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7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312篇
耳鼻咽喉   6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48篇
口腔科学   145篇
临床医学   326篇
内科学   3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71篇
特种医学   33篇
外科学   202篇
综合类   396篇
预防医学   27篇
眼科学   23篇
药学   342篇
中国医学   113篇
肿瘤学   15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179篇
  2011年   209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38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目的 研究数字化珊瑚羟基磷灰石(CHA)人工骨材料的制备方法,并评价其细胞毒性.方法 将珊瑚羟基磷灰石微粒与左旋-聚乳酸通过不同的质量比混合均匀后,采用选择性激光烧结的工艺,制备数字化CHA人工骨材料.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观察其浸提液对L-929细胞形态的变化,采用MTS法检测对L-929细胞增殖情况的影响,以评价其...  相似文献   
952.
目的研制结肠瘘的一期修复生物膜,并进行相关急性毒性和细胞毒性试验。方法制备聚乳酸膜和壳聚糖聚乳酸膜,按照药典要求进行壳聚糖聚乳酸膜的小鼠急性全身毒性试验和细胞毒性试验(台盼蓝计数细胞活性和MTT法检测细胞活性)。结果建立了壳聚糖聚乳酸膜的制备方法,聚乳酸膜与壳聚糖聚乳酸膜的物理性能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小鼠急性全身毒性试验无动物死亡和异常反应;细胞毒性试验显示,两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壳聚糖聚乳酸膜的物理指标达到药典要求,无急性全身毒性反应和细胞毒性反应,初步评价生物相容性好。  相似文献   
953.
目的 评价不同制备工艺对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缓释微球的影响及微球所包裹的GDNF生物学活性.方法 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de-co-glycolide,PLGA)为包裹材料,采用复乳法(W1/O/W2)制备GDNF-PLGA微球,通过两因素析因设计方差分析,研究PLGA中乳酸(LA)与羟基乙酸(GA)单体组成比例和复乳搅拌速度对GDNF微球的粒径、包封率、突释率和体外释放行为的影响,并用PC-12细胞检测微球所释放的GDNF生物学活性,确定最佳制备工艺.结果 PLGA的单体组成比例可影响微球的突释率(P<0.05),对粒径和包封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随着GA比例的增加,微球中GDNF释放速度加快.复乳搅拌速度由1 000 r/min增加到3 000 r/min后,微球的粒径显著减小(P<0.01),突释率显著增加(P<0.01),体外释放更为快速.微球中的GDNF在37℃下活性有效期可达20 d左右,较单独存放的GDNF活性有效期延长10 d以上.结论 复乳法可制备具有较高包封率和适宜体外释放时间的GDNF缓释微球,且活性有效期延长.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preparation processes on preparation of the 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loaded microspheres and observe the biological activity of GDNF.Methods With polylactide-co-glycolide(PLGA)as the coating material,the GDNF-loaded microspheres were prepared by using double emulsion(W1/O/W2).Two-factor factorial design variance analysis was done to analyze the effects of the composition proportion of lactic acid(LA)and glycolic acid(GA)in PLGA and the stirring speed of multiple emulsion on particle size,entrapment efficiency,burst release and in vitro releas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DNF-loaded microspheres.PC-12 bioassay was employed to detect the biological activity of the released GDNF so as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preparation process.Results The composition proportion of PLGA could affect the microspheres'burst release(P < 0.05),with no effect on particle size and entrapment efficiency.with the higher.With higher proportion of GA,the release speed of GDNF in the microspheres was increased.When the stirring speed of multiple emulsion was increased from 1 000 r/min to 3 000 r/min,the particle size of the microspheres was decrease significantly(P < 0.01),the burst release was increased markedly(P < 0.01)and the in vitro release rate was accelerated.The activity of GDNF in the microspheres could last for about 20 days at 37℃,which was 10 days longer than that of single GDNF.Conclusions Double emulsioncan prepare the GDNF-loaded microspheres with high entrapment efficiency and suitable in vitro release time.In the meantime,the microspheres can extend the validity of GDNF.  相似文献   
954.
本文介绍了聚乳酸及其共聚物在医用缝合线、药物控制释放、组织工程材料、骨科材料、眼科植入材料等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并对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55.
Chen HX  Chen ZP  Wang QR  Liu ZK  Ma QL 《药学学报》2011,46(11):1385-1389
以重均分子量50 000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为载体,与一定比例的红霉素(erythromycin,EM)和醋酸泼尼松(prednisone acetate,PNA)混合制备复方红霉素延迟起释型缓释片。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EM和高效液相法检测PNA在体外介质中的释药量。缓释片持续释放时间约为21天,EM平均含量为99.7 mg/片,RSD为0.82%;PNA平均含量为10.03 mg/片,RSD为0.93%。缓释片从第5天开始缓慢而平稳地释放,在初期的突释现象尤为显著。在21天内EM累积释放量为86.1%,PNA累积释放量为78.3%。结果表明:缓释片制备方法可行,释药性能良好,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56.
