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210篇
  免费   5832篇
  国内免费   3852篇
耳鼻咽喉   315篇
儿科学   1574篇
妇产科学   912篇
基础医学   5770篇
口腔科学   624篇
临床医学   13810篇
内科学   9317篇
皮肤病学   856篇
神经病学   1621篇
特种医学   2643篇
外国民族医学   71篇
外科学   4240篇
综合类   30524篇
预防医学   12803篇
眼科学   755篇
药学   15521篇
  226篇
中国医学   9052篇
肿瘤学   3260篇
  2025年   4篇
  2024年   1726篇
  2023年   3099篇
  2022年   3644篇
  2021年   4532篇
  2020年   3792篇
  2019年   3023篇
  2018年   1577篇
  2017年   2500篇
  2016年   2747篇
  2015年   2861篇
  2014年   4420篇
  2013年   4606篇
  2012年   5738篇
  2011年   5957篇
  2010年   5456篇
  2009年   5345篇
  2008年   5980篇
  2007年   5198篇
  2006年   4972篇
  2005年   5653篇
  2004年   4504篇
  2003年   4948篇
  2002年   3594篇
  2001年   3367篇
  2000年   2370篇
  1999年   2073篇
  1998年   1879篇
  1997年   1585篇
  1996年   1434篇
  1995年   1201篇
  1994年   1029篇
  1993年   660篇
  1992年   581篇
  1991年   594篇
  1990年   416篇
  1989年   434篇
  1988年   119篇
  1987年   113篇
  1986年   83篇
  1985年   40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91.
目的 研究B1a和IgA1阳性细胞在IgA肾病患者扁桃体中的表达及B1a细胞与血尿、蛋白尿和病理Lee分级的关系。 方法 肾活检确诊为原发性IgA肾病及非肾炎慢性扁桃体炎患者各8例为对象,用免疫荧光法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其扁桃体组织进行B1a及IgA1细胞定位和定量计算,并按蛋白尿程度和Lee分级标准与IgA肾病组B1a细胞数量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B1a细胞主要分布在扁桃体生发中心和小结帽;IgA1细胞主要分布在上皮内、上皮下,以上皮和淋巴组织交界区为多。与慢性扁桃体炎组比较,IgA肾病组两种细胞表达明显增多(P < 0.01),且呈正相关(r = 0.778,P = 0.023)。在血尿伴蛋白尿和Lee≥Ⅲ级组B1a细胞显著高于单纯血尿和Lee<Ⅲ级组(P < 0.05)。 结论 IgA肾病患者扁桃体中IgA1可能是B1a细胞分泌的。B1a细胞数量随着患者蛋白尿的出现和病理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增加,可能在疾病发生和进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观察NR4A1对小鼠卵巢颗粒细胞中脂肪代谢相关调控因子脂联素受体2(Adipo—R2)、解偶联蛋白2(UCP2)、B类清道夫受体(CD36)的调节作用。方法分别构建NR4A1超表达腺病毒载体(AdCMV~NR4A1)及干涉腺病毒载体(AdHl-siRNA/NR4A1)。体外培养小鼠卵巢颗粒细胞,贴壁生长至90%时,分为病毒感染组、胰岛素(100nmol/L)与胰岛素增敏剂(10μmol/L)组和病毒+胰岛素组。Trizol裂解细胞提取总RNA,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颗粒细胞中Adipo—R2,UCP2,CD36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在小鼠卵巢颗粒细胞中超表达NR4A1能够促进Adipo—R2,UCP2,CD36基因的转录(P〈O.05),RNA干扰NR4AI后则可以抑制以上基因的表达(P〈0.05);胰岛素可以促进UCP2,CD36基因的表达(P〈O.05),而对Adipo—R2的作用不明显;另外胰岛素增敏剂曲格列酮也能够促进Adipo—R2,UCP2,CD36的表达(P〈0.05);RNA干扰NR4A124h后,再向细胞中加入生理剂量(100nmol/L)胰岛素30rain后Adipo—R2,UCP2,CD36的表达水平与单独干涉组比均可逆转升高(P〈O.05),其中UCP2的表达水平可升高到胰岛素组同样的水平,但Adipo—R2,CD36的逆转升高水平并没有达到仅加入胰岛素时的升高水平(P〈O.05)。结论NR4A1对Adipo—R2,UCP2,CD36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同时与胰岛素或胰岛素增敏剂可能有协同调节作用,进而发挥对脂肪代谢的调控。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丙泊酚对体外高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CEs)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NF-κBp65表达的影响.方法 按体外培养HUMCEs的条件不同随机分为七组,葡萄糖5.5 mmol/L组(C1组)、甘露醇25 mmol/L组(C2组)、葡萄糖30mmol/L组(HG1组)、葡萄糖30mmol/L+脂肪乳90 μmol/L组(HG2组)、葡萄糖30 mmol/L+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DTC)50μmol/L组(HG3组)、葡萄糖30 mmol/L+丙泊酚25μmol/L组(HG4组)、葡萄糖30 mmol/L+丙泊酚100μmol/L组(HG5组).分别检测各组细胞的MDA含量、SOD活性及C1、HG1、HG3、HG4、HG5组中NF-κB p65表达量.结果 与C1、C2组比较,HG1组MDA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NFκB p65表达量增多(P<0.05).与HG1组比较,HG3组、HG4组及HG5组的MDA含量均下降、SOD活性均升高、NF-κBp65表达量均降低(P<0.05).与HG2组比较,HG3、HG4及HG5组的MDA含量均下降、SOD活性均升高(P<0.05).与HG4组比较,HG5组MDA含量下降、SOD活性升高(P<0.05);HG4、HG5组间NF-κB p65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丙泊酚与PDTC一样可抑制高糖对内皮细胞损伤,提示丙泊酚的作用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短期应用对大鼠受致死剂量脂多糖(LPS)攻击后的保护作用,并探讨此保护作用是否与1,25-(OH)2D3对CD4+CD25+Treg细胞的调节作用有关。