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16篇 |
免费 | 21篇 |
国内免费 | 7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60篇 |
临床医学 | 158篇 |
内科学 | 16篇 |
神经病学 | 20篇 |
特种医学 | 31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555篇 |
综合类 | 208篇 |
预防医学 | 48篇 |
药学 | 69篇 |
中国医学 | 31篇 |
肿瘤学 | 1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31篇 |
2022年 | 36篇 |
2021年 | 62篇 |
2020年 | 34篇 |
2019年 | 24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30篇 |
2016年 | 30篇 |
2015年 | 44篇 |
2014年 | 67篇 |
2013年 | 74篇 |
2012年 | 87篇 |
2011年 | 82篇 |
2010年 | 82篇 |
2009年 | 85篇 |
2008年 | 89篇 |
2007年 | 74篇 |
2006年 | 68篇 |
2005年 | 51篇 |
2004年 | 43篇 |
2003年 | 33篇 |
2002年 | 25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982.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19)
目的探究思维导图在一期翻修术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201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按照采用思维导图的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2013年6月-2014年12月的104例患者为对照组,2015年1月-2016年6月的97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围术期干预方法,观察组患者使用医院新式的思维导图干预方法,统计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KSS)、生活质量,抽查围术期医护人员操作规范程度、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患者感染处进行血样培养,统计患者感染病原菌数量,观察患者治疗依从度,术后随访六个月,调查患者满意度及患者术后复发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KSS及围术期医护人员操作规范程度评分,分别为(81.24±12.08)分及(96.22±6.74)分,均优于对照组(71.59±11.27)分及(85.98±8.3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样培养结果显示,患者感染病原菌以表皮葡萄球菌感染为主,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照组患者治疗依从率为83.66%,满意率为75.96%;观察组治疗依从率为88.66%,满意率为90.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复发12例占11.54%,发生并发症7例占6.73%,观察组术后复发6例占6.19%,发生并发症4例占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思维导图在一期翻修术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高于仅使用常规干预方式,有利于减少治疗过程的不良事件,提高疗效,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983.
目的 评价应用Ⅱ期翻修手术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为该类患者选择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9年4月-2011年7月进行Ⅱ期翻修手术治疗的2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为观察组,并将同期采用Ⅰ期翻修手术进行治疗的2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再次感染发生率和治疗前后的血沉、C反应蛋白及髋关节功能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再次感染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血沉、C反应蛋白分别为(18.15±2.07)mm/h及(3.17±0.83)mg/L,均低于对照组,而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Ⅱ期翻修手术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优于Ⅰ期翻修手术. 相似文献
984.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的感染发生原因及其手术室感染预防措施,严防术后二次感染.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月医院收治的髋关节置换后再次行翻修术患者72例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手术室采取相应的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做好患者、工作人员、环境、物品的管理,严格无菌操作,规范人工髋关节翻修手术的流程.结果 72例患者中有2例术后发生感染,均为浅部感染.结论 严格遵守感染预防原则,严格患者进入手术室手术的感染预防与控制,保障了手术的成功率,降低了医院感染率,使患者术后伤口一级愈合顺利恢复健康,提高了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同时也增加了医院效益. 相似文献
985.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的术后护理。方法:回顾我院近三年来人工髋关节翻修术26例的手术护理。结果:26例全髋翻修患者术后功能恢复良好,无1例出现感染、脱位、静脉栓塞等并发症。结论:髋关节翻修术后患者早期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合理的康复护理,能大大促进髋关节功能的早期恢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86.
目的探讨假体选择对Vancouver B2、B3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关节翻修术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31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5例;使用骨水泥型股骨假体治疗4例,采用生物型股骨假体治疗42例。根据股骨峡部皮骨完整情况及Vancouver分型情况分别采用生物型全涂层远端固定长柄假体、生物型组配式锥柄假体、同种异体骨板捆绑固定、骨水泥长柄假体进行翻修治疗。结果 3例Vancouver B2型假体周围骨折患者及18例Vancouver B3型假体周围骨折患者采用生物型组配式锥柄假体进行翻修治疗,其中采用同种异体骨板捆绑固定16例; Vancouver B2型假体周围骨折患者20例及Vancouver B3型假体周围骨折3例,采用生物型全涂层远端固定长柄假体进行翻修治疗,同时应用钢丝进行固定; Vancouver B3型假体周围骨折患者2例则应用骨水泥长柄假体进行翻修治疗; 46例患者愈合情况均较好,未出现畸形愈合或不愈合者;末次随访时,38例患者可独立缓慢行走,而余下6例仍需依赖单拐行走。手术后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评分较术前有显著升高(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15.22%(7/46)。结论临床应根据髋关节假体骨折患者Vancouver分型,综合考虑患者股骨峡部骨质条件,选择适合的翻修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87.
翻修术(Revision)国内最初曾称二次或重复手术、修整手术等.它是指关节因各种原因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出现松动、下沉、磨损等改变需再次手术进行新的关节置换而言,其中髋关节翻修术临床应用最多.翻修术的目的是为了缓解全髋关节置换术失败而致的疼痛及改善关节功能,这可通过重新植入能够牢固固定的新假体及恢复(或基本恢复)关节的解剖形态而达到.本文就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原因、假体的选择、假体的固定及骨缺损的重建和修复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88.
齿突骨折诊断和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枢椎齿突骨折是一种严重的颈椎损伤,发生率约占颈椎骨折的10%~14%[1].由于齿突在解剖形态及结构上的特殊性,损伤后不仅可导致寰枢椎不稳造成高位的颈脊髓急性或慢性的压迫并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而且其不愈合率较高,临床治疗颇为棘手.本文将齿突的解剖、分型、治疗等目前的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89.
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中假体选择及骨缺损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作为一种治疗髋关节疾病、重建关节功能的有效方法,已广泛开展.但由于各种原因需进行人工髋关节翻修的患者日渐增多,是临床骨科中遇到的棘手问题.随着假体设计的改良,外科技术的进步及骨水泥技术的发展[1],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的寿命虽较早期有所延长,但15~20年的生存率仍约为90%,很难成为一种"永久性"替代置入物.在美国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约10%为翻修术[2].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的目的是解除疼痛和恢复髋关节功能,一般可通过重建髋关节的解剖结构和更换假体来实现,但人工关节翻修术所面临的难题远远大于初次的人工关节置换,那些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的骨缺损,常常使翻修术变得非常困难.本文就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中假体选择及骨缺损的处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90.
目的探讨保留髋臼杯更换聚乙烯衬垫在全髋关节翻修术中的应用效果及评价。方法对2008-02—2010-02在我院行髋关节翻修术患者80例(90髋)进行保留髋臼杯更换聚乙烯衬垫治疗,并随访3年,评价髋关节Harris和MOMAC评分及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术前Harris髋关节评分(70.09±4.9)分,终末随访(89.4±11.2)分;术前MOMAC评分(56.2±2.1)分,终末随访(41.2±2.1)分。其中脱位2髋,感染1髋,假体周围骨折1髋,衬垫脱落1髋。1例再次翻修为髋臼杯翻新。结论保留髋臼杯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修复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