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6753篇 |
免费 | 2622篇 |
国内免费 | 73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698篇 |
儿科学 | 228篇 |
妇产科学 | 135篇 |
基础医学 | 673篇 |
口腔科学 | 139篇 |
临床医学 | 4621篇 |
内科学 | 2072篇 |
皮肤病学 | 194篇 |
神经病学 | 110篇 |
特种医学 | 1252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8篇 |
外科学 | 3531篇 |
综合类 | 14177篇 |
预防医学 | 2868篇 |
眼科学 | 140篇 |
药学 | 4827篇 |
71篇 | |
中国医学 | 23716篇 |
肿瘤学 | 63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62篇 |
2023年 | 1439篇 |
2022年 | 1594篇 |
2021年 | 2129篇 |
2020年 | 1499篇 |
2019年 | 1289篇 |
2018年 | 583篇 |
2017年 | 1058篇 |
2016年 | 1140篇 |
2015年 | 1420篇 |
2014年 | 2515篇 |
2013年 | 2433篇 |
2012年 | 3086篇 |
2011年 | 3315篇 |
2010年 | 3193篇 |
2009年 | 3235篇 |
2008年 | 3704篇 |
2007年 | 2999篇 |
2006年 | 2808篇 |
2005年 | 2976篇 |
2004年 | 2573篇 |
2003年 | 2171篇 |
2002年 | 1905篇 |
2001年 | 1763篇 |
2000年 | 1288篇 |
1999年 | 1128篇 |
1998年 | 995篇 |
1997年 | 807篇 |
1996年 | 847篇 |
1995年 | 722篇 |
1994年 | 594篇 |
1993年 | 408篇 |
1992年 | 369篇 |
1991年 | 370篇 |
1990年 | 315篇 |
1989年 | 350篇 |
1988年 | 125篇 |
1987年 | 116篇 |
1986年 | 117篇 |
1985年 | 84篇 |
1984年 | 58篇 |
1983年 | 46篇 |
1982年 | 32篇 |
1981年 | 20篇 |
1980年 | 12篇 |
1979年 | 3篇 |
1958年 | 6篇 |
1956年 | 3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目的:观察神阙穴敷贴联合俞募配穴针刺治疗脾肾阳虚型产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脾肾阳虚型产后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乳果糖和俞募配穴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神阙穴敷贴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盆底肌状态。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盆底肌静息值、快速收缩最大值、耐力收缩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盆底肌静息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快速收缩最大值、耐力收缩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阙穴敷贴联合俞募配穴针刺治疗脾肾阳虚型产后便秘,可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92.
中医学脾肾相关理论高度概括了老年性骨质疏松症(senile osteoporosis,SOP)骨骼和脂肪的内在关系,外泌体作为一种细胞囊泡可携带多种生物活性分子在“骨-脂肪Crosstalk”中发挥关键调控作用。笔者基于脾肾相关理论探讨脂肪源性外泌体在SOP中的作用,对挖掘中医药防治SOP的新靶点及丰富脾肾相关理论的现代科学内涵具有重要意义。中医学调理脾肾是治疗SOP“骨脂代谢失衡”的关键,为防治SOP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93.
目的分析脾切除断流术后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诊治的陷阱和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病人223例,其中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手术史病人26例,男性15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51±4)岁,26例病人均有持续性进行性加重的腹痛(。100%),恶心、呕吐21例(80.8%),腹泻18例(69.2%),血便15例(57.7%),肠梗阻21例(80.8%),腹腔血性渗出液22例(84.6%),总结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26例病人中,入院时误诊22例,误诊率84.6%,CT确诊12例,剖腹探查手术确诊14例;行抗凝治疗治愈4例,手术切除坏死肠管22例;术后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死亡1例。结论脾切除断流术后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症状无特异性,存在诸多陷阱和误区,误诊率高,医生对本病的深刻认识和重视是早期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994.
995.
箍围疗法是通过将不同中药进行调配赋型、外敷患处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可以达到箍束邪毒、导邪外出、防止毒邪外散的目的,用于治疗下肢丹毒。该疗法源远流长,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在临床上应用广泛。该文主要对丹毒的病因病机、箍围疗法的源流及发展、箍围疗法治疗下肢丹毒的应用、箍围疗法的作用机制、箍围疗法在下肢丹毒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96.
