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836篇
  免费   1713篇
  国内免费   752篇
耳鼻咽喉   26篇
儿科学   1141篇
妇产科学   127篇
基础医学   1026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5583篇
内科学   3894篇
皮肤病学   28篇
神经病学   3460篇
特种医学   1191篇
外国民族医学   51篇
外科学   1031篇
综合类   12656篇
预防医学   2522篇
眼科学   406篇
药学   5652篇
  110篇
中国医学   5367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454篇
  2023年   1505篇
  2022年   1652篇
  2021年   1669篇
  2020年   1294篇
  2019年   1356篇
  2018年   587篇
  2017年   1083篇
  2016年   1125篇
  2015年   1180篇
  2014年   1962篇
  2013年   1754篇
  2012年   2272篇
  2011年   2491篇
  2010年   2032篇
  2009年   2152篇
  2008年   2332篇
  2007年   2116篇
  2006年   2153篇
  2005年   2084篇
  2004年   1911篇
  2003年   1707篇
  2002年   1444篇
  2001年   1299篇
  2000年   1043篇
  1999年   852篇
  1998年   727篇
  1997年   609篇
  1996年   414篇
  1995年   333篇
  1994年   219篇
  1993年   127篇
  1992年   96篇
  1991年   110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目的旨在明确血清尿酸水平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95例,记录其血清尿酸水平和死亡事件。结果单变量分析发现,患者死亡事件和老年、吸烟、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房颤动等有关。死亡患者入院时的血糖、肌酐和血清尿酸明显偏高,而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偏低。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血清尿酸水平和死亡事件存在独立相关性(OR=1.38;CI 1.12~1.68;P<0.01)。心房颤动也和死亡事件存在独立相关性。结论血清尿酸水平升高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死亡风险增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962.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综合干预和康复治疗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早期综合干预和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发育商(DQ)变化以及预后。结果研究组脑损伤率为5.7%,低于对照组的28.6%(P<0.05)。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平均DQ值分别为(58.3±4.7)、(58.8±4.9)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平均DQ值为(79.5±7.3)分,高于对照组的(62.6±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综合干预和康复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提升其DQ水平,并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963.
目的 研究42d龄婴儿脑外间隙与新生儿期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关系,回顾性评价新生儿期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并及时指导临床给予适当治疗改善预后.方法 将38例新生儿期患轻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的42 d龄婴儿作为一组,将28例因呼吸道引起发热、惊厥以及外伤而行CT头颅检查,并且结果 为阴性的同龄婴儿作为对照组,分别测量2组婴儿的脑外间隙宽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缺氧缺血性脑病组婴儿的额前间隙及前纵裂间隙宽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外侧裂间隙宽度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42 d龄婴儿额前间隙及前纵裂间隙宽度的测量分析有助于新生儿期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964.
目的:观察综合治疗在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成2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在2组都采用基本药物治疗,以及在给予保暖、供氧、纠正酸中毒使血气及PH值在正常范围的基础上,实验组采用综合治疗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25例。经过2个月的治疗疗程,观察疗效。通过x2检验的统计学方法,对各组的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5例患儿中,综合治疗治疗组有效率89.5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0.00%。经x2检验两两比较,综合治疗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为0.005,在2组治疗过程中,患儿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药物治疗加综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效果明显好于单独使用药物的有效率。同时,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65.
后循环缺血(PCI)是由于各种病因引起的椎-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而导致脑干、小脑或枕叶皮层的缺血。眩晕/头晕是PCI的最常见症状之一。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中医辨证共分为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和痰浊中阻四型。口服中药配合针灸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66.
近年来,用补肾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实验研究取得较大发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67.
目的 对DSA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检查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2年9月~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对其采取DSA术进行检查,并针对形成急性动脉血栓的患者展开介入治疗,对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指征改变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本组22例研究对象中经DSA检查发现血管异常者18例,血管正常者4例,闭塞或狭窄者尿激酶动脉内接触溶栓治疗后,靶病区血管的直径狭窄度、面积狭窄均显著减小(P0.05);靶病区血管最小直径、病变长度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 DSA可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接受介入治疗时提供可靠的参考信息,使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检出率得以提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6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7):3324-3325
选取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14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早期护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干预前后肢体运动(Fugl-Meyer)评分变化情况及抑郁发生率。干预前,两组Fugl-Meyer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早期护理组Fugl-Meyer评分(42.1±17.9)份,高于对照组(33.2±16.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护理组抑郁发生率(9.7%)优于对照组(2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且能降低抑郁发生率。  相似文献   
969.
目的:探讨心肌酶增高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相关性。方法:将扶沟县人民医院自2010年1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9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患者作为观察组,按照临床分度分为轻、中、重3组;同时选择同期健康新生儿50例作为对照组,监测各组心肌酶谱的变化,观察心肌酶增高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儿心肌酶测定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心肌酶测定值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升高,其中肌酸激酶(CK)值升高程度尤为明显(P<0.05);治疗后心肌酶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心肌酶增高对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其中CK值可作为病情严重程度的敏感指标,有助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970.
正心肌梗塞又分急性心肌梗塞,陈旧性心肌梗塞。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原因通常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上继发血栓形成所致。其诊断以临床表现,心电图、生化检查为依据。此病死亡率甚高!50%的死亡发生在发病后的1小时内,其原因为心律失常,最多见的原因为心室颤动。陈旧性心肌梗塞是指在急性心肌梗死经抢救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