目的:研究溴吡斯的明聚乳酸微球(PB-PLA-MS)在不同释放介质中的体外释药规律。方法:采用动态透析技术研究PB-PLA-MS在不同释放介质中的体外释药特性,二阶导数光谱法测定药物释放度,并对其释放模型进行拟合,计算不同释药曲线间的相似因子。结果:PB-PLA-MS在pH 7.4的PBS溶液、pH 6.8的PBS溶液、0.1 mol·L-1盐酸溶液中的释药符合Retrer-Peppas模型,在0.1 mol·L-1盐酸溶液(前2 h)和pH 6.8的PBS溶液(2 h后)中的释药符合Weibull模型。PB-PLA-MS之间在各种释放介质中的释放曲线间的相似因子均大于50,但其与PB在各种释放介质中的释放曲线间的相似因子均小于50。结论:PB-PLA-MS在不同释放介质中的释放行为相似,差异无显著性。与PB相比,PB-PLA-MS在各种释放介质中的释放行为差异存在显著性,PB-PLA-MS改善了PB的溶出行为,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957.
背景:经过对目前国内外可降解材料支架研究的充分调研,以及在镍钛记忆合金支架设计、制作、实验和临床应用的经验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自膨式左旋聚乳酸可降解覆膜气管内支架的研究。目的:自行制作左旋聚乳酸复合羟基磷灰石生物可降解材料气管内支架,测试其机械力学、生物相容性及降解性能。方法: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支架模型,应用相对分子质量150000的左旋聚乳酸和羟基磷灰石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研制直径分别为20,21,22,23,24,25,26mm的可降解气管内支架,采用万能实验机检测其力学性能。将研制的可降解气管内支架以合适的尺寸置入杂种犬气管狭窄模型,置入后4,8,12,16周观察支架黏均分子质量及质量变化,同时检测可降解气管内支架体外降解黏均分子质量及质量的变化。结果与结论:复合材料可降解气管内支架的平均径向支撑力为7.8kPa,支架表面覆盖率小于20%,支架扩张率≥4%,支架纵向缩短率≤9%,已达到气管内可降解支架的力学要求。支架置入后4-16周组织病理学观察未见明显炎症反应。支架体内降解解组不同时间点的黏均分质量下降程度及质量损失率高于体外降解组(P均<0.05)。表明左旋聚乳酸/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支架具有良好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及可降解性。  相似文献   
958.
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可降解左旋聚乳酸(PLLA)和5%~15%卵磷脂(质量百分比例)的共混物膜,通过测定静态水接触角来评价材料的亲水性,采用分光光度计分析不同材料的溶血率,利用扫描电镜观察血小板在共混物膜上的形态和黏附量,以评价共混卵磷脂改性后PLLA的血液相容性.结果表明:随着共混物膜中卵磷脂含量的提高,材料的亲水性能明显增加,PLLA和5%~10%卵磷脂共混物膜上血小板的黏附量和变形程度小且溶血率低,获得良好的血液相容性,其在血管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值得进一步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959.
研制性能优良的新型三维多孔复合人工骨材料,并评价其相关性能. 将牡蛎壳粉、消旋聚乳酸(PDLLA)按一定比例复合,采用热致相分离法(TIPS),制备多孔复合人工骨(OPCB)材料,检测其孔隙率、孔径、生物力学强度;将OPCB和纯PDLLA薄片浸泡于37℃的生理盐水中,观测不同时间点OPCB和纯PDLLA体外降解变化参数,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所研制的OPCB材料平均孔隙率为85.1%;电镜下孔径测量大小为100~300 μm,孔隙之间的连通较好,孔隙形态、取向规则有序;压缩强度为2.12 MPa;在观测周期内,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OPCB和纯PDLLA的质量损失率、PDLLA的分子量及浸泡液的pH值呈现出规律性变化,两组各时期的各项指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用TIPS法制得的OPCB材料,其孔隙率、孔径、生物力学强度、体外降解性能可满足骨替代材料的要求.  相似文献   
960.
目的评价左旋聚乳酸可吸收骨钉经环氧乙烷灭菌和^60Co-γ辐照灭菌的效果。方法将左旋聚乳酸可吸收骨钉放人环氧乙烷灭菌器中灭菌,灭菌后将材料置于空气中静置5d,以清除残留的环氧乙烷;另将左旋聚乳酸可吸收骨钉采用^60Co-γ辐照灭菌装置灭菌,吸收剂量15kGy。然后对2种方法灭菌的骨钉分别进行性能表征。结果与左旋聚乳酸可吸收骨钉初始弯曲强度相比,经2种方法灭菌的骨钉弯曲强度均无明显下降(P〉0.05);与左旋聚乳酸可吸收骨钉初始分子量相比,经^60Co-γ辐照灭菌的骨钉分子量明显减小,下降约11%,表明材料发生降解;经环氧乙烷灭菌的骨钉分子量无明显变化,下降约3%,表明材料未发生明显降解。结论左旋聚乳酸可吸收骨钉以环氧乙烷灭菌为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