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108篇 |
免费 | 229篇 |
国内免费 | 13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篇 |
儿科学 | 33篇 |
妇产科学 | 18篇 |
基础医学 | 131篇 |
口腔科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1119篇 |
内科学 | 516篇 |
皮肤病学 | 4篇 |
神经病学 | 26篇 |
特种医学 | 81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268篇 |
综合类 | 1633篇 |
预防医学 | 371篇 |
眼科学 | 6篇 |
药学 | 770篇 |
22篇 | |
中国医学 | 450篇 |
肿瘤学 | 1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9篇 |
2023年 | 159篇 |
2022年 | 197篇 |
2021年 | 276篇 |
2020年 | 176篇 |
2019年 | 162篇 |
2018年 | 94篇 |
2017年 | 138篇 |
2016年 | 165篇 |
2015年 | 201篇 |
2014年 | 290篇 |
2013年 | 295篇 |
2012年 | 382篇 |
2011年 | 396篇 |
2010年 | 315篇 |
2009年 | 224篇 |
2008年 | 267篇 |
2007年 | 224篇 |
2006年 | 161篇 |
2005年 | 212篇 |
2004年 | 167篇 |
2003年 | 200篇 |
2002年 | 129篇 |
2001年 | 95篇 |
2000年 | 63篇 |
1999年 | 60篇 |
1998年 | 54篇 |
1997年 | 53篇 |
1996年 | 49篇 |
1995年 | 41篇 |
1994年 | 33篇 |
1993年 | 33篇 |
1992年 | 31篇 |
1991年 | 35篇 |
1990年 | 22篇 |
1989年 | 15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外伤性膀胱破裂快速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外伤性膀胱破裂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彩超引导下注水试验,入出量有差异。腹腔穿刺液肌酐值以及血肌酐值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膀胱造影证实膀胱破裂。膀胱破裂修补术、膀胱造瘘术后均临床治愈。结论根据病情,选择腹膜腔穿刺,腹腔穿刺液肌酐测定,血肌酐测定,多普勒彩超定位下膀胱检查以及注水试验,膀胱造影,以及亚甲蓝液膀胱注射等检查,有助于快速有效的诊断,积极手术治疗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2.
53.
54.
55.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2):273-276
目的:研究糖尿病肾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ACR)与血清氧化应激、血管新生指标以及外周血T细胞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筛选ACR<3mg/mmol、3~30mg/mmol、>30mg/mmol的患者分别作为研究的DM1组、DM2组、DM3组;另取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集血清并测定氧化应激指标、血管新生指标,采集外周血并测定T细胞含量。结果:DM1组、DM2组、DM3组患者血清中SOD、GSH-Px、CAT的含量以及外周血中Th2、Treg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ACR越高,血清中SOD、GSH-Px、CAT的含量以及外周血中Th2、Treg的含量均越低;DM1组、DM2组、DM3组患者血清中MDA、8-OHdG、VEGF、Ang1、Ang2的含量以及外周血中Th1、Th17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ACR越高,血清中MDA、8-OHdG、VEGF、Ang1、Ang2的含量以及外周血中Th1、Th17的含量均越高。结论:氧化应激反应增强、血管新生增多以及T淋巴细胞紊乱与糖尿病肾病的病情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6.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4):111-113,117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tatin,Cys-C)在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7年3月间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检测患者的空腹血清Cys-C、血肌酐(SCr)及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lbumin creatinine rate,ACR)水平。根据ACR水平分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组及单纯糖尿病组,比较两组患者的Cys-C及SCr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血清肌酐水平无明显差异,早期糖尿病肾病组其血清Cys-C水平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Cys-C表达水平与ACR水平呈正相关(r=0.678,P0.05)。结论血清Cys-C测定可有效判断糖尿病患者早期肾脏损伤,可用于早期肾损伤的诊断。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肾损伤患者与血清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荧光模型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绵阳市中心医院SLE患者419例,记录其性别、年龄、随机尿蛋白/肌酐比值(albumin/creatinine ratio,ACR)和抗核抗体检测结果(荧光模型数量、类别及滴度);以ACR判定是否发生肾损伤及损伤程度,将入选对象分为SLE肾损伤和非肾损伤组,尿蛋白中度增多组和尿蛋白重度增多组,比较上述各指标在不同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SLE患者发生肾损伤与性别无关(χ~2=1.33,P=0.248),与年龄大小有关,成年组和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84,P<0.01);入选对象总共检出ANA荧光模型13种,累计763次,SLE肾损伤的发生在不同荧光模型叠加数量(Z=5.27,P<0.01)、类别(χ~2=58.8,P<0.01)及滴度(Z=-6.68,P<0.01)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模型叠加多更易发生肾损伤,核均质型SLE患者更易发生肾损伤,高滴度更易发生肾损伤;SLE肾损伤患者尿蛋白增多程度在不同荧光模型类别(χ~2=-90.83,P<0.01)和叠加数量(Z=-4.36,P<0.01)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核均质型的肾损伤患者ACR值更高,模型叠加多更易造成尿蛋白重度增多。