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85篇
  免费   274篇
  国内免费   147篇
耳鼻咽喉   221篇
儿科学   82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141篇
口腔科学   132篇
临床医学   962篇
内科学   540篇
皮肤病学   816篇
神经病学   124篇
特种医学   437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417篇
综合类   1651篇
预防医学   193篇
眼科学   116篇
药学   430篇
  7篇
中国医学   256篇
肿瘤学   162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158篇
  2021年   197篇
  2020年   129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124篇
  2014年   224篇
  2013年   205篇
  2012年   347篇
  2011年   333篇
  2010年   311篇
  2009年   338篇
  2008年   389篇
  2007年   400篇
  2006年   377篇
  2005年   336篇
  2004年   290篇
  2003年   282篇
  2002年   253篇
  2001年   231篇
  2000年   136篇
  1999年   125篇
  1998年   137篇
  1997年   148篇
  1996年   164篇
  1995年   126篇
  1994年   92篇
  1993年   78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总结肺肉芽肿性病变的CT影像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对40例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肺肉芽肿性病变患者的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灶部位:左肺21例、右肺35例。25例单发、15例多发。病灶直径为1.0~6.0 cm不等。病灶形态:不规则状团块影24例、圆形或类圆形块影8例、结节状影8例。病灶边缘:不清楚26例、清楚14例。CT扫描病灶呈均匀性强化25例,呈不均匀性强化15例。此外4例合并纵隔淋巴结肿大,5例合并胸腔积液。结论肺肉芽肿性病变的CT影像学特点复杂多样,诊断时需仔细分析图像特点并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92.
目的:观察四联外治法联合中药内服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GM)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纳入60例GM患者,予"切扩-拖线-熏洗-垫棉"四联外治法联合中药内服进行综合治疗,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 IL-2R)、IL-4、IL-6、γ-干扰素(IFN-γ)、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评价临床疗效,并进行随访,评估预后。结果:60例患者治愈57例,好转1例,未愈2例,有效率96.67%。未愈的2例患者在出院后3个月内出现同侧乳房复发炎性肿块,复发率为3.33%。术后1周时,血清IL-6、TGF-β水平较治疗前上升(P<0.05),s IL-2R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术后3周时的血清IL-6、sIL-2R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而IL-2、IL-4、IFN-γ、TGF-β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sIL-2R/IL-2比值较治疗前减小(P<0.05),TGF-β/IL-6、IL-2/IL-6比值较治疗前增大(P<0.05),提示Treg/Th17、Th1/Th2比...  相似文献   
93.
周奕珩  夏荣慧  王敏 《新中医》2020,52(14):131-132
<正>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osinophilic Granulomatosiswith Polyangiities,EGPA),既往称为Churg-Strauss综合征(Churg-Strauss syndrome,CSS)[1]或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Allergic 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AGPA),是一种常累及中小血管,以哮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坏死性血管炎伴有坏死性肉芽肿为主要表现的系统性血管炎。EGPA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多样,全身各个系统均可受累,易误诊、漏诊。急性期进展快,死亡率高,其1年生存率为90%,5年生存率仅为62%~75%[2]。本科室收治1例EGPA患者,以针药并用辨证论治,疗效良好,故加以整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4.
<正>1病历摘要患者女,40岁,面部包块1年余。患者1年前无意中发现右侧面颊有一红豆大结节,无疼痛及瘙痒等不适,未予重视。近半年来,包块逐渐长大,有压痛,遂于2019年2月15日来我科就诊。体格检查:患者右侧面颊可见3条长2~3 cm的疤痕,其中可见1个直径约1.5 cm的类球形结节(图1),界限清晰,质地坚硬,按压后患者有明显异物感及疼痛,可推动,结节表面光滑,无溃疡及窦道,无分泌物渗出。皮损周围组织无明显红肿、疼痛,皮肤温度不高。追问病史得知,患者8年前因车祸伤及头面部,在当地医院行清创缝合治疗。头颅计算机体层成像(CT)平扫检查:右侧面部皮下异物(图2)。血常规、血凝、HIV及梅毒抗体等检查无异常后,于2019年2月18日在局部麻醉下行右侧面颊结节切除术。沿结节边缘做一长约2.5cm的梭形切口,完整切除结节及少许周围组织。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中耳胆固醇肉芽肿(CG)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CG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2病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听力下降43/43例,耳闷感29/43例,咖啡样耳漏12/43例,耳鸣26/43例。蓝鼓膜为典型体征36/43例。颞骨高分辨CT(HRCT)主要表现为中耳乳突软组织阴影,可伴有听骨链破坏(17/43),手术中发现(13/43)与术前符合率76.47%(13/17)。结果手术方法选择完璧式乳突切除+鼓室探查+鼓室置管术31例,完璧式乳突切除+鼓室探查+听骨链重建术11例,单纯鼓室置管术1例。术后随访0.5~3.0年,无复发。术后1~2个月鼓膜颜色恢复正常,听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骨气导间距平均减少(25.0±3.5)dB。结论CG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听力下降、耳闷感、耳鸣、咖啡样耳漏和蓝鼓膜。HRCT对中耳胆固醇肉芽肿诊断及手术有重要参考价值。诊断明确应采取手术治疗,清除病变,建立鼓室及乳突的通气、引流,并重建听力  相似文献   
96.
结节病可累及全身多个重要脏器,导致器官功能不可逆损害,其发病机制至今仍未明确。目前的研究认为结节病是一个多因素导致的疾病,易感基因可能构成遗传本底,病原体感染、自身抗原不耐受、无机物接触等因素可诱发疾病的发生。这些致病抗原暴露后,模式识别受体、抗原呈递、吞噬与自噬等免疫和炎症相关通路的异常导致巨噬细胞功能改变,CD4+T细胞过度激活,Th1和Th17亚群分泌大量白介素(interleukin,IL)-12、干扰素γ、肿瘤坏死因子α、IL-17和IL-23等细胞因子,诱导巨噬细胞聚集融合并形成肉芽肿,产生持续炎症。文章主要对结节病的发病机制相关研究作一综合阐述,并总结目前的临床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97.
目的:观察疏肝消痈汤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60例,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顾老经验方疏肝消痈汤口服,1周后评价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三个症状积分比较、WBC、hs-CRP及IL-2、IL-4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40.0%,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疏肝消痈汤对肉芽肿性乳腺炎临床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98.
海洋三羟基甾醇抗炎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许实波  胡群  赵金华  王正谦  刘清 《中草药》1997,28(7):410-413
从中国南沙群岛附近海域的唇软珊瑚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三羟基甾醇,能明显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对鸡蛋清致大鼠足趾肿胀、棉球肉芽肿增生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及大鼠急性胸膜炎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该三羟基甾醇具有膜稳定性作用,能够使大鼠炎性组织释放的PGE2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99.
<正>嗜酸性皮病是以皮肤组织炎性浸润中嗜酸粒细胞为主和/或嗜酸性粒细胞脱颗粒为特征的一组皮肤病,常见于过敏性接触性皮炎、特应性皮炎、寄生虫感染、节肢动物叮咬、荨麻疹、湿疹和药疹等。此外还有一些类型嗜酸性皮病临床上较少见,对其认识不全面,本文主要对这类嗜酸性皮病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病因及治疗等进行综述。1 嗜酸性粒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起源于骨髓CD34+造血祖细胞,IL-3、IL-5、粒细胞-巨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lobular mastitis,GLM)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GLM,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1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4~49岁,中位年龄31岁,均以单侧乳腺肿块就诊,可伴疼痛、皮肤红肿、破溃等.大体上肿块无包膜,切面呈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