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810篇 |
免费 | 749篇 |
国内免费 | 19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4篇 |
妇产科学 | 7篇 |
基础医学 | 435篇 |
口腔科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3367篇 |
内科学 | 841篇 |
皮肤病学 | 5篇 |
神经病学 | 97篇 |
特种医学 | 360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2969篇 |
综合类 | 5771篇 |
预防医学 | 979篇 |
眼科学 | 16篇 |
药学 | 2403篇 |
149篇 | |
中国医学 | 1274篇 |
肿瘤学 | 7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364篇 |
2023年 | 754篇 |
2022年 | 794篇 |
2021年 | 1367篇 |
2020年 | 987篇 |
2019年 | 733篇 |
2018年 | 253篇 |
2017年 | 645篇 |
2016年 | 596篇 |
2015年 | 598篇 |
2014年 | 1130篇 |
2013年 | 1051篇 |
2012年 | 1169篇 |
2011年 | 1193篇 |
2010年 | 1039篇 |
2009年 | 885篇 |
2008年 | 859篇 |
2007年 | 783篇 |
2006年 | 691篇 |
2005年 | 608篇 |
2004年 | 542篇 |
2003年 | 444篇 |
2002年 | 320篇 |
2001年 | 244篇 |
2000年 | 164篇 |
1999年 | 115篇 |
1998年 | 76篇 |
1997年 | 67篇 |
1996年 | 57篇 |
1995年 | 47篇 |
1994年 | 50篇 |
1993年 | 41篇 |
1992年 | 26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28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关节置换术康复研究与现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王宁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11(4):260-262
人工关节置换术是指用人工关节替代和置换病损或损伤的关节.近年来,全世界每年施行关节置换术的数量成倍增长.20世纪80年代,美国约有50 000例患者接受膝关节置换手术,1997年上升到约144 000例(增长近3倍)[1],髋关节置换术更增至259 000例[2].香港以玛丽医院为例,20世纪80年代每年约有80例膝关节置换术,到2000年增至100例. 相似文献
22.
肌力增强训练对人工膝关节置换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肌力增强训练对人工膝关节置换(TKR)术患膝关节功能恢复方法。方法 采用肌肉功能再训练,辅助主动运动,主动运动和抗阻力运动。结果 术后2周肌力:3级8例,4级10例,5级2例。术后4-6周肌力:4级11例,5级9例。结论 TKR是治疗晚期骨关节炎最佳选挥,肌力增强是取得术后满意疗效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23.
膝关节假体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发展可追溯到100多年以前,而比较成熟、有效且被临床广泛应用的现代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开展至今已有40年历史,其在国内的广泛应用与发展也有30年。特别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kneereplacement,TKR)的发展与应用,通过全世界广大骨科学者的不懈努力,TKR已逐渐成为一种日臻完善、普遍应用的骨科手术。大量研究表明,TKR是缓解终末期膝关节疾病患者疼痛、恢复或者改善膝关节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无法替代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4.
我院自 1991年 7月~ 2 0 0 1年 7月 ,共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91例。其中包括陈旧性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髋关节强直、慢性髋关节脱位等疾病 ,尚不包括关节成形术失败病例及骨肿瘤 ,我们对上述 91例病人进行了术后康复训练 ,得到了较满意的结果。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25.
作者在2001年5月~2002年5月施行全髋置换术时采用术前急性超容血液稀释(AHH) ,并观察术中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术中的出血量 ,输异体血量、术后的血红蛋白 ,红细胞压积 ,血小板及凝血情况等变化 ,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ASAI-II级全髋置换术病人32例 ,男21例 ,女11例 ;年龄30~62岁。体重46~81kg。所有病人术前心、肺、肝、肾 ,凝血功能及生化检查均正常 ,血红蛋白>120g/L,红细胞压积>0.34,白蛋白>35g/L。1.2麻醉方法全部选择连续硬膜外腔阻滞麻醉 ,行L2~3椎间隙穿刺 ,头侧置管。首次量2%利多卡因15ML,分3次注射 ,而… 相似文献
26.
护理科研是用科学的方法反复地探索、回答和解决护理领域的问题,直接或间接地指导护理实践的过程[1].它包括各种情景下的护理实践的各个方面,如个人、家庭、社区的健康问题,健康系统对护理和护理干预的影响及管理和政策对护理的影响等.我国护理科研起步较晚,发展相对滞后,科研水平相对较低.现将我国护理科研相对滞后的原因及对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7.
目的:分析全髋置换术(THR)后脱位易发因素。方法采用后外侧切口,THR患412例437髋,其中发生脱位11例(2.52%),章通过分析其基本情况,关节类型及脱位原因。结果:11例患大多数为肌胖体质,10例后脱位,均为无防脱位内衬假体,1例前脱位,脱位时间均在术后2周内。除1例术后2周发现脱位需手术切开复位外,其余均行牵引加手法复位成功,经术后随访,未再发生脱位。Harris评分,平均83分。结论:脱位的主要原因是假体安放不当及软组织失衡,均与医师的手术操作技术及经验有关,同时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及术后脱位的预防也应引起医患双方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8.
郑洲会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7,13(19):2782-2783
蛛网膜下出血(SAH)是指由于脑血管破裂,大量血夜直接流人蛛网膜下腔而言。其发病率占急性脑血管病的6~10%,最常见原因是动脉瘤,多发生于脑底动脉环(前部占80%-90%,后部仅占3%~15%)。其病情凶险,死亡率高,致残率最低,急性期病死率约25%,存活者几乎不留明显后遗症。因此、临床治疗价值大,脑血管痉挛(CVS)、再出血是SAH后面临的两大威胁,是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我科自2004年1月~2007年5月收治38例SAH,采用脑脊液置换术加尼莫地平治疗效果较好,既缩短病程,降低死亡率,同时减少合并症和后遗症的发生。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9.
[目的]总结老年病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与护理的特点。[方法]通过对28例老年病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与护理的分析,全面评估病人健康状况,制订合理的康复练习及护理计划,改善病人身体状况,积极预防并发症。[结果]本组病人术后经有计划、系统的康复训练及心理、生理护理后病人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提高了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能参加适当的社会工作。[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及周到的护理是老年病人顺利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0.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4)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体外循环(CBP)下二尖瓣置换术(MVR)患者血清炎性递质及早期肾损伤的影响。方法将121例择期行MVR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1例及对照组53例,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前及术后给予参附注射液治疗,连用至术后96 h,对照组给予同等剂量生理盐水处理,其他治疗措施同观察组。观察2组麻醉诱导前(t_0)及术后24 h(t_1)、48 h(t_2)、72 h(t_3)、96 h(t_4)炎性递质如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 ICAM-1)、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皮素-1(ET-1)水平,以及肾功能指标[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尿N-乙酰-β-D氨基酸葡萄糖苷酶(NAG)浓度,并统计2组不同时间点尿量的变化情况。结果 2组术后血清s ICAM-1、CRP、TNF-α、ET-1水平均较t_0显著升高,均在t_2达到高峰后开始降低,观察组上述指标在t_1、t_2、t_3、t_4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术后Cr、BUN水平与t_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术后尿NGAL、NAG水平均较t_0显著升高,均在t_2达到高峰后开始降低,观察组上述指标在t_1、t_2、t_3、t_4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术中、术后1~4 d的尿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能够减轻CBP下行MVR患者的肾损伤,具有一定肾功能保护效应,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血清s ICAM-1、CRP、TNF-α、ET-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