结论特异荧光模型与SLE肾损伤发生及程度有关,SLE肾损伤的防治宜重视患者抗核抗体荧光模型特征的分析。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ACR)与血糖波动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339例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监测血糖,收集其临床资料。首先依据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分组,MAGE<3.9?mmol/L 99例(血糖波动正常组),MAGE≥3.9?mmol/L 240例(血糖波动异常组),分析影响血糖波动的因素;再依据uACR分组,uACR<30?mg/g 197例(uACR正常组),uACR≥30?mg/g 142例(uACR异常组),分析影响uACR的因素。结果 血糖波动正常组与血糖波动异常组比较,病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uA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病程[OlR=1.040(95% CI:0.958,1.758)]、总胆固醇[OlR=1.332(95% CI:1.061,1.672)]是血糖波动的影响因素。uACR正常组与uACR异常组比较,年龄、病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LR、MAG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OlR=1.055(95% CI:1.014,1.096)]、NLR [OlR=2.186(95% CI:1.602,2.983)]、MAGE [OlR=1.438(95% CI:1.226,1.688)]是uACR的影响因素。结论 随着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的进展,血糖波动幅度逐渐增大,总胆固醇可影响血糖波动;随着病情的进展,机体的炎症反应增强,血糖波动幅度的增大可影响uACR。 相似文献
59.
目的:观察自拟益肾阴方地子丸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模型大鼠的空腹血糖、肌酐、尿素氮、尿微量白蛋白及β2-微球蛋白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乳灌胃8周联合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30 mg·kg~(-1))诱导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大鼠模型,DM成模后继续观察,当大鼠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水平达到30 mg,为早期DN模型复制成功。将模型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子丸组、阳性对照组(二甲双胍联合厄贝沙坦),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经口灌胃干预,正常组与模型组则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治疗8周。实验结束时检测大鼠空腹血糖、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血β2-微球蛋白、肌酐、尿素氮、肾脏指数等指标;HE染色后观察每组大鼠肾脏组织的病理学形态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大鼠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BG)在实验第2周末明显下降(P0.05),地子丸组大鼠FBG在实验第6周末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地子丸组与阳性对照组大鼠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在实验第4周末明显减少(P0.05),地子丸组和阳性对照组大鼠β2-微球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1),肾脏指数呈现显著降低趋势(P0.05)。与模型组比较,地子丸组和阳性对照组大鼠尿素氮水平均降低(P0.05)。肾脏组织形态学方面,与模型组比较,地子丸组与阳性对照组肾脏肿胀程度明显减轻,表面颜色正常、偶见出血点,肾小球仅见部分的节段性增生,局部系膜基质增生。结论:地子丸可有效控制早期DN大鼠的血糖水平,减少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减轻肾小球超微结构的损害。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血清尿素(Urea)、肌酐(creatinine,Creat)、胱抑素C(cystatin C,CysC)、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CysC与c-aGFR)和补体组分1q(component 1q,C1q)检测在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7年12月在绵阳市中心医院就诊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us,SLE)患者共560例,其中未累及肾脏患者339例(SLE组),LN活动期患者150例(LNA组),LN非活动期患者71例 (LNI组),另有360例健康个体作为对照(HC组)。测定血清Urea、Creat、Urea/Creat、CysC和C1q水平,并计算eGFRCysC与c-aGFR,以此评估这些指标对LN的诊断性能。结果:各观察指标在各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00)。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C1q与Creat(r=0.046,P=0.160)、Urea(r=0.011,P=0.748)、Urea/Creat(r=-0.011,P=0.743)无统计相关,与CysC(r=-0.183,P=0.000)、eGFRCysC(r=-0.183,P=0.000)和c-aGFR(r=-0.075,P=0.023)成负相关;CysC与Urea(r=0.309,P=0.000)和Creat(r=0.382,P=0.000)成正相关,与c-aGFR(r=-0.430,P=0.000)成负相关,与Urea/Creat(r=0.003,P=0.927)不相关。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显示,各观察指标单独对LN的诊断性能(area under curve,AUC)以eGFRCysC(0.891)CysC(0.890)为最大,其后依次为:C1q(0.804)、Urea(0.660)、Urea/Creat(0.630)、c-aGFR(0.547)和Creat(0.501)。C1q+CysC+c-aGFR联合检测即可达到最大诊断性能(AUC=0.962),其敏感度为89.3%,特异度为93.1%,YI=0.824。增加检测指标,不能改善诊断性能。结论:单独检测时,以CysC或eGFRCysC对LN的诊断性能最高,其次为C1q。联合检测以C1q +CysC+c-aGFR三项为最优,若出于经济考虑,C1q+CysC联合检测也可达到相近于最优的诊断性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