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18篇
  免费   158篇
  国内免费   80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84篇
临床医学   313篇
内科学   37篇
皮肤病学   17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44篇
外科学   54篇
综合类   1139篇
预防医学   462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241篇
  3篇
中国医学   3315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10篇
  2022年   116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269篇
  2013年   258篇
  2012年   301篇
  2011年   382篇
  2010年   329篇
  2009年   278篇
  2008年   362篇
  2007年   265篇
  2006年   259篇
  2005年   259篇
  2004年   249篇
  2003年   228篇
  2002年   147篇
  2001年   183篇
  2000年   111篇
  1999年   128篇
  1998年   116篇
  1997年   100篇
  1996年   104篇
  1995年   108篇
  1994年   103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82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原始点疗法是台湾中医师张钊汉在阿是穴理论基础上创立的一套比较成熟的中医外治法体系。它全面总结了全身各处症状相对应的阿是穴探寻位置,以激发人体自愈力为核心目的,以症状之有无和体力之强弱为核心标准,以按摩原始点和补充内外热源为核心方法。该疗法具有鲜明的"简、便、验、廉"的中医特色,是继阿是穴之后在经络腧穴基础之上的又一次创新,值得继续研究和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992.
促通技术结合经络导平治疗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晓琴 《安徽医药》2006,10(12):934-935
目的探讨促通技术与经络导平的结合治疗对脑卒中偏瘫后的患者,上下肢及手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在使用促通技术的基础上结合经络导平的治疗对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比较,研究其治疗效果。运用B runnstrom运动功能分级评估上下肢及手的运动功能,运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结果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经过8周以上的治疗后再行治疗前后的比较,偏瘫患者早期治疗组中B runnstrom上肢功能,治疗前IV级以上5例,恢复到治疗后23例进步45%,下肢功能治疗前IV级以上7例恢复到治疗后28例,进步52.5%,差异有显著性(P<0.05)。Barthel指数评定治疗前后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使用促通技术结合经络导平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发病后的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比后期的综合康复治疗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993.
房繄恭教授认为,肺、心、肾脏器受外邪的侵扰,均会影响声音的发出,依据经脉循行及经脉与脏腑的联系,提出治疗暴喑从经络入手.因暴喑属实证,故以清热泻火为主,确立滋阴清热,利喉开喑的治疗原则,结合针刺放血疗法以达到调整阴阳、疏通经络、泻热解毒、调和气血等作用.经络辨证时,针刺多选心经通里、肾经太溪、任脉廉泉,放血疗法以肺经的井穴少商、大肠经的井穴商阳以及督脉大椎穴为主.  相似文献   
994.
张木森 《光明中医》2013,28(1):9-10
宗气是人体之动气。络脉血气之运行,发挥其生理动能,必须依赖宗气大力支配。若宗气不足,血行不畅,心脏收缩舒张失常,直接影响络脉生理功能。则络脉瘀阻引发心脑血管等脏器病变。无论从理论与临床上,都值得探讨之。余管见浅述,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995.
孟雪燕 《光明中医》2013,28(1):120-121
目的探讨中医传统疗法耳穴压豆、盒灸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的效果。方法将60例溃疡性结肠炎病人随机分成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干预组除采用常规疗法外再辅以耳穴压豆、盒灸,对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穴压豆配合盒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96.
本研究以经脉穴位与脏腑间存在相对特异性联系的理论为出发点,查阅1980年~1989年CNKI数据库文献和Pubmed数据库,系统分析基于正常或疾病动物的经穴与脏腑器官相关性的研究情况。发现此时期基于动物的经穴脏腑相关的研究,已借助现代实验技术和方法,主要从针刺信号的传导途径(包括周围神经、脊髓水平、下丘脑和大脑皮层等)、针刺效应靶器官(包括组织形态学、电生理和靶器官的运动功能)、血流动力学等方面开展,证明了经穴-脏腑相关的特异效应,此效应与外周神经基础和中枢神经基础等有关,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后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7.
足少阳胆经为十二正经之一,有其固定经脉循行路径及主病。在中医学范畴中包括经脉本身、药物归经与《伤寒论》中少阳证3个方面。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为现代骨科病名,是指在腰椎退行性改变基础上和外力作用下,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或刺激神经根、脊髓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与之对应的中医病名为腰痛、痹证、痿证等。  相似文献   
998.
“经别”,是十二经脉除去构成整体循行通路以外,另行深入体腔的分支,又与一般经脉不同,所以称为“别行之正经”,简称“经别”。现将管氏针灸学术流派临床运用十二经别理论的学术经验整理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999.
《黄帝内经》气血经络概念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黄帝内经》中涉及气血经络的一系列概念进行解析,通过分析《黄帝内经》描述的各概念之间的关系,结合后人的注释和现代科学知识,逐步用已知的概念阐明未知概念.指出经络是对血脉、分肉、筋等概念的分级概念,营卫是气血的部位层次概念,气在不同的位置和条件下有着不同的名称,是人体体液的不同表现形式,将气血经络概念用列表和图示的形式表示出来,成为层次分明的概念体系,为理解《黄帝内经》的思想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000.
张倩 《新中医》2013,(2):195-196
白塞氏病又名口-眼-生殖器综合征,是以反复发作的口、眼、生殖器和皮肤损害为特征的病症。病情严重时可累及中、大血管,并可出现多系统多脏器损害。陕西中医学院殷克敬教授为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陕西省名老中医。殷教授治疗白塞氏病有自己独特的治疗思路,根据经脉开、阖、枢的关系以经络别通配取穴位,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