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02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130篇
儿科学   38篇
妇产科学   470篇
基础医学   340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503篇
内科学   99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159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185篇
综合类   1344篇
预防医学   488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392篇
  7篇
中国医学   217篇
肿瘤学   87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186篇
  2013年   150篇
  2012年   247篇
  2011年   228篇
  2010年   248篇
  2009年   207篇
  2008年   251篇
  2007年   203篇
  2006年   230篇
  2005年   201篇
  2004年   167篇
  2003年   141篇
  2002年   161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85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患者28岁,1990—10—31在当地医院因胎盘老化及羊水少行剖宫手术。术后持续性阴道流血伴腰酸及下腹部阵发性疼痛达4个月之久,于1991—03—05收入我院,拟诊:剖宫产术后阴道流血待查。检查:体温36.8℃,脉搏90次,血压14/10kPa,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听诊正常,腹部平软,肝脾未触及。下腹部有8cm手术瘢痕,愈合好。于耻骨联合上方可触及肿块,质地硬,有压痛,无反跳痛。妇科检查:外阴正常,宫口呈未产型、光滑,并可见血性分泌物,宫颈管长2cm(宫口松),宫体妊娠3个月大小,质硬,右侧角突出,压痛阳性,双侧附件未触及异常。实验检查:血红  相似文献   
992.
汪敏  赵敏 《安徽医药》2018,22(4):631-634
目的 探讨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简称单绒毛膜双胎)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简称sFGR)的围生儿结局、临床处理及围生儿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8月在该院产科分娩的30例单绒毛膜双胎sFGR的临床资料,根据脐动脉舒张期血流频谱分为Ⅰ、Ⅱ、Ⅲ型.结果 30例单绒毛膜双胎sFGR中,Ⅰ型患者13例,围生儿均存活;Ⅱ型患者10例,发生一胎胎死宫内4例,3例存活胎围生期均死亡,1例孕中期引产,出生后放弃抢救死亡1例,2例围生儿均死亡;Ⅲ型患者7例,发生一胎胎死宫内2例,1例存活胎围生期死亡,1例孕中期引产,出生后放弃抢救死亡1例,2例围生儿均死亡.Ⅰ型大胎体质量明显大于Ⅱ、Ⅲ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型小胎体质量明显小于Ⅰ、Ⅲ型(P<0.05),Ⅱ型胎儿体质量差值明显大于Ⅰ、Ⅲ型(P<0.05).Ⅱ、Ⅲ型围生儿死亡率明显高于Ⅰ型(P<0.05),静脉导管血流频谱异常者围生儿死亡率明显高于静脉导管血流频谱正常者(P<0.05),发生sFGR<26周者围生儿死亡率明显高于发生sFGR≥26周者(P<0.05).结论 Ⅰ型围生儿预后最好,Ⅱ、Ⅲ型围生儿预后较差.Ⅱ型和Ⅲ型、静脉导管血流频谱异常及发生sFGR<26周是导致单绒毛膜双胎sFGR围生儿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93.
患者女,66岁.因"乏力、腹胀1年余,发热1d",于2010年9月14日入院.患者2010年8月于我院门诊行胃镜检查,提示胃多发溃疡,胃镜活检提示(胃窦)黏膜中度慢性炎,部分腺上皮肠化,幽门螺杆菌(+).2010年9月4日门诊血常规示:WBC62.8×109/L,Hb98 g/L,PLT101×109/L,病理细胞90%.因患者拒绝住院治疗,故给予醋酸泼尼松龙10 mg,3次/d口服治疗1周,症状无好转.9月13日出现左上腹部不适,发热,体温达38.6℃,遂收入院.患者发病以来体重下降约5 kg.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8.0℃,贫血貌,颈部双侧、双侧锁骨上窝触及多发肿大淋巴结,最大约25 mm×23mm,质韧,无压痛.肝脏无肿大,脾大(甲乙、甲丙线均为16 cm,丁戊线4 cm),质韧,表面光滑,脾区轻度叩触痛.  相似文献   
994.