方法:将大鼠分成3个剂量组,每组20只。分别给予1,25-(OH)2D3 0.125μg/只、0.25μg/只、1μg/只灌胃,3次/周,共2周。另设对照组给予赋形剂。给药后第15天腹腔注射致死剂量LPS(10mg/kg),每组10只用于观察96 h内的死亡率;其余10只大鼠注射LPS 6 h后抽取外周血并留取脾脏标本。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外周血及脾脏CD4+CD25+Treg细胞数量,实时定量PCR检测脾脏Foxp3mRNA水平,ELISA检测外周血IL-10和TGF-β水平。结果:用1,25-(OH)2D3预处理的各组大鼠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用药各组外周血及脾脏CD4+CD25+Treg细胞数量、脾脏Foxp3mRNA表达水平、外周血IL-10及TGF-β水平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1,25-(OH)2D3能够有效保护大鼠抵抗致死剂量LPS的攻击,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1,25-(OH)2D3上调CD4+CD25+Treg细胞的数量和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通过研究去神经骨骼肌细胞核转录因子kappa B(nuclear factor of kappa B,NF-kappa B)p65与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itochondrion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MPTP)及细胞凋亡的关系,探讨失神经肌萎缩的相关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去神经2 d组、去神经7 d组、去神经14 d组、去神经28 d组.建立右下肢腓肠肌失神经支配模型,对照组仅做假手术.采用Western Bloting检测大鼠腓肠肌NF-kappa B p65蛋白表达水平,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观察MPTP的开放情况,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nel)技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并结合肌湿重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大鼠失神经支配后随着肌湿重比的下降,NF-kappa B p65蛋白、MPTP的开放以及骨骼肌细胞的凋亡率在各个时间点持续增加,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F-kappa B与MPTP的开放(r=-0.896,P<0.01)以及凋亡率(r=0.890,P<0.01)密切相关,并且NF-kappa B和凋亡率的升高与肌湿重比呈负相关关系(r分别为-0.919、-0.924,P均<0.01).结论 NF-kappa B在失神经肌萎缩中起重要作用,其作用机制与MPTP的开放及细胞凋亡有关.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of nuclear factor of kappaB (NF-κB) p65 to mitochondrion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 (MPTP) and apoptosis during denervation atrophy of the gastrocnemius muscle, and delineate their potential roles in skeletal muscle atrophy. Methods Thirty Wistar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5 groups: control group, 2 day denervation group, 7 day denervation group, 14 day denervation group, and 28 day denervation group. The gastrocnemius muscle was denervated by transection of the sciatic nerve. Sham operation was done in the control group. Levels of NF-κB p65 protein and the opening of the 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 in the gastrocnemius muscle were detected respectively by Westem Bloting and confocal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The apoptotic cells in atrophic muscles were quantitated with Tunel. Muscle wet weight was also measure for comparison. Results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after denervation, the levels of NF-κB p65, the opening of MPTP and apoptosis of gastrocnemiu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normal group ( P < 0.05). Furthermore NF-κB p65 ha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opening of MPTP (r= - 0.896, P < 0.01) and with the ratio of apoptosis (r = 0.890,P <0.01 ), while the increase of NF-κB p65 and apoptosis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ratio of muscle wet weight ( r = - 0. 919,-0.924, P < 0.01 ). Conclusion NF-κ3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denervation skeletal muscle atrophy.This effect is related to the opening of MPTP and apoptosis.