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偏瘫患者肩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大琍 《中国康复》1998,13(1):18-20
对84例偏瘫肩痛患者进行观察分析,认为肩痛是多种致病因子的叠加;通过综合治疗后,采用自行设计的“偏瘫肩痛程度评分表”和被动肩关节活动的受限程度作治疗前后评分。结果偏瘫肩痛程度治疗前后评分±s=4.405±2.293,t=17.609,P<0.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偏瘫肩关节活动的受限程度治疗前后经卡方检验X2=11.3,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说明偏瘫肩痛通过有效的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得到明显的缓解。  相似文献   
122.
目的探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后发生肩痛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对2008年9月至2011年12月间,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患者26例进行随访分析。结果术后有5例患者出现肩痛及肩关节活动受限。内固定物取出后逐渐康复。结论肩痛为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正确使用锁骨钩钢板,重视关节囊、韧带的修补,合理的伤肢固定及锻炼,及早内固定物拆除是防治术后肩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3.
三峡 《家庭保健》2012,(19):67-67
落枕肩痛按指缝。睡落枕后肩颈僵硬,除了活动脖子,还可以配合按压相关穴位,这样更有效。穴位具体位置在无名指和小指根部的连接处,用另一只手的食指和拇指掐压,力度以胀痛但不难受为宜。掐压一下约3—5秒,做3—5次即可,然后换手重复一遍。  相似文献   
124.
目的观察巳时中药烫熨治疗气虚血瘀型脑卒中偏瘫后肩痛的效果。方法将100例气虚血瘀型脑卒中偏瘫后肩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巳时中药烫熨患侧肩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结论巳时中药烫熨能减轻气虚血瘀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肩痛程度。  相似文献   
125.
脑卒中偏瘫后肩痛是脑卒中患者的最常见的并发症,极大的障碍了偏瘫患者的康复训练。本文结合近些年国内外的脑卒中后肩痛的各个方面的研究,总结出脑卒中后肩痛患者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关节囊粘连、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肌张力异常、误用综合症、臂丛神经损伤。而治疗主要有:运动康复训练、物理疗法、药物治疗、传统中医药治疗、心理治疗等。  相似文献   
126.
丁悦 《家庭医生》2012,(19):55-55
肓痛是中老年人最常遇到的问题之一,这时人们往往以为是肩周炎,可能是因为它多发于50岁左右的人群。但事实上,肩周炎只占肩痛病因的10%~15%,肩袖损伤才是引起肩痛的主要原因,比例高达30%-40%,其他较常见病因还有肩关节不稳和颈椎病。虽然肩袖损伤和肩周炎都会引起肩痛,但如果把肩袖损伤当成肩周炎治疗,可能会加重损伤。  相似文献   
127.
摘要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及伴有肩手综合征、痉挛和肩关节半脱位的脑卒中患者的肩部皮肤温度变化特点并探讨红外热成像检查是否可作为脑卒中后肩痛的客观评价指标。 方法:选取86例脑卒中患者,使用数位式红外线热影像测温系统对脑卒中患者,伴有肩手综合征、痉挛和肩关节半脱位的脑卒中患者,以及脑卒中后肩痛患者进行肩部红外热成像观察。 结果:70例(81.4%)患者患侧肩部较健侧温度低,肩手综合征与非肩手综合征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痉挛与非痉挛患者以及肩关节半脱位与非肩关节半脱位患者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脑卒中肩痛与非肩痛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红外热成像检查能客观反映脑卒中患者肩部皮肤温度变化特点,大部分患者的患侧肩部皮肤温度较健侧低。合并肩手综合征的患者两侧皮肤温度不对称现象更明显,痉挛和肩关节半脱位不会明显影响皮肤温度。脑卒中后肩痛患者与非肩痛患者的红外热成像表现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8.
摘要 目的:探讨肩痛合并肩胛骨动力障碍(scapular dyskinesis, SD)患者的肩胛骨相关肌肉在不同SD分型、疼痛病程及严重程度时静息和收缩状态下肌肉厚度的超声改变,为临床制定个体化康复计划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使用肌骨超声技术对48例肩痛合并SD患者及20例正常人的双侧斜方肌上部(upper trapezius, UT)、斜方肌中部(middle trapezius, MT),以及斜方肌下部(lower trapezius, LT)、前锯肌(serratus anterior, SA)的静息和收缩时厚度进行测量。将所有SD依据Kibler分型分为2型SD组、3型SD组及混合型组。依据0—10数字疼痛程度评分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将患者分为轻度疼痛组、中度疼痛组。依据疼痛病程将患者分为急性疼痛组和慢性疼痛组。各组内比较双侧肩胛骨相关肌肉的静息厚度及收缩幅度百分比改变。 结果:2型SD及中度疼痛组的患侧SA静息厚度均明显低于健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患侧UT、MT、LT的静息厚度与健侧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型SD组、轻度疼痛组及急性疼痛组的患侧UT、MT、LT及SA静息厚度和健侧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各组内患侧UT、MT、LT、SA收缩幅度百分比与健侧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0例正常人双侧肩胛骨相关肌肉厚度均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2型SD和中度疼痛者的患侧SA以及慢性疼痛者的患侧LT和SA静息厚度均有改变。提示肌骨超声是一个有效的影像学定量评估方法,并可为制定相关康复训练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9.
130.
患者,男,42岁。外伤后左肩痛,不能活动入院。检查:左肩轻度肿胀,上肢呈内旋贴胸位被右手保护,压痛以肩后方明显,外旋障碍,外展受限,Dugas征阴性。X线片及CT发现肱骨头后脱位(图1、2)。麻醉下手法复位:牵引患肢外展超90°后外旋上肢复位,但放松牵引又出现脱位。考虑肱骨头“台阶”阻碍维持复位。改手术复位:取肩前方切口显露[1],见肱骨头前部约1/3关节面被压缩形成“台阶”,被关节盂阻挡。撬起被压缩肱骨头关节面,恢复平整,骨缺损处填充人工骨压紧,后脱位即自动复位。术后X线平片及CT片显示骨折及脱位复位(图3、4)。肩部制动3周后逐渐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