我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组化 )方法及CHAMPION数字图像处理系统 ,检测米非司酮并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的绒毛及蜕膜中雌激素受体(ER)、与孕激素受体 (PR) ,从受体水平探讨药物流产的机理及流产后子宫出血时间长的可能原因。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1999年 8月至 10月在我院妇产科门诊确诊为早孕 ,自愿要求药物终止妊娠 10例为米非司酮组 ,选择同期吸宫流产 10例为对照组。两组对象均符合以下条件 :19~ 32岁 ;停经 <5 6d ;平时月经规则 ;3个月内未用过甾体激素类药物 ;无生殖道炎症和肿瘤。1 2 方法1 2 1 标本收集…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探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法(MLPA)+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比较基因组杂交(CGH)+FISH的分子遗传学方法用于自然流产绒毛细胞遗传分析的效果.方法 收集29例自然流产绒毛组织以及6例选择性终止早期妊娠妇女的绒毛组织,采用CGH+FISH、MLPA+FISH方法进行遗传学分析,并与传统的绒毛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MLPA+FISH检测时间为40 h,CGH+FISH检测时问为120 h,绒毛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时间为(240±72)h,3者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GH、MLPA、FISH和绒毛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标本成功获检率分别为97%(34/35)、100%(35/35)、100%(35/35)和91%(32/35),4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除去CGH获检失败的1份样本外,MLPA+FISH与CGH+FISH的分析结果一致,CGH获检失败的1例标本经MLPA+FISH检测获得了结果.CGH+FISH或MLPA+FISH检测结果与绒毛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的不一致率分别为13%(4/31)、12%(4/32),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LPA+FISH检测耗时短,检测成功率高;MLPA+FISH检测用于自然流产绒毛细胞遗传分析是对绒毛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方法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996.
近年来 ,随着各种促排卵药和辅助性生育技术的广泛应用 ,双胎妊娠的发生率已有了明显的增加 ,据Martin等统计 ,1980~ 1997年间 ,美国双胎妊娠的发生率增长了5 2 % [1 ] ,且因双胎妊娠时其流产、早产及围产儿病死率亦均明显高于单胎妊娠 ,故对双胎妊娠的监护与保健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B型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其操作简便、无创伤、可重复性好等优点 ,在双胎妊娠的孕期诊断及孕中晚期与分娩期监护等方面显示了良好的应用价值。现就其在双胎妊娠中的应用综述如下。一、双胎妊娠的特殊生理与病理双胎妊娠中 ,单绒毛膜双胎的胎盘间往往…  相似文献   
997.
双胎妊娠之一胎宫内死亡(single intrauterine fetal demise,sIUFD)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单胎妊娠。早孕期一胎停止发育其胎囊可以完全吸收,对母体和另一活胎均无影响[1],而中晚孕期sIUFD存活胎儿的围产期患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增加,而且由于双胎妊娠胎盘绒毛膜性不同其临床处理及妊  相似文献   
998.
米非司酮在中期妊娠引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莹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9):2938-2939
米非司酮为甾体类与孕酮化学结构相似,与孕酮受体结合能力为孕酮的3~5倍,可与孕激素竞争受体,阻断孕酮和孕酮受体结合和孕激素活性的出现,通过与孕激素受体结合在受体水  相似文献   
999.
大青叶中靛玉红的抗血管生成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大青叶中靛玉红的抗血管生成活性。方法 采用斑马鱼模型和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模型对靛玉红抑制血管生成活性进行测定。结果 10,50 mg·L-1的靛玉红能显著抑制斑马鱼胚胎体节间血管生成,抑制率为20.9%和38.4%。每个鸡蛋分别加入5, 7.5和10 μg 靛玉红处理72 h后,CAM血管生成被显著抑制,抑制率为32.70%,41.61%和51.43%。结论 靛玉红具有显著的抗血管生成活性。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观察维生素E琥珀酸酯 (VES)对雄激素非依赖型人前列腺癌细胞系PC 3 ,及其鸡胚绒毛膜尿囊膜 (CAM )移植瘤生长抑制和凋亡作用 ,探讨VES化学预防前列腺癌的可能机制。方法 应用显微荧光术及流式细胞术 ,检测VES对PC 3细胞的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 ;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及Tunel染色 ,并计算VES对PC 3细胞接种CAM移植瘤的增殖细胞核抗原指数 (PI)和细胞凋亡指数 (AI)。结果 VES对前列腺癌PC 3细胞有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 ,随VES浓度增高 ,诱导PC 3细胞凋亡率上升 ,提示VES诱导细胞凋亡呈剂量依赖关系。VES 2 0mg/L作用 48h ,诱导细胞凋亡率为 10 .5 % ;VES诱导PC 3的CAM移植瘤PI减小、AI增大 ,PI与AI呈负相关 (γ =-0 .974,P <0 .0 5 )。结论 VES对PC 3细胞及其CAM移植瘤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阻滞细胞周期 (G0 /G1期 )进展等作用 ,对前列腺癌具有潜在的化学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