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79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85篇
预防医学   20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8篇
  2篇
中国医学   4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特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一种特发性复发性的内耳疾病,其最常见的原因是耳石耳石床上脱落进入半规管内,干扰前庭信号的感受,产生一种实际不存在的周围环境旋转的感觉。维生素D水平异常导致钙代谢紊乱引起耳石的异常,可能在特发性BPPV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特发性BPPV与维生素D的最新研究结果进行综述,探...  相似文献   
52.
目的 研究特发性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SC-BPPV)复位次数、前庭冷热试验、复位后残余眩晕是否与复发率存在关系。方法 2016年1月—2018年1月门诊手法复位成功的84例特发性HSC-BPPV的患者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均行Barbecue滚转手法复位。根据复位次数分为A组(<3次)和B组(≥3次);根据患者复位后有无残余眩晕,分为C组(无残余眩晕)和D组(残余眩晕),观察复发率。所有患者均行前庭冷热试验检查。结果 本研究显示A组(20.9%)与B组(26.8%)的复发率无明显差异;C组(11.8%)与D组(32.0%)复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3);复位后存在残余眩晕患者前庭功能异常率高;复位后存在残余眩晕并伴有前庭冷热试验异常的患者复发率最高(66.7%);复发率最低的为复位次数<3次且复位后无残余眩晕的患者(6.3%)。结论 HSC-BPPV复发率与复位次数无关,冷热试验异常与残存眩晕相关,复位后残余眩晕伴前庭冷热试验异常提示患者复发率增高。  相似文献   
53.
张小雪 《光明中医》2024,(6):1146-1149
目的 探讨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耳石症复位后残余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耳石症复位后残余症状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2组均治疗2周。对比分析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下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DHI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 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耳石症复位后残余症状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4.
目的比较个性化前庭康复和耳石复位对不典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疗效。方法随机对照试验。纳入2022年10月至2023年9月就诊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眩晕门诊的50例不典型BPPV患者,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耳石复位组(25例)和前庭康复组(25例)。在常规口服用药基础上, 耳石复位组根据症状和体征分别给予Epley和(或)Barbecue复位法, 前庭康复组则予以制定个性化前庭康复方案进行治疗。于治疗后2周进行随访,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眩晕残障量表(DHI)总分及躯体(DHI-P)、情感(DHI-E)、功能(DHI-F)三个维度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50例不典型BPPV患者中, 男23例, 女27例, 年龄(48.8±14.5)岁。耳石复位组和前庭康复组患者年龄、性别、DHI评分、Romberg试验分级、位置试验异常比例、双温试验异常比例、视频头脉冲试验(vHIT)基线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2周后耳石复位组、前庭康复组的眩晕治疗有效率分别为56.0%(14/25)和88.0%(22/2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两...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耳石症眩晕患者实施手法复位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经严格纳入排标准,选择80例耳石症眩晕患者(病例收集时间2021年3月—2022年3月),在随机数字表下做分组处理,组别记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前者应用耳石复位仪治疗,后者实施手法复位治疗,每组均40例;评估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生活质量评分(SF-36健康调查问卷)并展开组间对比。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P<0.05);同时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DHI评分呈下降趋势,生活质量即SF-36评分呈升高趋势,且观察组更显著(P<0.05)。结论 耳石症眩晕患者实行手法复位治疗,可取得确切的治疗效果,促使患者症状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且治疗安全性有保障。  相似文献   
56.
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疗效,并探讨其与颈性眩晕的鉴别要点。方法选择100例BPPV患者,其中后上半规管性患者60例采用Epley复位法治疗,复位法水平半规管性患者40例采用barbecue翻滚法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2周后复查,痊愈95例,改善3例,无效2例。近期治愈率为95%,有效率为98%。对于改善及无效的患者行颈椎X线检查,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颈椎退行性改变及颈椎不稳。结论Epley法和barbecue翻滚法是一种快捷、简单、经济有效的治疗BPPV的方法。但对于中老年人,有颈部外伤史、长期伏案工作者、尤其伴有颈部疼痛和耳部症状者,应与颈性眩晕相鉴别。  相似文献   
57.
目的:观察Epley手法复位联合药物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1月该院收治的102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药物(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盐酸倍他司汀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Epley手法复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计时平衡试验、前庭症状指数(VSI)评分、脑动脉(基底动脉、右侧椎动脉、左侧椎动脉)血流速度、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8%(49/51),高于对照组的82.35%(42/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B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计时平衡试验时间长于治疗前,VSI评分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基底动脉、右侧椎动脉、左侧椎动脉血流速度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个月后,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研究...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对耳石症患者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1年1月在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阳逻院区接受治疗的94例耳石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7)与对照组(n=47).对照组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观察组采用手法复位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合并改变睡姿治疗耳石症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复发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耳石症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单独治疗组(n=50,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和合并治疗组(n=50,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合并改变睡姿)。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复发情况及治疗依从性。结果合并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明显高于单独治疗组的8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治疗组的复位后头晕不适、后遗效应、耳石再次脱落发生率及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单独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治疗组的治疗总依从率为94.0%,明显高于单独治疗组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合并改变睡姿治疗耳石症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