周显飞杨帆张阳兰勇邢人伟牟永华聂寒秋 《腹腔镜外科杂志》2023,(5):395-397
近年,对脾脏免疫功能的深入研究及越来越多的研究报道全脾切除术后出现凶险性感染、血栓等严重并发症[1-3],从而使临床外科医师对治疗良性脾脏疾病的观念由全脾切除转变为功能保留性脾部分切除术。随着微创、精准外科观念的普及、腹腔镜技术的成熟、腹腔镜器械的更新,近年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laparoscopic partial splenectomy,LPS)逐渐得到应用。但LPS术中操作难度较大、临床实践较少,目前国内外报道不多,尤其在基层医院开展更是少见报道。2020年5月至2021年10月我院为3例患者行LPS,均在完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3例患者中男1例,女2例,44~69岁,均为健康体检行腹部B超时发现,无临床症状。患者术前常规行腹部增强CT或磁共振检查明确病变性质、位置、大小及脾蒂血管的走行情况。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全腹腔镜手术治疗脾亢门静脉高压症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5月至2021年4月为12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施行完全腹腔镜脾切除及断流术的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结果:10例手术顺利完成,2例中转开腹。1例术中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造成膈肌损伤,行腹腔镜膈肌修补及胸腔闭式引流术。手术时间120~280 min,平均(215.0±52.1)min,其中切脾时间80~130 min,平均(107.0±16.4)min;断流时间40~90 min,平均(63.8±18.5)min;取脾时间30~80 min,平均(54.0±14.3)min。术中出血量50~1 000 mL,平均(400.0±245.9)mL。术前患者均放置胃管,于术后24 h内拔除。术后2~4 d拔除引流管。术后住院4~12 d,平均(9.8±2.1)d。术后发热(T>38.5℃)2例,对症处理后体温恢复正常。12例术后血小板均升高,1周左右达峰值,均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血小板恢复至正常水平。1例于术后1周超声检查发现门静脉血栓形成,服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1个月后恢复...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探讨静息态下耳鸣患者脑区域功能连接的变化.方法 45例耳鸣患者,分为右侧、左侧、双侧耳鸣3组,在静息态下,采用BOLD-fMRI序列对耳鸣患者及37名正常人进行扫描.结果 (1)耳鸣患者听觉系统部分区域功能连接异常,非听觉系统部分区域亦出现异常;(2)在听觉系统中,皮层下区域的神经元活动背离默认网络,而听觉皮层的神经元活动则主要有向默认网络靠近的趋势;(3)听觉网络中,异常的皮层下区域主要位于右侧,而异常的听觉皮层则位于左侧颞上回;(4)在双侧耳鸣患者组,右侧枕颞内侧回、右侧小脑山坡、额叶部分区域功能连接异常,这些区域在单侧耳鸣组并未发现.结论 静息状态下耳鸣患者听觉皮层的功能改变与皮层下结构的功能改变不同,听觉网络在功能上存在着优势通路,与耳鸣侧别无关,双侧耳鸣对患者相关脑区的影响与单侧耳鸣可能不同.静息态下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非听觉系统(如边缘系统、前额叶联合皮层)参与耳鸣. 相似文献
999.
目的:研究快速康复外科在创伤性肝脾破裂并失血性休克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1月收治的32例创伤性肝脾破裂并失血性休克患者,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16例/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创伤性肝脾破裂并失血性休克围术期处理方法,而观察组则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方法来进行处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的临床指标,对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分组康复治疗,观察组的患者术后CRP水平、乳酸清除时间、肛门排气、住院天数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非常显著(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传统方法处理创伤性肝脾破裂并失血性休克效果不佳,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方法进行处理各项指标均比较优秀,且可以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总结脾动脉球囊阻断联合脾脏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型脾功能亢进的有效性及经验。方法在脾动脉球囊阻断状态下对15例脾功能亢进患者行经皮穿刺脾脏RFA, RFA平均时间为(46.4±5.4)min。术后3 d、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监测血常规,术后1个月复查腹部CTA。结果1例患者术后出现左侧大量血性胸腔积液,给予止血及胸腔积液引流后好转,其余患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RFA后1个月行腹部CTA检查示RFA毁损范围占脾脏总体积的比率为34.3%~71.8%,平均(56.20±13.09)%。术前血细胞计数示:白细胞为(3.88±1.75)×109/L,红细胞(4.06±0.37)×1012/L,血小板(48.14±11.33)×109/L。 RFA术后1个月复查示:白细胞(5.62±1.61)×109/L,血小板(132.29±33.20)×109/L;与术前相比,血小板和白细胞显著升高(P<0.05)。结论脾动脉球囊阻断联合RFA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型脾功能亢进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且近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