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1~4期患者血清1,25(OH)2D水平与蛋白尿、尿炎症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对我科115例CKD1~4期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血清1,25(OH)2D、血CRP,尿TGF-β1、MCP-1、TNF、IL-6,24h尿蛋白定量检测;分析血清1,25(OH)2D水平与以上指标相关性。结果:(1)CKD组患者血清1,25(OH)2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CRP,尿MCP-1、TGF-β1、IL-6、TNF水平,24h尿蛋白定量高于对照组(P〈0.05)。(2)与GFR≥60ml·min^-1·1.73m^-2患者比较:GFR〈44ml·min^-1·1.73m^-2患者CRP,尿MCP-1、TGF-β1、IL-6、TNF水平、24h尿蛋白定量升高(P〈0.05);血清1,25(OH)2D水平降低(P〈0.05);而GFR45~59ml·min^-1·1.73m^-2患者与GFR≥60ml·min^-1·1.73m^-2患者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CKD患者血清1,25(OH)2D与年龄(r=-0.442)、收缩压(r=-0.464)、舒张压(r=-0.399)、GFR(r=0.902)、Scr(r=-0.430)、PTH(r=-0.341)、UA(r=0.237)、24h尿蛋白定量(r=-0.372)及尿TGF-β1(r=-0.894)、MCP-1(r=-0867)、TNF(r=-0.899)、IL-6(r=-0.934)水平相关(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血清1,25(OH)2D与GFR呈正相关;与24h尿蛋白定量,尿MCP-1、IL-6,血Scr、PTH呈负相关。结论:CKD1~4期患者存在1,25(OH)2D水平降低,并与蛋白尿及尿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检测CKD3~5期患者血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水平,探讨FGF-23与钙磷代谢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对108例CKD3~5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及2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血清全段FGF-23测定,同时测定血清25(OH)D3、iPTH、血清肌酐(Scr)、血钙(Ca2+)、磷(P3-)、碱性磷酸酶(ALP)、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C反应蛋白等指标。观察各期患者以上指标的变化,及其与FGF-23的关系。结果:(1)CKD各组患者血清FGF-23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KD各期FGF-23水平逐步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非透析组血清FGF-23水平与肌酐清除率、血红蛋白、校正血钙、血磷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与钙磷乘积、全段甲状旁腺激素(P〈0.01)和白蛋白(P〈0.05)存在直线正相关关系。透析组血清FGF-23水平与全段甲状旁腺激素及C-反应蛋白(P〈0.01)存在正相关关系。(3)非透析组多元回归结果显示:血磷、iPTH、肌酐清除率是血清FGF-23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其回归方程为:Y(FGF-23)=1.700+0.106(P)+0.048(LogPTH)-0.003(Ccr)。透析组PTH、CRP是影响FGF-23的主要变量。结论:CKD患者血FGF-23明显升高,血磷和甲状旁腺激素可能是CKD患者血FGF-23水平的调节因子。  相似文献   
998.
侯雅雄  刘瑞来  吉红霞 《武警医学》1999,10(12):731-731
1 典型盆腔声像特征 盆腔可见到包裹性分隔状液性暗区,缺乏包膜暗区与子宫、盆壁、肠腔境界模糊,可有粘连,子宫后壁与积液交接处可显示高低不平,常为粘连性或粟粒状结核结节所在,积液透声良好、内部可因干酪样坏死物而发现不规则,增强光点或光斑。腹膜回声常有带状增强,腹水常因粘连,包裹而缺乏移动性。2 以不孕症就诊鉴别诊断 患生殖器结核者多数无生育能力,其中绝大多数为原发不孕,因输卵管粘膜破坏,可阻碍精子和卵子的运送,子宫内膜结核也可妨碍孕卵的着床和生育,门诊中以不孕为唯一症状或主要症状者占50%左右。部分慢性输卵管炎患者…  相似文献   
999.
成人肠套叠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部结成人肠套叠的CT、B超及钡剂灌肠的表现,旨在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材料与方法:成人肠套叠6例,男5例,女1例,中位年龄52例,5例由外科手术及病理诊断,1例临床随诊证实。气钡双重对比灌肠造影4例,B超检查4例,CT扫描3例,2种以上影像检查3例。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维生素E和氨基胍在糖尿病肾病(DN)治疗中的协同作用。方法①以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55mg/kg)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对照组、糖尿病加维生素E治疗组、糖尿病加氨基胍治疗组、糖尿病加维生素E加氨基胍治疗组;②观察1、2、4、8、12、16周时各组大鼠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16周时各组大鼠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及肾组织病理改变情况;③观察各组大鼠16周时肾小球活性氧(ROS)聚集情况以及肾间质8-羟基脱氧鸟苷(8-OHDG)表达情况。结果与糖尿病组比较,维生素E治疗组在2周时UAER明显下降,但在4、8、12、16周时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氨基胍治疗组和两药合用组则在包括2周以后的各时间点UAER均较糖尿病组明显下降,且两药合用组UAER下降更明显。16周时各组间BUN、S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周时糖尿病组大鼠肾小球系膜区增宽,系膜基质聚集;维生素E治疗组肾组织病理无改善,氨基胍治疗组略有改善,而两药合用组则有明显改善。16周时糖尿病组大鼠肾小球ROS聚集,肾间质8-OHDG表达增强,维生素E组肾组织ROS聚集和8-OHDG表达未减轻,氨基胍治疗有一定程度减轻,两药合用组肾组织ROS聚集和8-OHDG表达则明显减轻。结论维生素E和氨基胍在DN的治疗中具有协同作用,而这一协同作用可能通过协同抗氧化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